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简史·明代书法

砚尘史书 2024-11-10 03:18:59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中国书法也开始翻开了新的一页。宋元以来的书法,基本上以是帖学为主,明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明朝历代帝王,大都热爱书法,因此,刻帖的风气,大大超过以往。刻帖——过去没有象现在这样的照相制版印刷,为了让字帖广为流传,只能依样刻在木版上进行印刷。这时候大型系列刻帖,有《东书堂帖》、《宝贤堂集古法帖》等,这一定程度上对书法的普及起着重要作用。明成祖时,大力复兴文化,招募擅长书法的人,并授予中书舍人的官职。这也进一步推动了习书之风。

明代前期书法

明初的书法,要数“三宋”(宋克、宋璲、宋广)和“二沈”(沈度、沈粲)名声最著。“三宋”是明初洪武年间的书法名家,其中以宋克最为有名。

宋克(1327—1387),字仲温,号南宫生,吴(今苏州)人。擅长楷书、草书,以钟繇为师。最拿手的是章草,他的章草,延续赵孟頫、邓文原的风格又有所发展,融入了今草和行书的写法,更加流利、矫健。代表作有《章草急就章卷》。沈度(1357-1434),字民则,号自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在永乐年间当过翰林学士,算是义勇文人。善写各体,尤其山长楷书,学智勇、虞世南,风格端正、秀气、圆,润,深受明成祖的喜爱,当时朝廷很多金版玉册、重要制诰都出自他的手笔,又因为当时八股科举,读书人纷纷效仿,成为流行一时的“台阁体”。《敬斋箴》是他的代表作。姜立纲是继沈度之后著名的台阁体书法家之一。

这时期不受台阁体的影响,又能自出新意的书法家有解缙、陈献章等人。

台阁体书法,对于有才华的书法家来说,是一种无形的束缚,是对书法抒发情性本质的悖反。明初书法的繁荣,以及台阁体的风行,是由于统治者大力干预的结果。当这种干预日渐削弱时,书法的发展局势便发生了变化——进入了明代中期的阶段。

明代中期书法

明代中期,经济繁荣昌盛起来,手工业商业得到极大的发展,繁荣都市不断出现,新兴的市民阶层对传统文化推波助澜,特别是文人集中的地区,书法艺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当时出现了一大批雄视一时书法家。当时有“天下书法归吾吴”(明·王世贞)一说。

到了成化、弘治时期,台阁书法已渐渐走向穷途末路,变得僵硬刻板,毫无生命力;书法家们也认识到台阁体的危害,转而师法晋唐,以畅情适意、抒发个人情感为目的的书风重又开始抬头,并逐渐成为明中后期的主流。这一时期的书法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成化、弘治时期台阁体渐次消弭、过渡、转变的阶段,以李东阳、沈周、吴宽为代表;正德、嘉靖时期以吴门书法为主体的真正代表明代中期书法的又一书法昌盛时期。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人为代表。

明代后期书法

明后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中国的市民阶层逐渐扩大。长久以来的封建正统意识、价值观念——从孔孟之道到朱程理学都受到猛烈冲击,新的美学观、价值观正在兴起。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如李贽、袁宏道等,他们认为艺术在于抒发个人情性、独抒性灵。这种求异的美学思潮与仍在继续发展的封建正统美学一起,相互斗争、相互影响,促使思想界,艺术界呈现丰富多彩的格局。

也正是在这种时局下继续向前发展的。这时涌现了一批大师,如徐渭、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等。

综观明代书法,在承接元代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此时期书法家们大都取法高远,以晋唐以前为学习对象,并有新的个人面目,到明末更是到了个性化的高峰。为清代书法纷繁复杂的局面的先导。

0 阅读:11

砚尘史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