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对外是很失败的,无论是西夏还是辽。
对内更是失败,内政日趋腐败,即便没有后来的靖康之耻,宋朝内部也是要大乱的。南宋之初,群盗四起就是例子。
一些人吹嘘宋朝没有农民起义是完全不懂宋史,宋朝是历代农民起义次数最多的,为什么会给一些人造成错觉呢?因为外患大于内忧,宋朝灭于外患而非内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2f2abdd5cb4b459899190df064203485.jpg)
南宋
而对外的失败,一是五代时燕云十六州的丢失,北方大片领土失去了屏障,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更为容易;二是宋太祖和宋太宗时的统一策略。
历代的统一都是由北向南,先统一北方再统一南方,秦汉是这样,北周、隋唐也是这样。后周世宗本意,是要先破辽,恢复幽州,后伐蜀、南唐,这样就是先北后南。但宋太祖和宋太宗则是先平定内乱,伐蜀、灭南唐,先统一南方,最后再灭北汉,完成了大致统一。虽然是先易后难,但错过了破辽的最好时机,北方再也无法统一了。
辽穆宗在位时,本是有机可乘的。等到辽景宗即位后,辽国走向强盛,宋朝已经没有机会了。到了辽圣宗时,萧太后听政,辽朝处于极盛时期,宋朝更没有机会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2d29309eb9ffb9ef468b5e919eccf5de.png)
辽朝萧太后
先是发生了高粱河之战,再是北宋的两路北伐大军被辽所破,宋朝处于守势。接下来就是辽朝主动进攻,澶渊之盟的签订,宋辽实现了和解,成为了好兄弟。然而,这好兄弟,多少有些仇怨是解不开的,最终,宋朝和金签订海上之盟,约定灭辽。
宋金盟约的签订,反倒让宋辽这对百年友好的好兄弟,实现了一起下线的结局。
宋太宗的守势:高粱河之战后的阴影从宋太祖到宋太宗两代,宋朝完成了南方的统一,大致实现了统一。
宋太宗时,中原已定,就想着北伐辽国,收复燕云。然而自辽景宗即位后,辽朝已非穆宗在位的腐败,又有耶律休哥等良将,辽国兵强马壮,太宗的北伐没有成功。
公元979年,太宗灭北汉后,想趁机攻辽。攻克顺、蓟二州后,进攻幽州,兵势颇锐。辽景宗得知后,派大将耶律休哥来援,北宋的军队在高粱河被辽军大败,宋太宗也一路逃了回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10eb8074a15d402cd063ea45bd54c426.jpg)
高粱河之战
公元982年,辽景宗死后,圣宗即位,由于年幼,太后萧氏听政,专任耶律休哥掌管南边之事。
宋太宗误听信边将的话,以为辽国女主当国,有机可乘,就又想着北伐。
公元985年,太宗命曹彬、潘美、田重进分道北伐。曹彬出雄州,取涿州,被耶律休哥打败。潘美出雁门,取寰、朔、应、云四州,被辽将耶律斜轸打败。太宗急忙召回田重进,三路大军北伐就这样失败了。
宋太宗既没有实现收复燕云的豪志,也没有报高粱河之战的屈辱,历代太宗,只有宋太宗最憋屈,这庙号一点都不适合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ebffe1cc061f51ed34b656c25eed7473.jpg)
最不配太宗庙号的宋太宗
澶渊之盟:宋真宗继承父志,实现宋辽百年和平自从高粱河之战后,宋朝意识到了辽国的军事强大,不敢再轻易北伐了,宋太宗之后的历代帝王,更是把对辽和平继承的很到位。
说得好听是和平,说的不好听,就是软弱。
既然宋朝不能进取,那辽国就要采取攻势了。
公元997年,宋太宗崩,真宗即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f27b554b9a3f057f776d7e0b94ed1c9e.jpg)
宋真宗
公元999年,辽圣宗亲自率兵南下,至澶州,遣偏师渡河,掠淄州、青州。
公元1004年,辽圣宗和萧太后,再次大举南下,到澶州,宋朝震惊。
群臣都主张迁都,只有宰相寇准力主亲征,在寇准的坚持下,宋真宗亲征到澶州。
辽国是意想不到的,他们以为宋朝肯定会逃跑迁都,辽兵攻打澶州不利,统军萧挞中箭而死。
而宋朝这边,因为皇帝亲征,反而士气大振,打败了辽军的进攻。
但是双方都有议和的意思,辽圣宗在宋朝降将王显宗的介绍下,和宋朝议和,索要关南之地。
最终,宋辽议和,宋朝每年送辽岁币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辽宗称真宗会兄,真宗称萧太后为叔母。
宋真宗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也许就是签订了澶渊之盟。可他之后为了颜面大费周折去泰山封禅,耗损国库,是历代泰山封禅的皇帝中最没有权威的一个。
虽然宋朝对辽屡次失败,郁郁不得志,但辽也不能打败宋朝,宋朝毕竟是泱泱大国。澶渊之盟的签订,反而让宋辽实现了百年和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338ee2c2a286c0b120a86aed14f9a80a.jpg)
从公元1004年至公元1122年,宋辽之间维持了一百二十年的和平局面,这是极其不易的。对两国百姓而言,澶渊之盟的签订,总体意义长远的。
宋朝对辽,始终处于弱国的地位,但却没有深受其害,真正让宋和辽都极其头疼的是西夏。即便是后面的金朝和蒙古,西夏都让其屡次碰壁,这与西夏左右逢源,反复无常的外交有关。
宋金海上之盟:宋辽好兄弟一起下线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实现了一百多年的和平。然而,任何国家都有衰弱的时候,辽也是如此。
辽国最盛是在辽圣宗时,辽兴宗时,尚可,辽道宗时,用了奸臣耶律乙辛,国内忠良惨遭杀害,辽国的国势就衰落了。到了天祚帝时,皇帝荒废政事,国势更坏。
这时候,辽国境内的女真已经起来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b7adcd10262ceeac41e75e5e8df3b6d.jpg)
辽国境内的女真族
辽国和宋朝是不同的,主要是国内的民族成分不同。宋朝以汉族为主,辽国境内有三种,一是契丹和奚,二是汉族,三世诸多少数部族,如女真。
这样多民族形成的国家,内部瓦解是很容易的。
公元1115年,金太祖称帝,定国号为金。此时,辽朝无能为力,金想要摆脱辽,起兵反辽,在攻陷了咸州和宁江州之后,又以还阿疏和迁黄龙府于别地为条件,逼迫辽议和。辽不同意,金太祖就用武力攻破了黄龙府,天祚帝用兵七十万伐金,但御营副都统耶律章奴谋反,天祚帝被金兵打败。
公元1116年,渤海人高永昌据东京,被金太祖打败,东京郡县,多数投降金,金朝的疆域大大增加了。
公元1117年,金又派人来辽议和,最终因为议和内容没有谈拢。
公元1120年,金攻破上京。
此时,宋朝看到辽国被金屡次打败,就想要接着女真的力量来收复燕云了。
宋徽宗好大喜功,蔡京、童贯对战场之事也多数不懂,就差人去金,约定共同夹击辽国。
金太祖回复的是,谁得到的地方,就是谁的,约宋朝攻南京,金取中京和上京。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7fa0cc633f37d0fa53b9b52f8ea771f4.jpg)
辽国五京
公元1122年,童贯派兵攻打辽,被打败。六月,童贯又派刘延禧和辽的降将郭药师再次攻打辽国,又被打败。
可见,宋朝的武力也就如此了,在辽国衰弱的时候都打不赢。
于是,童贯就派人去金国,请金国攻打燕京。
金太祖亲自出征,攻破辽的西京和南京,辽国的五京均被金国所破,公元1126年,天祚帝被金国俘虏,辽朝就此灭亡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8d261e092a13edddf63e29cac2bd9479.png)
辽国既然灭了,就剩下了金国和宋朝。
宋朝以为金国能按盟约归还燕云之地吗?
想啥呢?
五京都是金人打下来的,宋朝想要?自己去打啊。
但宋朝还想着海上之盟呢,就与金人交涉。
于是,1127年,金人南下汴京,俘虏宋徽宗、钦宗,北宋也就灭亡了。
这对签订了澶渊之盟的好兄弟,实现了百年和平的约定,也实现了一起下线,同生共死的约定。
旁人看来,宋辽真是好兄弟。辽建国早于宋朝,宋辽之间打了前半生,谁都灭不了谁,又签订盟约,约定下半生和平共处,等到宋朝想要再次起干戈之心的时候,金人就送来了大礼,灭了辽朝,同时,也灭了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