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6日表示,普京在与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的会晤中确认,俄罗斯准备在"没有任何先决条件"的情况下与乌克兰进行谈判。这一表态看似释放了缓和信号,但结合俄乌冲突的长期博弈逻辑来看,普京的"无先决条件谈判"倡议更像是一种外交策略,旨在争取国际舆论支持,而非真正放弃核心诉求。事实上,在涉及俄罗斯国家安全、领土主权等原则问题上,普京政府从未表现出退让的迹象。
俄乌冲突已持续三年多,双方在战场上的消耗巨大,俄罗斯日子并不好过。普京此时提出"无先决条件谈判",至少有三重战术目的:
一是,抢占道义高地,塑造和平形象。 在西方舆论长期将俄罗斯塑造成"侵略者"的背景下,普京主动提出谈判,可以削弱乌克兰及其西方盟友的"反战叙事",向国际社会展现俄罗斯的"和平意愿"。尤其是在特朗普施压、欧洲在判断普京是不是想要长久和平的当下,这一表态可能影响部分西方国家的政策走向。
二是,试探乌方立场,分化西方阵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此前签署法令,规定只有在俄军完全撤出乌克兰领土(包括克里米亚和顿巴斯)的情况下,才能与俄罗斯谈判。普京的"无先决条件"提议,实际上是在挑战乌方的底线,并试图在西方阵营内部制造分歧,如果乌克兰拒绝谈判,部分欧洲国家可能会质疑基辅的"诚意",甚至减少军事援助。
三是,为长期消耗战争取国内支持,尽管俄罗斯经济在制裁下表现出韧性,但战争长期化仍对民众心理产生影响。普京的表态可以向国内传递"俄罗斯愿意和平,但乌克兰拒绝谈判"的信号,从而巩固社会对政府的支持,为可能的长期军事行动提供合法性。
尽管普京提出"无先决条件谈判",但这绝不意味着俄罗斯会在核心利益上妥协。相反,俄方的战略目标始终清晰:
一是确保乌克兰中立化,阻止北约东扩。,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初衷,就是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并在俄乌之间建立缓冲区。即便未来谈判,莫斯科也绝不会接受乌克兰与西方军事联盟深度绑定的安排。
二是巩固已控制的乌东四州及克里米亚,俄罗斯已通过"公投"将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四州纳入版图,并视克里米亚为不可谈判的领土。普京政府不可能在未取得实际利益的情况下撤军,否则将面临国内强硬派的强烈反弹。
三是削弱乌克兰的军事能力,俄罗斯的目标不仅是领土控制,还包括确保乌克兰无法在未来构成安全威胁。因此,任何谈判方案都可能包含对乌军备限制的条款,而基辅方面很难接受这种"非军事化"要求。
普京这一次将球踢给了泽连斯基,泽连斯基会做何选择呢?口头上肯定是欢迎谈判,但泽连斯基政府坚持"领土完整"原则,也决定了这个谈判是不可能进行下去的谈判,更像是照顾特朗普的面子。
普京的"无先决条件谈判"表态,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博弈手段,而非战略转向。俄罗斯的核心诉求——乌克兰中立、领土控制、安全保障——不会因谈判倡议而改变。未来,俄乌冲突的走向仍取决于战场形势和国际格局的变化。如果西方援乌力度减弱,基辅可能被迫调整立场;反之,若乌克兰在军事上取得突破,俄罗斯也可能提高谈判要价。
无论如何,真正的和平不会轻易到来。在双方底线差距巨大的情况下,"无先决条件谈判"更多是一种外交姿态,而非冲突终结的信号。普京的最终目标,仍是通过军事和外交双重手段,确保俄罗斯在战后秩序中的战略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