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组图片一部分出自侵华日军的私人影集、一部分出自随军记者的拍摄,其中有新乡的城门城墙、百姓是日常生活,也有布满碉堡的火车站台,再现了80多年前日寇铁蹄下河南新乡的真实影像。
新西门外
新乡新西门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开辟的新城门,图为1940年城门外的景象。靠城门一侧停放着一排人力车,横跨护城河上是一座平桥,无栏杆,隐约可以辨别出护城河边站着两名日本士兵。
日本人
一个年轻的日本鬼子站在新西门护城河岸边的照相,手臂靠着一颗柳树,得意洋洋地看着镜头。通过门洞,可以清楚看到城门内的照壁墙。
另一座城门
从护城河对岸拍摄的城门,城门前是一座三孔石桥。这座桥已经有些年头了,造型古拙,一部分粗大的石栏已经损毁。
日本军车
一辆日本军用卡车驶出城门,车头坐着警戒的日本鬼子。在城门上方,挂着“护持新政府”的字样,一边是膏药旗,另一边是汪伪政府的五色旗,此时汪伪政府在南京刚刚成立不久。
城上鬼子
一名戴着日本帽,系着袖箍的汉奸坐在新乡北面城墙的城垛上,面向城外的卫河。其左侧的长桥为民乐桥。民乐桥是一座始建于宋政和元年(1111年)的古石桥,横跨卫河南北两岸。
民乐桥边
民乐桥附近的一户人家,戴着棉帽的男主人正在往扇车里倒入粮食,通过这种装置可以利用风力将麦子和麦糠分开。
父女对话
吹干净的麦粒被铺着石碾子上,由一头毛驴拉动碾碎。男子戴着袖箍,说明他是为日本人工作或是一名亲日份子。站着一旁的是他的女儿,此时正在和他说着什么。
城墙之外
蜿蜒的新乡城墙宛如一条巨龙盘亘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上,城外是一望无际的原野。靠城墙之下是一条黄土道,一列运货的大车队正在通过,赶车的男子手里扬着长鞭驾驭着拉车的牲口 。
鬼子进城
一群在城外训练完毕的日本士兵列队鱼贯进入城内,在城门洞上是一片宽阔的平台上,在过去这里应该有一座高大的城门楼。平台上站着一名日本士兵正在俯瞰下面的情景。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当年内城墙的破损情况。
猪与羊
新乡别名牧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老城,其古老的历史或许从这只石羊的身上就可见一斑。这座石羊曾为某位王公贵族坟墓前的石像生,如今被孤单地丢弃在一角,与黑猪为伴。
童趣
世事艰难,但孩子们总有一些快乐的时光,有时一根细竹竿都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欢乐。图中的几个孩子站在猪圈旁,很认真地看着一个手拿长棍的孩子在调皮地逗弄着圈里的小猪仔。
新乡街市
旧时候新乡是华北地区一座非常有名的城市,1949年8月曾成为平原省的省会。从城内的路面就可以看出城市的规格,全部用石块铺就,平整而宽阔。此时的新乡街头,穿着军装的鬼子横行,套着袖箍的汉奸当道,百姓时刻生活在恐怖的阴霾之下。
牌坊前的街道
新乡饮马口,一条通往过街牌坊的热闹大街,路边是高大的古旧房屋,房屋下是一个卖布匹和成衣的小摊。街头可以看到人力车、独轮车、卖簸萁的小贩以及招摇过市的日本鬼子。
七世同居坊
眼前这座高大的牌坊名“七世同居坊”,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牌坊高十米,宽近九米。在不同时期的新乡照片中都能看到它是影子,足以说明其的壮观和精美。
新婚现场
城内一户人家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戴礼帽,胸前扎大红花,新娘穿绸缎上衣,下身着裙子,裙子的样式还是清末的马面裙。几名日本鬼子混在人群当中,心怀叵测地看着热闹。
洗衣女
在卫河边上浣洗衣物的年轻妇人,头发梳得很整齐,穿着花裤。她裹着小脚还可以很稳地蹲在河边的小石块上干活,实在令人佩服。
新乡火车站
1939年6月侵华日军记者田中镜头里的新乡火车站,这座火车站1905年建立。此时的火车站已经被日本人占领,候车室前垒砌着坚固的碉堡。
碉堡之前
两名旅客提着行李前往站台,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碉堡的情况。上面留有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射击孔,这是日本人为防止抗日武装力量的袭击准备的堡垒,也是日军侵华的铁证。
刘宇轩
那时中华大地一副破败不堪的景象很难想象革命先烈走到今天这一步多么的艰难
用户84xxx77
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风苓
这就是满族鞑子带给中国的盛世
1多情人间1 回复 02-21 20:37
别急着骂,起码在满人领导下打下很大一块疆土他们也融入了华夏民族。
参众两院 回复 02-22 19:16
与满族斗不沾边,1912年就是民国了,没文化真可怕
铃谷
其实…,[点赞]
人微言轻
何时马踏东京赏樱花?
孤独老猫
被拍的都是有钱人(包括小孩)
老张
发这样的文章,吗意思?
用户10xxx30
牧野改成新乡,这名字改得真扯淡
千金散尽还复来
满目疮痍!残垣断壁……
冷凌
日本鬼子作坏过去还不到百年时间,已然被好多人忘记了那段历史、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