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证监会密集发布多项重大政策,引发市场强烈反响,内容很多,涉及面很广,不单单是从严的问题,更令一级市场人士担忧的恐怕是这些细则背后所映射出管理层的态度和方针路线。管理层的选择和取舍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会发酵并影响到非常多的领域、以及许多人。
作为专注业务与技术和募集资金使用的IPO咨询机构,汉鼎咨询对此次政策的颁布也十分关注,和所有中介机构一样,IPO相关政策的收紧意味着市场活跃度下降,申报企业数量减少,那么落实到各服务机构层面上也必然会带来业务量的下滑。不过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本次新政中的一些规定也或将对募投项目产生一些正向和积极的影响,未来募投项目的操作和实施可能会由此发生重大的改变。
在过往证监会正式发言和相关政策中,从来没有见到过有关IPO企业募投项目的字眼,甚至连涉及募集资金的内容都很少,募投项目长期以来在官方发言和文件乃至审核关注点中都像是一个小透明般的存在。但是本次在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中,证监会首席风险管理、发行司司长严伯进提到证监会将研究对上市门槛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明确上市前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募投项目资金规模要合理且要做好短中长期规划,而与之相呼应的是,在当天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要督促企业按照发展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募集资金投向和规模,同时还提到将从严监管高定价超募。
这种在官方新闻发布会和政策文件中都明确提出关注企业募投项目的情况非常罕见。从措辞和内容角度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出监管思路的变化,以往针对募集资金方面监管层关注程度甚少,更多的还是集中于打击财务造假、发行舞弊等方面,注册制改革以后,更是遵循市场定价机制,募集资金和超募情况很少被监管层所关注。所以本次募投项目和超募的说法被放到正式文件中颁布,背后的寓意值得寻味。
本次发布新规针对发行上市整个环节颗粒度都有所加强,所以募集资金被进一步下沉聚焦在逻辑上也说得通。而从本次政策的风格上也能看得出一丝纠偏的味道,深了不谈,都懂。另外,参考严管高定价超募的说法,再结合当前管理层稳定二级市场的决心来看,抑制发行人募资规模似乎也成为缓解二级市场压力的一种手段,即便IPO融资规模对二级市场冲击本就不大,但是从增加股民信心方面还是会起到一定作用。何况市场本身也有过度募资、不合理定价的情况发生。
另外一种情况,早在几个月前开始,在执行的项目中,针对募投项目的规划,补充流动资金的安排比例已被大幅压缩,目前基本上已经找不到占比超过20%以上的项目,以往补流是非常受发行人欢迎的使用用途,因为灵活,基本不受限制,方便发行人使用,所以在项目操作中尽可能按照顶格30%的比例去设计安排。但是8.27新政后,这个比例逐渐开始被压缩,设置的安全线越来越低,同时超募的可能性也已经被大部分项目排除在计划之外,我们早在一个月之前就发布指出超募恐成“绝响”!其依据正是来自于多个项目组的反馈,而本次证监会明确提出从严监管高定价超募,等于官宣告诉大伙以后别再惦记超募的事了。
结合以上几种情况来看,未来将严管超募,压缩补充流动资金,募投项目要按照发展实际需求合理确定投向和规模,加上现在上市公司再融资都要求募投项目要围绕主业,更何况IPO,综合下来不难得出结论,那就是未来募投项目要紧密围绕企业主营业务展开规划,募集资金要进一步压实到具体项目中,减少流动资金规模,同时不支持超募,整体来看,总募资规模将会得到抑制,而一些预期多少要被转嫁到具体项目中,过去可能一个项目两三个募投方向,补流打满,剩下的超募,但是未来募集资金可能大部分都要落到具体的募投项目中去,这对于过惯了勤俭节约的企业而言,设计合理的募投项目也不是那么轻松的。还有一个需要考虑到的远期因素就是,企业上市后进行再次融资时,能够顺利申报的首要条件就是前次募集资金的完成率要按计划不低于70%。这似乎也呼应了前面发行司司长严伯进提到募投项目资金要做好短中长期规划的发言,同时也意味着编制募投项目还需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综合考虑。(之前汉鼎咨询曾在一文中分析过业务与技术章节和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而募投项目与业务与技术章节又存在很强的联动。上面的观点如果确立就意味着在未来实操中将会进一步强化这种联动关系)综合下来看,要设计一个能够满足各方面条件且长期合理的募投项目,绝非易事。
在审核中募投项目关注度被提高自2023年初就已经迹象十分明显,最直观的的表现就是反馈问题的数量和出现频次都大幅增加,同时审视视角更加细致、落地,这个和以往的一带而过问几个流程化问题截然不同,而对应的就是募投项目的工作量和难度翻了一倍不止。
课题组此前分别针对四大申报板块梳理了2023全年293家企业在IPO终止前被重点问询或被市场重点关注的问题,并将重点因素与2022年同期终止企业的情况比较,如下图所示,其中针对募投项目被问询的统计,仅仅过了一年时间,问询次数就呈现几倍的增加。
过去,IPO申报材料中募投项目常常由于不在审核的关注重点范围被戏称为小透明,直接导致项目实操过程中容易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也几乎没有见到过募投项目作为关键因素导致企业过会失败的案例出现,真正考验募投项目机构能力的反而多集中在上市公司再融资过程。
未来,募投项目受关注程度将会越来越高,从本次新政的推出也可以窥见监管层赋予了更多的意图在其中,最近一段时期内被否案例统计中募投项目作为其中的被否原因出现的频次也日渐增多。这些趋势的变化将会迫使在编制募投项目中逐渐向个性化、定制化、专业、缜密、深度研究的本质回归!减少募投项目的隐患,先找一家靠谱的机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