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巴基斯坦老人,义务为88位中国烈士守陵47年:我老后,儿子守

沐语纪文史 2024-07-23 19:25:01

文|瓜田李的猹

编辑|沐语纪史

“守护中国烈士100年也不算长!”

在巴基斯坦北部的吉尔吉特,有一座烈士陵园,园内长眠着88位中国英烈。

而为他们守墓的,是一位名叫阿里·艾哈迈德的巴基斯坦老人。

1977年,他主动向政府申请守护陵园。

从20岁的青年,到60多岁头发花白的老人,阿里拿着扫帚、拖把,风雨无阻的坚守了47年。

没有工资,领着最低补贴,最困难的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他都无怨无悔。

而这一切的坚守,只是因为他知道,这些中国英雄是为了巴基斯坦牺牲的。

中巴公路的前世今生

在中、印、巴三国的交接地带,也就是中国西藏西部,有一片世界闻名的争议地区,它就是克什米尔。

二战结束后的半个世纪里,印巴分治把克什米尔推到了风口浪尖,印巴两国围绕克什米尔发生了多次流血冲突。

双方都称克什米尔是自己的土地,最后打的两败俱伤,以每方一半领土暂时结束了争端。

那时印度虽然比巴基斯坦强,但巴基斯坦在美国庇护下,印度也不敢过分逼迫。

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后,国际格局大变,美苏两国开始积极争取印度,巴基斯坦一度沦为了美国的“弃儿”。

这种情况下,印巴又爆发了第二次战争,这次战争印度毫不留手,打的巴军节节败退,一度兵临巴基斯坦两大核心省份拉哈尔、信德省。

当时很多军事专家判断,印军只要攻势不减,巴基斯坦最多再坚持一个星期。

作者原创不易,文中插播5秒广告,请动动您的发财小手,点击观看后可免费阅读全文,感谢您的支持

生死危机下,巴基斯坦根本得不到任何援助,平时关系好的国家也不愿陷入战争泥潭。

无奈之下,巴基斯坦工兵司令火速访华,请求中国的援助。

综合考量之后,我国认为印度的野心不可不防,他们对中国边境一直虎视眈眈,试图将整个南亚收入囊中。

信息来源:湖南日报

恰好当时我国西南边疆也需要一个盟友,只有援助巴基斯坦,才能阻止印度的扩张。

于是我国公开警告印度撤兵,支持巴基斯坦维护自身领土安全,同时还运输了卡车、坦克等大型军事装备。

在中国的强大压力下,印度无奈只能撤兵,巴基斯坦转危为安。

不过他们这次确实害怕了,担心印度卷土重来,那时候可不会再给巴基斯坦求援的机会了。

于是在战后,巴基斯坦主动找到我们,请求在中巴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方便以后物资的运输。

战士援巴,修建天路

1966年,中巴公路修建的协议正式敲定,按照协议,两国各自修建自身国境内的路段。

公路全长1224公里,中国起点在喀什,全程415公里,巴基斯坦起点在塔科特,全程809公里。

对于巴基斯坦来说,这是一条军事公路,可以快速运输军事物资。

对于中国来说,这条公路提供了向西开放的可能,使新疆地区和西亚国家的贸易往来更为容易。

所以,中巴公路成了两国当年的头号工程,被命名为“1601”绝密工程。

修建公路的任务分别由巴基斯坦“陆军工兵部队”和中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

然而,想要修筑这中巴公路,其难度非常之大。

按照路线设定,公路北起新疆喀什,穿越喀喇昆仑、喜马拉雅、兴都库什三大山脉,以及一个帕米尔高原,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天路”。

信息来源:中国公路

也就是说,修筑中巴公路,中国工人需要克服4000米的高海拔,穿越大量的冰川、河谷,难度前所未见。

从事后来说,中巴公路又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可见其修筑不易。

但我国工人、战士能吃苦、不怕累、有责任,心里装着国家和人民,毅然踏上了征服雪山的路程。

同时,我国还考虑到巴基斯坦的国情,向他们捐赠了价值5000万人民币的实物,种类繁多,包括各种筑路器械、零件、工具。

另外还有巴方1500名筑路工人3年生活所需的清油、大米、调味品,只为加快工程进度。

但由于修路难度实在太大,巴方派出1.2万人,依旧无法独立完成任务。

中国只好再次援助,派出工程兵奔赴巴基斯坦,这一去就是10年。

天路筑成,英烈长眠

浩浩荡荡的中国车队跨越中巴边界7号界碑,在界碑前,战士、工程兵们都不约而同转过身来,仰望着高高飘扬地五星红旗,端端正正敬一个军礼。

大家都清楚,前方路途艰险、任务艰巨,此去是否还能平安回到祖国,谁心里也没谱。

1966年两国工人在帕米尔高原炸响开山第一炮,中巴公路正式动工。

尽管预料到修路之难,但真正实施起来,发现还是远远低估了自然灾害、高海拔带来的挑战。

2月份,北疆天寒地冻,冻地坚如磐石,一镐头下去只能在冻土层砸出一个白点。

反之,战士们虎口镇裂,鲜血染红了镐把,即便这样战士们还是争先恐后,每次到工地都抢着把十字镐拿在手里。

而且那时没有大型器械,在崇山峻岭间,战士用最简单的工具,硬生生一点一点凿着路。

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施工路段,建筑工人都是用绳子拴住腰,吊在几十米高的悬崖峭壁上用钢钎大锤打眼放炮。

抬头一线天,脚下是深渊,稍不留神就是粉身碎骨的结局。

而且由于海拔高,战士们经常缺氧,呼吸困难,晚上睡觉还会被闷醒。

不止如此,高海拔下饭也做不熟,不少战士们饿着肚子硬干,就是这样,也没人喊苦喊累。

在12年的援建工程中,两国共计投入了两万两千多人,付出了巨大牺牲,更有88名中国建设者永远留在了巴基斯坦的土地上。

1978年,中巴公路竣工,两国欢庆的同时,也不忘缅怀烈士,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市特意修筑了烈士陵园,安葬88位烈士遗骨。

陵园建成后,一名叫阿里·艾哈迈德的年轻人自动请求守护陵园,不求回报。

在修筑公路的过程中,他亲眼看到中国人为巴基斯坦的发展进步昼夜劳作。

而且在巴基斯坦,人们很看重生命,他认为中国人为了巴基斯坦人付出生命,很值得敬佩。

就这样,阿里每天清扫陵园,还在陵园种上了800多棵松柏,为烈士们遮风挡雨。

在他的照顾下,陵园干净整洁,冬天没有积雪,秋天没有落叶,每次有人祭拜,他还会讲述当年中国工人的伟大付出。

就这样一直守到白发苍苍,他总是说:“我不是在守墓,而是在守护一群睡觉的中国孩子。”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47年,没有工资,完全自愿守墓,如果说这是烈士们的英雄冢,那么阿里也是一名默默付出的英雄。

2015年阿里获得了我国颁发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表彰他所作的贡献,他老了,还将责任传给了儿子,让儿子继续守护英烈。

而无论是他还是战士们,他们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现在,中巴公路通过扩建,成了中国经济走廊的起点,是“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的一部分,承担起了更高的历史意义。

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击“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作品,也不错过下期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信息来源:

1.湖南日报:《重走喀喇昆仑公路④|援巴英烈,魂兮归来》,2023-08-22

2.新华社:《因戍边英烈刷屏的喀喇昆仑高原,还有哪些传奇故事?》,2021-02-26

3.北青网:《为中国英雄守墓 巴基斯坦老人的和平情缘》,2024-06-29

4.中国公路:《“最”公路丨中巴公路到底有多难修?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2023-03-20

0 阅读:4

沐语纪文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