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观后感:大宋的禁军,中看不中用

淞铸谈历史 2023-02-16 15:07:16

电影观后感

刚刚看了《满江红》,我感觉挺好看的。不过,相比起以前票房几十亿的大电影,现在的电影水平的确下降了不少啊。只能说比起同期的电影,《满江红》是不错的。

很多人说像小品,我并不这么觉得。更像是喜剧的外壳,悲剧的内核,是有很多历史卖点在里面的,剧情也是层层递进的。主角一个小兵为了达到目的,策划杀了秦桧身边的两大总管和两个统帅,一步一步获得成功。虽然在电影中看起来容易,但放在真实的历史上做起来是很难的。先杀了郭京飞演的将领王彪,再杀了岳云鹏演的副总管武义淳,然后是张译演的总管何立,最后是欧豪演的将领郑万,以及秦桧身边的两个保镖,只剩下秦桧一人了。

实际上,电影里也不简单,光是张译演的总管就是很难对付了,更何况,是秦桧这样狡诈多疑的宰相,智商肯定是高的,主角能想到的,他肯定能想到。位高权重之人,智商肯定在线,所以,主角团这边也基本都光荣牺牲了。

宰相府总管和副总管

也有人说最后全军朗诵满江红的时候看起来挺尴尬,为什么不杀了秦桧,而是让秦桧活着?还是让秦桧朗读了满江红,这简直是对岳飞的侮辱。我觉得有些人是不是压根就没看懂这段啊,或者是中间无聊看着睡着了,所以不连贯。

是呀,为什么是秦桧这样一个大反派去朗读满江红呢?

秦桧

电影里也讲了,这个秦桧是替身,岳飞死的时候,秦桧去了,岳飞在风波亭写了满江红这首词,但是没人知道啊。难道岳飞是公开被处斩的,所有人都知道他死前写诗了?肯定不是,岳飞是被秘密处斩的,是以莫须有的罪名。世人只是听说岳飞留下了一首词,但是到底是什么词,谁都不是当事人,谁都不知道。只有秦桧见过,所以就让秦桧把这首词朗读出来,让世人知晓,不然后世怎么能知晓岳飞死前写了一首词呢。古代写诗作词的那么多人,也不是每个人写的诗词都能流传下来啊,只有广为传颂,才能流传千古。

我觉得电影已经讲得很明白了,这一点处理的很好,要是质疑让秦桧把岳飞写的词读出来就是侮辱岳飞,那纯粹是杠。让你的对手朗读你写的诗词,这怎么看都不是侮辱你,而是侮辱他。

反倒是电影里的另外一点,我看着很糟心。那就是宋朝的军队,严格来说,是禁军。

或许是电影的原因,张艺谋的电影总是弄得气势宏大,像《满城尽带黄金甲》《长城》都是这样。《满江红》也是如此,宰相府门外就是大宋的禁军,黑压压的一片,看起来有气吞山河之势,可是我只想说一句,啥也不是,中看不中用。

大宋的军队,要是真有用,就不会收不回燕云十六州,就不会有靖康之耻,就不会有南宋偏安一隅,就不会有崖山之败。

说起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大秦,大汉,大唐,大明,大清叫起来都朗朗上口,大宋都感觉别扭,还是叫宋朝吧。

宋朝的对外是很失败的,无论是对辽、西夏,还是对金朝、蒙古,宋朝都是处处被压制。先是和辽高粱河之战的失败,再是澶渊之盟。对西夏更是糟心,西夏是三国中实力最小的,但依旧在军事上屡次打败宋朝。后来的金朝和蒙古更是前后灭了北宋和南宋,宋朝的军队似乎没有发挥一点作用,但是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很有用,宋朝的农民起义是历代次数最多的,只是全被镇压下去的。

宋、辽、西夏、金并存时期

在电影里也一样,宋朝的军队对付自己人很有一套,可对付起外人呢?连一个小小的金国无名小卒都敢欺负宋朝的将领,还是主角一个小兵看不过一刀杀了金人。

如果说是宋朝这些大将军大宰相顾大局,为了两国不起干戈,和平相处,所以忍下来,简直是胡扯。宋朝的君臣为了和平都忍了几百年了,也没见有个和平的好结局吧,二圣北狩,靖康之变,简直是大耻。

所以,电影中,有点品级的人物都在忍,都满满的小心思,只有小兵,为了国家大义,敢杀金人。大人物说小人物啥也不懂,只会冲动,但宋朝这些大人物,也没见对国家做出大贡献啊,没见收复燕云十六州,没见北伐恢复祖业啊。反倒是金人,得寸进尺,撕毁合约,屡次南下,南宋偏安一隅,最后弄得啥也不剩,这就是大人物口中的懂,真不愧是懂王。

言归正传,我们来看看宋朝的禁军吧。

宋朝的军队

首先得弄明白,禁军是什么。禁军就是中央的军队,唐朝时,禁军是很厉害的,推翻唐朝的一半是禁军,一半是藩镇。唐朝的禁军,后来大权落在了宦官手中,宦官,藩镇,这两样痼疾把唐朝玩完了。

宋朝就吸取了教训,重文抑武,藩镇是很弱的,禁军很强,而且,宋朝的禁军号称八十万,如此重的中央,自然不会发生藩镇割据的情况了。但也因此造成了禁军的腐败,导致禁军的无能,中看不中用。

宋朝的兵,共分为四种:禁军、厢军、乡兵、藩兵。

乡兵、藩兵不是到处都有的,而厢军也“罕教阅,给役而已”,所以,在宋朝,能称之为兵的,只有禁军。

宋朝禁军

全国的禁军,都是隶属于殿前都指挥司,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谓之三衙。

以前节度使所管辖的支部,都直隶京师,在诸州设立通判,一切事情,都要直达朝廷。

各路设转运使,管理一路的财赋,诸州的经费,除本地开支外,都要上供。

各州精壮的兵,都要送到京师,升为禁军,留本州的,为厢军,大都是老弱,并无战斗力的。这样的做法自然是防止地方叛乱。

各地要布兵防守的,中央派兵出去,一年一换,称为“番戍”。

按理说,宋朝吸取唐朝灭亡的教训,重中央轻地方,事权能够统一,宋朝军力应该强大才对。但为什么宋朝的军队如此无能呢?

一是腐败,二是防弊太深。

腐败就是冗兵。

宋初务弱外兵,其后,中央的军队不加整顿,禁军弄得腐败不堪。番戍原本是叫士兵们习劳,然而不熟悉戍守地方的形势,以致于遇到战事,反而毫无用处。比如西夏造反的时候,陕西屯兵数十万,然而到了真急事的时候,一点用处都没有。

反倒要借番戍的名义索要钱粮,番戍一次,就是一个要钱的机会。

又因为历代厢军升为禁军的很多,一遇到荒年,又把招兵看作是救荒的政策,于是,兵的数量就大增。

宋朝禁军数量多,中看不中用

太祖开宝年间,禁军数量为378000人,太宗至道年间,数量为666000人,到仁宗庆历年间,兵士数量为1259000人。

宋朝的百姓是很苦的,不仅要养官,还要养兵,有些人以为宋朝富裕,人人生活的幸福,实际上,富裕的只是豪强,宋朝的赋税轻,但是征收的税目和方法,很重,这样的结果自然让百姓苦不堪言。

第二是防弊太深。

外面有权柄的,都给收了,以后有节度使出缺的,就让文臣去代。这简直是以外行替代内行,让文人去领兵,军队能好吗?像我们熟悉的大文学家范仲淹就是外出节度的。

而宋朝财政后期是很困难的,冗官冗兵之下愈发困难了,三司敛财,百姓苦不堪言,财政匮乏而枢密还在添兵。

最痛心的是,宋朝统治者用武人做地方官去征收税收,用文人去管军队,本末倒置。

北宋的禁军,不中用,南宋的军队更不中用了。

或者就是因为主和派占了上风,让本来中看的军队变的不中用。

南渡以后,立御前五军的名目:杨沂中为中军,张浚为前军,韩世忠为后军,岳飞为左军,刘光世为右军。

韩、岳、张的兵,号为三宣抚司,御前军,都是直隶于朝廷的,不归三司节制。于是,御前军就变成了此前的禁军,禁军就成了此前的厢军了。

所以,韩世忠、岳飞他们的权利是很大的,岳飞被害很大程度上是皇帝忌惮武人。

韩、岳、张、吴四人的兵,称之四大屯兵,其数量共有三十万。

如果不是南宋统治者和秦桧的主和,实际上,凭主战派的军队数量,是有可能打败金军的。

在电影里,光是秦桧去和金人谈判议和,就能看出宋朝的军队气势上是很强大的。可以说是电影的缘故,真实的历史中或许也是如此,经历了靖康之耻后,宋朝的军队很有一股斗志,可以说是同仇敌忾。

但因为统治者的软弱,让军队变得一文不值,简直是历朝对外军事的大耻辱了。

剧照赵构和秦桧

可以这么说,宋朝的军队之所以中看不中用,不在于军队和士兵本身,在于统治者的软弱无能,人还是那些人,只是统治者变了。

0 阅读:1

淞铸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