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礼监的权力极大,极易左右明廷的决策

向君谈历史 2023-02-21 19:39:54

全文共1536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宦官自古就是地位低下、被人瞧不起的一类人。太监从来都是没有话语权的,只能听从自己的上司的命令。但在明代,太监的地位逐渐上升。

在那个时候,他们在朝廷之中都是位高权重的人物,负责的事情也是举足轻重的。司礼监的太监曾经一度与内阁大权相抗衡。同时,明王朝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的他,已经是司礼监和内阁,都是皇帝的得力助手。那么,太监的力量究竟如何壮大,有多少力量可以与内阁相抗衡?

一、明代太监

明代建国之初,太监制度十分完备。不过,那个时候的太监,还远远没有达到他的巅峰。朱元璋时期,太监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在经历了这么多的变化和任命之后,太监制度终于建立起来了。

同时,二十四衙门也在明朝建立,其中,礼部是二十四衙门的头目。司礼监是大明朝廷最重要的官员之一。

那个时候的礼部尚书,虽然没有什么宰相的职位,但也拥有了与宰相平起平坐的权利。在明朝,有许多大人物,都是大人物。那么,他们是如何扩充自己的势力的?

二、司礼监的权力历程

洪武十七年,明朝设立司礼监,历经几个朝代的变迁与发展,正式成为太监的首领。而司礼监,则是在皇帝陛下最受宠爱的时候。

在礼部的发展初期,司礼监由一名普通的文官,一跃而上,成为了有名的二十四部之一,之后更是一路高升,成为了这个机构的首领。朱元璋在明朝初期,就设置了太监和太监,让他们逐渐发展壮大。

在那个时候,太监们的权力只限于皇帝和朝廷。到了洪武六年,太监体制发生重大变化,朱元璋设立了两个部门。内务处就相当于一个监察机构,专门监察那些宦官是否有违法的行为。

之后,又被另外一个部门合并,这才有了更大的权力。他们要做的,就是将皇帝陛下的旨意和决策,全部记录下来。渐渐地,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权力也越来越大。

司礼监是洪武十七年突然冒出来的,司礼监和一般的太监不一样,他一出生就是最高的,负责太监和朝堂上的大小事务。

而司礼监,更是从七品直接升到了正七品,更是执掌着巡抚使之权。而司礼监,则是整个内廷的监察机关。朱元璋改组了所有的官员,司礼监的职权也有了一次提高。

虽然这个时候的礼部尚书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太监,但是他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再也不能把他当成一个普通的太监了。司礼监现在的权力还不能插手朝堂上的事情。

朱元璋在位后期,司礼监的职务已基本完备,其职权逐渐由内朝发展到大明的中枢。那个时候,司礼监的老大,就能帮着皇帝批阅奏章了。《明史》上也说过,司礼监的权力堪比朝廷的元老,执掌整个东厂。

那为何太监的权利会如此之大?事实上,从一个普通的小官,到如今的大司礼监,都和两位陛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当时的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将自己的亲信太监都分赴各地,担任监察使,这样的职务自然也就扩展到了内廷。

不过,那些被派遣到要职的太监,都不是司礼监的下属。那个时候,太监的地位还没有现在这么高,那些太监都是皇帝的亲信,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和皇帝搞好关系。

宣德时,司礼监才是真正的掌权者。据史料记载,皇帝最宠爱的两个太监,都是司礼部的大太监,他们都享受着“免死”的待遇。

而且,那时候的太监也能帮皇帝看奏章了,司礼监之所以能在太监中称王称霸,是因为明英宗还很年轻。

虽然老佛爷有摄政王的权力,但是她毕竟是一个女人,不可能和文武百官商量事情。于是,太监和太监就成了太后和群臣议事的左膀右臂。

当时司礼监的权利,几乎可以与内阁相提并论。而且,司礼监是大明帝国的第二位宰相。就算是帝国的皇帝和皇帝,也没有这样的权利,那个时候,大明司礼监的权利就是仅次于皇帝的存在。

向君谈历史寄言

司礼监是有影响力的,因为在制定了内阁投票之后,就是由皇帝来决定,然后由内阁来实施。不过,当时的皇上懒散的很,所以大部分的选票都落在了太监的手里。

参考文献:《明史》

0 阅读:73

评论列表

远方

远方

1
2023-03-02 08:34

明朝后期是由封建社会转型资产社会,资产阶级代表东林党是最大的势力,保皇派魏忠贤也仅能维持皇权的苟延残喘,崇祯没了魏忠贤的帮助,那就是完全的被社会抛弃。崇祯的罪过是跟虚君的时代潮流对抗,输光了还宁死不南迁,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如果能南迁到资产阶级大本营,皇权虽正式落幕,但明朝也就正式完成资本社会的进阶。

向君谈历史

向君谈历史

精彩历史,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