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过顺风车吗?
作为一种共享出行方式,理论上是车主顺路拉个人分担油费、过路费。而乘客可以用比专车便宜的价格到达目的地,突出的就是一个双赢。
然而实际上,顺风车有可能双赢,但顺风车双赢有些不太可能
最近,就有网友选了哈啰顺风车的“不拼车”服务,并支付了1400元车费(含1232元包车费及200元过路费)。
然而,司机在途中私自多接2名乘客,7座车硬是挤了8人,好好的独享愣是给干成了“拼好车”。
图片来源:微博 @黑猫投诉(下同)
全程600多公里,人挤人挤人到“呼吸困难”,司机还绕路(实际行驶700多公里)、边开车边打电话……
不能说刺激,只能说很刺激……
起初网友投诉,哈啰平台仅退还45元车费。在事件冲上热搜后,哈啰才回应称已核实车主违规,永久封禁其账号,并向乘客致歉,承诺进一步补偿。
生气嘛?生气就对了。
那为啥当时不反抗?因为方向盘还在人家手里呢。
毕竟你也不想路上到一半被司机丢在高速吧……
经常坐顺风车的鸭表示这里面的水还是有点深的,开头提到的双赢模型属于是过于理想了。
什么临时加人独享变共享、司机/乘客晚点、不按导航走、随意取消订单……骚操作不要太多。
而且面对这些问题,用户还需自行收集证据、反复投诉,甚至借助媒体曝光才能推动平台处理,最终的补偿金额常与损失严重不匹配。
都这么“一无是处”了,咋还有那么多人要坐顺风车呢?因为便宜啊……
便宜+给你送到目的地,就不要指望还有啥服务质量了。
在鸭坐过这么多的顺风车里,能主动给你服务的,反而是那些“前黑车”洗白上岸靠着顺风车赚钱的。
当然,这里所谓的服务指的是帮你拿个行李,这些车中途塞起人来也是毫不含糊。
而正常摊路费的司机就更是一点不惯着你的,谁还不是个宝宝呢?
真遇到啥脱鞋、抽烟、打电话、外放短视频的乘客,司机血压也上来了。
归根到底,顺风车在理论上乘客和司机是完全平等的,乘客就是个摊路费的,所以价格才能这么低。
也就更不存在谁服务谁、谁比谁高贵的情况了,乘客不是上帝更不是上帝他大爷。
好处是不用担心自己需要拒绝司机的好评请求,以此来锻炼自己的真诚与勇气
那就有人要问了,这些问题平台不管吗?
这个真不好管,你想就连网约车“臭车”问题,各大平台都能互相扯皮这么久。
就更不用说顺风车这种C2C(用户与用户)的形式了。
理论上平台可以透明化规则、动态定价与分成优化、技术赋能监管、建立双向信用体系……
实际上很多乘客上车后,司机第一句话就是“把单取消一下……”。
顺风车的本质,终究是场薛定谔的共享实验。
当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省钱逻辑,遇上"反正不赚钱就不必服务"的摆烂哲学,这场交易注定在"忍一时风平浪静"和"退一步越想越气"之间反复横跳。
无论怎么算,到头来都是一笔糊涂账……
匿名用户
这也是我一直有坐顺风车的心却没那个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