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人来说,知青一词已经成为了历史,但反映下乡知青生活题材的影视剧却是非常火热,通过沧桑历史的回放和再现,让已经回城颐养天年的这些老人,难免再次掀起心中的波澜,毕竟青春的记忆都是那么的清晰而又炽热。

所谓的“知青”就是知识青年的一个简称,在当时的那个年代里,知识青年就是时代的弄潮儿,是集文化、科技、希望、正义、热血于一身的生力军,“到农村去、到边防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就成了知青所担负的主要使命。
年轻活跃充满朝气的知识青年,成群结队的奔赴到了祖国各地,大部分知青被安置到了农村的各个生产队,与农民朋友一起参加各种劳动,同吃一锅饭、同锄一块地,知青的到来让农村的集体生活充满了勃勃生机。与此同时,新思想与旧传统也展开了相互影响以及思想上的碰撞。

开放与保守永远是个时代的主题,尤其以封闭偏远的山村来说,这种思想上碰撞产生的火花也更大更为猛烈,破旧立新是时代小将们的光荣任务,于是父母包办婚姻的传统被打破,自由恋爱的春风让农村青年耳目一新,这种影响以及所牵涉到的爱恨情仇,直到多年以后知青拖家带口的回城才告一段落,“来时一个人,回去是一家,”是当时非常生动的生活写照。

从上海来的大壮和几个男男女女的同学被分到了颍州西湖镇的一个村子里,生产队安置这些有为青年先住进了大队部的集体宿舍里,知青的到来自然吸引了村里不少人的目光,从穿着到谈吐、从早上刷牙到晚上洗漱,农村人俱都感到非常的好奇,从好奇到模仿,这就是知青给当时农村人所带来的变化。

大队部旁边住了饲养员老李一家三口,老李家的二姑娘银环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大辫子,圆圆的脸蛋上有两个深深的酒窝,匀称健硕的身材是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结果,这对在大城市见惯了美女的大壮来说,无疑是眼前一亮,俗话说:“花儿盛开自然会有蜜蜂前来。”但是饲养员老李对自家丫头看管的是非常严格,大壮送给银环的牙膏洗发水雪花膏之类的物品,都被老李头丢进了大粪池里,饱经世故的老李头认为,这些年轻人都是属于喂不熟的候鸟,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飞走了,自家的宝贝姑娘绝对不能和这些人有什么感情纠葛。
“人的命天注定,”这话对当时的知识青年来说绝对是个扯淡的事情,在以大壮为首的知青队伍里,干了不少扒坟拆庙以及批斗的事情,在当时批林批孔破除四旧的大环境下,村民的热情还是蛮高涨的,若不是有银环这层关系,以老李头在道观做过打杂的身份,注定也会被拉出来教育一番的。老李头尽管知道自家姑娘和大壮有来往,但不过是田间地头的耳鬟厮磨,并没有人敢越雷池一步,再说自己又耍的一手好鞭法,即使再烈的牲口也都是老老实实的。可是老李头还是估计错了,而且错的离谱。

一次大壮和知青的队伍在河里挖淤泥,在干涸的河床底下居然发现了一个青石板,好奇的知青们簇拥着大壮掀开了石板,呈现黑乎乎的洞口让在场知青充满了要探险的乐趣,作为队长的大壮当仁不让,猫腰就钻了进去,借着火把的照耀陆续又钻进了几个人来。
青砖砌好的墓室里并没有什么金银珠宝,倒是有不少的坛坛罐罐,两个棺材已经腐朽成了碎末,两副遗骸只有头骨尚好。大壮发现一个封口的坛子感觉好奇就拎了出来,拍开封口之后一股酒香立马弥漫开来,在场围观的人们不觉得精神一振,尽管嗅到了酒香但没有一人去敢品尝,天不怕地不怕的大壮一扬脖子大口喝了起来。其实这坛子里并没有多少酒,充其量也就是两碗左右,即使如此大壮还是感觉有点头重脚轻。
或许是喝了酒的缘故,大壮兴致未尽,说再进去看看可有什么遗漏,大壮又进去之后也没有找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顺手把那两个头骨一手一个给拎了出来,学着“金蝉子”的模样挥舞着两柄大锤,大壮的行为把其他知青惊吓的够呛,纷纷劝说大壮把头盖骨给送回去,可大壮玩得起劲随着众人回到队部后,顺手就扔在了窗户底下。众人洗干净之后到了食堂开饭,在吃晚饭的时候并没有看见大壮,他们还以为大壮跑到了外面,并不以为意。
睡觉的时候躺在床上的大壮开始喊冷,上下牙齿打颤的声音清晰可闻,喝了热开水也不顶用,同宿舍的赶紧喊来赤脚医生,用听诊器听听看看说是有点发烧,吃些退烧药就可以了。

第二天起床之后,寝室的知青发现大壮已经烧的迷迷糊糊说起了胡话,忙着把生产队长找来,生产队长安排了一辆马车把大壮送到卫生院去检查,几个知青连同老李家的银环也都跟着去了,折腾了一天又拉了回来,医生说没什么大病,只是发烧而已,开了些药就回来了。
由于大壮病得离奇,村里人就传开了,这事自然也引起了老李头的注意,从自己家姑娘嘴里知道了来龙去脉,老李头就给银环说:“你去告诉那些孩子们,拿了人家的东西就应该还回去,另外还要真诚的道歉,看看这事可能了却。”

几个知青搀扶着佝偻的如同虾米的大壮,把那些瓶瓶罐罐的又放回了原处,大壮拿回来的头骨自然还得有大壮拿回去,其他的几个知青并不敢再进墓室。一切做好了之后,又把大青石板复原众人也就回来了,这时的大壮精神头稍好点,可人还是恹恹的,和以前爱说爱笑的大壮判若两人。
大约过了一个多月时间,大壮的父母专程从上海赶来看望儿子,骨瘦如柴的大壮一副营养不良的劲头,一直照顾大壮的银环也第一次见到了大壮的父母。在老李头家作客的时候,老李头欲言又止的表情被大壮父母看了出来,不免出口询问,谁知老李头只说了两个字“冲喜”。

大壮的父母尽管生活在大都市,但毕竟也是见过世面的人,只是现在哪里找姑娘家给自己儿子冲喜呢?同来的知青里女性倒是不少,可没有人愿意拿自己的婚姻开玩笑,就在六神无主的时候,银环自告奋勇的同意了,老李头虽然大为光火,但毕竟是在救人性命,在老李头的眼里也只有这样一种除晦气的方法。大壮父母自然是求之不得,再说大壮也早就对银环恋恋不舍,于是三好并作一好,吹吹打打的就拜了天地入了洞房。

说来也巧,自此以后大壮也就慢慢的好了起来,搁现在用科学的观点来说,大壮绝对是细菌感染的缘故,因为墓室里的酒都被大壮一个人喝光了,之所以又恢复过来,一是大壮年轻身体抵抗力强,二是不排除大壮相思成病,暗恋银环的原因。
至于大壮回城之后,跟银环有没有离婚,这不是本文要说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