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并于1974年8月1日服役,然后中国就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因为研制核潜艇,所涉及的高端技术比较多,比如造船、电子、原子能、金属制造等。所以研制核潜艇的工作,其实比造原子弹还要难。
中国能研制出自己的核潜艇,一方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一方面也让中国的国防,又多了一层保障。
当年参与核潜艇研究工作的黄旭华院士,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他被誉为我国的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的祖籍是广东揭阳,他于1924年,出生在广东海丰县的一个普通乡医之家。
本来黄旭华最初的理想,是跟着父亲行医。可是等到他要上初中的时候,日本人入侵了广东,他家乡的中学也停办了。黄旭华为了求学,就又准备去广东揭西山区的一所中学求学。
可是等到黄旭华好不容易才找到新学校后,日本人的飞机却总是不停的在学校上空盘旋。
因为日本飞机的威胁,黄旭华找到的新学校,又被迫停学了。
不过黄旭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求学之路,他在听说广西还没有受到日军侵略的影响后,又前往广西桂林求学。
可是等黄旭华赶到桂林后,他看到桂林城已经在日寇的轰炸下,到处都是废墟,到处都是逃难的灾民。
黄旭华看着眼前的悲惨景象,他心中充满了怒火。
黄旭华在心里面,一遍又一遍的问自己:为什么自己上学那么难?为什么日本人想炸哪里,就炸哪里?
最后黄旭华给了自己一个答案:那就是中国的科技、中国的武器太弱小了。日本人就是仗着自己的武器先进,所以才能在中国横行霸道。
黄旭华想明白这个问题后,他决定不再学习医术了,准备去学习科学技术。只有中国自己的科学技术提升了,我们才有能力保卫我们的领土。
正是因为有着一腔报国的志气,让黄旭华前往重庆学习后,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他先是被保送到民国时期的中央大学航空系,后来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国立交通大学。
黄旭华在国立交通大学,学习的是造船技术。
1958年8月,因为黄旭华是造船行业的专家,他被调去北京参与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工作。
黄旭华这一去就是长达30年的时间。因为保密工作的需要,他与家人断了联系。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这对于我国的国防建设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因为我国又多了一件国防利器。
在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前,世界上还只有美国、苏联、英国、法国拥有核潜艇。
1974年8月1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舷号为401。
我国能顺利研制出核潜艇,背后是许多无私奉献的科学家、海军官兵等共同努力的结果,而黄旭华院士作为我国的核潜艇之父,他在研制核潜艇这件事上,是功不可没的。
1987年的时候,黄旭华给已经30年没有联系过的母亲,寄去了一封信,信里面装的是一本月刊,在月刊里面有一篇介绍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文章。
黄旭华的母亲在收到信件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如此的伟大。
原来在这三十年时间里面,黄旭华的父亲和二哥已经去世。他的父亲直到去世,都不知道黄旭华到底在外面做什么?
因为父亲去世了没有回家,30年里面,也没有与家里有过联系,黄旭华的弟弟、妹妹们,还曾误解黄旭华是不孝的儿子。
黄旭华走的时候,他的母亲还只有63岁。等到黄旭华在1988年,再次见到母亲的时候,他的母亲已经93岁了。
后来有记者在采访黄旭华的时候,向他提问过:“如果一切重来,还愿意隐姓埋名30年研制核潜艇吗?”
黄旭华告诉记者:如果回到当初,他还是会选择为国家做贡献。
黄旭华能有此信念,是因为在他年轻之时,亲眼目睹过贫弱的中国,被日军轰炸的悲惨场面。
所以为了国家能够强大,为了不再让帝国主义欺辱中国,黄旭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也要为了国家的强大而奉献。
黄旭华院士为了国家的利益,隐姓埋名60多年,为了国家的科学研究,默默奋斗多年。
虽然他个人不注重名利,但是我们却不能忘记了他所做出的贡献。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个像黄旭华一样伟大的人,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默默地作出无私的奉献,才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在这里,我们要向所有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奉献的人致敬!感谢有你们,才有我们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