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老农民名字起得好,朱元璋听后大喜:封你为牧马千户并世袭

鼠博士文史 2025-01-23 14:53:02

明朝洪武年间,开国皇帝朱元璋一行人离开孝陵,返京途中,行至半路,刚刚晴空万里的天空,突然袭来一大朵黑黑的乌云,顷刻间大雨倾盆而下。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哪里有躲雨的地方?大家只能纷纷寻找树丛,以期少挨雨浇。可是,事与愿违,雨势太大了,朱元璋等人还是个个都变成了落汤鸡。

就在众人慌乱之时,有部下眼尖,发现不远处的半山腰下有一间茅草房,于是急急忙忙扶着朱元璋来到了门前敲门,开门的是一位面容黝黑的中年男子,他见来者被雨浇得狼狈之相,瞬间明白了来意,急忙将朱元璋等人让进屋里。

他温和地叮嘱朱元璋赶快把湿衣服脱下来拧干,又拿来自己的粗布衣让朱元璋换上,然后迅速生起火来,一面烧水,一边烤湿衣服。朱元璋细细地打量着这位老农,红红的炉火映红了他的脸庞,显得格外亲切慈祥。

此时此刻的朱元璋,感慨万端,想想自己也是从这样的最底层一路走来,数十年里东征西讨,九死一生,见惯了生生死死的各种场面,还从来没有一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如此善待过自己。想到此,不免心生感激之情,他放下威仪,打开了话匣子,一边喝着老农递过来的热水,一边和老农聊着家长里短。

愉快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间雨过天晴,朱元璋起身准备离开,在告别之时忍不住问了茅屋主人的名字。这一问不要紧,当他听到老农名字时,忍不住欣喜万分,拍掌大喊道:“好名字!好名字!朕孝陵卫的牧马千户非你莫属!”

朱元璋的话语不仅让老农目瞪口呆,更是令一干随从莫名其妙,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位老农究竟是谁?到底是什么样的好名字,能令这位南征北战的开国皇帝如此兴奋?而这个名字与牧马千户又有什么关系呢?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进明代洪武年间,身临其境地感受这段被幸运之神特殊眷顾的传奇故事。

01 明朝的建立与洪武之治

话说元朝末年,黄河暴溢,沿河州郡先遇水灾,又遭旱灾、瘟疫,灾区人民死者过半。腐败无能的朝廷,置百姓生死于不顾,导致民不聊生,于是,各地纷纷涌现出数支义军,此时的朱元璋主动抓住机会,毅然加入反抗元朝统治的义军之列。

历经大大小小的战斗,朱元璋不仅表现得十分骁勇,而且足智多谋,慢慢地有了一些名望和势力。他打仗从不怕死,总是身先士卒,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征战,终于削平南方各地群雄。借此机会,他又顺应民意,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举兵北伐,声势日渐浩大。

1368年秋,他的军队攻占大都,结束了蒙古族人建立的元朝统治,重新统一了汉家天下,恢复了汉民族在传统疆域内丧失已久的地位和形象,建立起崭新而强大的集权制政权,始称明朝,定都应天(今天的南京)。朱元璋就是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后世称明太祖。

登基伊始,出身底层的朱元璋,深知百姓穷苦的根源,他励精图治,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同时徒富民,抑豪强,解放奴婢,恢复民族平等;他下令减免赋税,严惩贪官污吏;派人丈量土地,清查户口;他重视教育,发展商业。在这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作用下,国家日渐富足,百姓安居乐业,明朝逐渐步入太平盛世,史称洪武之治。

02 孝陵卫的由来

随着国力的日益强盛,朱元璋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和历代帝王一样,他开始着手寻找风水宝地,用以修建自己的陵寝。

因为他一直认为,自己的发迹在一定程度上要感谢祖父对墓地的选择,而当他考虑自己的身后事时,自然不会忽略这一点。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自己子系繁茂,后继有人,大明王朝经久不衰。

朱元璋经常与将士出行打猎,借机查看名山大川。功夫不负有心人,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终于在南京紫金山南麓发现一处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独龙阜。

独龙阜北依紫金山主峰,沟壑幽深,紫气升腾,云雾山色,朝夕多变,而且林木苍苍,浓荫蔽日,溪涧蜿蜒曲折,流水潺潺,十分悦耳动听。

好一派“蓝天白云静悠悠,云蒸霞蔚水自流”的美好景象。朱元璋当即决定就在此地修建陵寝。

洪武十四年,陵寝破土动工,洪武十六年完成了主体工程,洪武十五年八月,朱元璋将自己最爱的皇后马氏下葬于此处,因其谥号“孝慈”,所以将陵园定名为“孝陵”,寓意大明王朝从此将以孝道治理天下。

当时的孝陵园围墙内,享殿巍峨耸立,楼阁华美壮丽。陵园内栽种青松10万株,饲养了上千只梅花鹿,每只鹿那长长的脖子上都挂有“盗宰者抵死”的银牌,号称“长生鹿”。

为了保护孝陵,保护皇家魂灵不被外界打扰,保护大明王朝子息繁茂的根基,朱元璋下令在陵园内专设神宫监,外则设孝陵卫,(“卫”是明代军队编制的名称。)有5600名卫士在此负责日常驻守。

03 朱元璋钦点牧马千户

驻守孝陵的官兵都是经过长期训练而挑选出来的。朱元璋又命人从中挑选了500名精兵。精兵的选择标准是不仅能骑马扬鞭,飞速奔驰,还要骑马跨过一道壕,越过一堵墙,并在马上开弓射箭,三箭中两箭者才为合格。

俗话说:精兵需良马,好马配好鞍。朱元璋在训练精兵劲旅的同时,深深感受到马匹的养护也是非常重要的,何况陵园里还养了许多长生鹿,这项养马护鹿的工作无疑是繁重而忙碌的,只有忠厚朴实,任劳任怨,具有强烈责任心的人来才能胜任。

至于派谁来负责养马好呢?朱元璋反复思虑,寻找多日,无奈久久没有没有合适的人选,一时陷于一筹莫展当中,只得暂时将此事搁置一旁。

在朱元璋看来,陵墓是大明王朝的根基之一,他非常重视孝陵的修建,不仅广泛招募天下能工巧匠,派出心腹之人督导监工,就是他本人也经常带人往返于京都和陵园之间,亲临现场,查看工程质量和进程。

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那一幕:朱元璋因为躲雨而邂逅了一位老农,无巧不成书,这位老农的名字叫着“董茂”。可是这个名字怎么就偏偏与牧马千户扯上了关系呢?

原来,早年间的朱元璋大字不识一个,生活潦倒困苦,为了吃口饱饭,他一度做了和尚。三年里,他在寺中僧人的帮助下,开始学习识字,阅读经卷书籍。朱元璋从军之后更加勤奋,读了很多的典籍,其中就包括《后汉书》中关于董卓的童谣谶语:“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朱元璋受此启发,他发现董茂的董字,拆开就是千里草,后面再加一个“茂”字,那就是千里草地,繁荣茂盛的意思,在他看来,董茂不仅温和善良,慈悲宽厚,而且还有一个寓意非常好的名字,如果让他负责养鹿牧马,何愁鹿不欢蹦乱跳,何愁马不膘肥体壮?那简直就是再合适不过了。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朱元璋当即兴奋地亮明了身份,金口钦点董茂为牧马千户,专门负责在皇陵及周边的护鹿养马工作。同时,朱元璋还特别下旨,准许董茂的后世子孙,可以代代承袭这一职位,永驻此地。

因为自己在董茂的茅屋里喝过水,烤过火,愉快地聊过天,朱元璋对这间茅屋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没有忘记在圣旨里加上一条,承诺当董茂家的房子有损坏时,官府将会专门拨款为董家修葺。这个故事,有《明史》记载为证:即拜为千户,以典斯牧,子孙世掌所印。门墙没坏,官府为之修葺。

对于老农董茂来说,原本以为自己这辈子就是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辛辛苦苦过一生的,做梦也想不到此生竟然是因为姓董,而父亲又歪打正着,给自己起了“茂”这样一个名字,如今不仅自己时来运转,直接被皇上钦点为牧马千户,摇身一变,吃起了皇粮,轻松登上了人生巅峰,享受着衣食无忧的正厅级干部待遇,还能荫及子孙,世世代代后福无穷。

这简直就是人在家中坐,福报天上来,这件事怎么想都感觉晕晕乎乎的,有点不真实的感觉。

天子如此皇恩浩荡,董茂也终不负圣望。他的一生,热情却不失礼节,贫穷却不失希望,生活艰辛却从不抱怨,他勤劳且坚韧,在牧马千户的职位上更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的子孙后代,也都牢记朱元璋及董茂的嘱托,坚守岗位,任劳任怨,毫不退缩。一共在明孝陵守护了167年,直至明朝灭亡。

0 阅读:4
鼠博士文史

鼠博士文史

文史话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