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背景:2025年3月10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镇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张江镇四号动迁基地14-01地块先行实施储备供地的请示》,拟将该地块用途由保障性租赁住房调整为可售商品住宅。
URI观察到,尽管该消息还未尘埃落定,但业内人士已对此展开热烈讨论。有人认为,若首例租赁地“转商”成功落地,将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参考范例,推动土地资源在不同用途间更加灵活地转换;也有人担心,这一转变可能会对原本的租赁市场造成一定冲击,尤其是租赁房源的供应和租金价格。
01
地块溯源:从动迁储备到商品房“破冰”
14-01地块原属张江镇四号动迁基地储备用地,早年规划为租赁住房以承接产业人口。随着区域商品房长期断供,此次通过“先行实施储备供地”机制申请“转性”,既激活存量土地资源,也为职住失衡提供解题切口。地块调整背后,是城市规划从静态蓝图向动态适配的悄然转身。
02
供需裂痕:产业沃土难育“安居根系”
张江汇聚超50万高知人才,但居住用地占比不足15%,商品房供应停滞近十年。租赁社区虽缓解短期居住压力,却难满足人才扎根需求。此次调整直指“有产无居”痛点,试图以商品住宅填补“向上流动”断层,为科技精英提供“从栖居到归属”的进阶通道。
03
政策解码:储备供地机制的三重深意
1、破解土地僵局:通过储备用地“先行实施”机制,在净地稀缺背景下实现功能转换;
2、平衡财政与民生:商品住宅土地收益反哺区域发展,同时严控租赁住房总量底线;
3、探索弹性供给:以个案试水“租购调节”,为超大城市土地精细化管理提供样本。
04
风向标定:弹性调整不撼租赁根基
虽成沪上首例,但政策层面明确“十四五”40万套保障房目标不变。此次调整被框定在“先行实施储备供地”政策范畴,强调“个案优化”属性。未来类似变更需满足区位匹配、供需倒挂、规划适配三重条件,避免租赁体系稳定性受冲击。
信息来源:公开内容
撰文: URI研究中心
内容审核:韩晓
内容复核:木兮
运营编辑:树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