据央视新闻4月24日消息,2025苏州马拉松于3月2日在苏州市举办。赛时,因个别参赛者出现不文明行为,暴露出参赛文明缺失,对中国马拉松形象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经中国田径协会研究,决定对涉事10人禁赛3年处罚。
3月2日,2025苏州马拉松开跑。10名参赛者竟在距离移动厕所不足百米处,公然对着苏州实验中学校门小便,照片曝光后舆论哗然。
中国田径协会迅速作出处罚:涉事跑者禁赛3年,这一处理结果不仅是对不文明行为的惩戒,更是对马拉松赛事乱象的一记警钟:如果参赛者把马拉松赛道当作“随地便溺”的“方便门”,那么社会就该关掉他们的参赛之门。
马拉松作为一项全民健身运动,本应展现健康、自律、拼搏的体育精神。然而,此次事件中,参赛者却在众目睽睽之下做出如此不雅行为,甚至在赛后辩称“憋不住”“厕所排队太长”。
但事实是,赛事方已在附近设置了充足的移动厕所,涉事跑者纯粹是“懒得多走几步”。这种对公共道德的漠视,不仅玷污了马拉松的形象,更暴露了部分参赛者“规则只约束别人”的傲慢心态。
马拉松赛道本应是展现体育精神的文明长廊,如今却在某些赛事中沦为道德失范的秀场。当跑者将"挑战自我"异化为挑战公序良俗,这场以健康为名的运动已然滑向野蛮生长的深渊。
值得警惕的是,类似行为并非孤例。近年来,马拉松赛场上“随地便溺”“抢跑”“套牌参赛”等乱象频发,甚至形成“破窗效应”,当少数人违规未受惩戒,更多人便会效仿。此次中国田协的严厉处罚,正是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明确传递“不守规则者不配参赛”的信号。
尽管涉事跑者咎由自取,但主办方同样难辞其咎。比如,虽然移动厕所数量达标,但分布是否科学?标识是否清晰?若跑者“找不到厕所”,组织方应优化指引;若跑者“不愿找厕所”,则需加强监督。
又比如,赛前是否明确告知违规后果?赛中是否有工作人员及时制止不文明行为?马拉松不仅是体能竞赛,更是公德考场,主办方必须扛起管理责任。
马拉松经济热潮催生出"千城竞马"的疯狂景象,某些城市将42.195公里赛道当作政绩工程的展示橱窗。这种运动式办赛思维导致组织者醉心于参赛人数破纪录、媒体曝光创新高,却对赛事品质提升和城市文明影响视而不见。当城市管理者将马拉松视为"一赛兴城"的万能钥匙,实际是在透支公众对体育赛事的信任资本。
马拉松的大门应向所有尊重规则者敞开,但对藐视文明者必须紧闭。此次“方便门”事件的处理,不仅是对10名跑者的惩罚,更是对整个行业的鞭策,参赛者把赛道当厕所,马拉松就变成了“马拉松乱象”。唯有让规则长出牙齿,让管理落到实处,才能守护这项运动最珍贵的纯粹:那是在42.195公里的漫长奔跑中,人类对自律、坚持与文明的永恒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