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看优秀的抗战、革命题材影视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那些先烈们一心为国家的未来而奋斗的热血与决心,同时也能体会中国一路走来是多么的不容易。在这些影视作品中,我们也能够时常听到那个时代特有的对于军队的称呼,比如县大队、区小队,亦或是“纵队”。纵队一词广泛出现于解放战争时期,在之后似乎就很少听到过了。
那么,解放军的“纵队”在当时处于什么级别的编制呢?一个纵队有多少兵力?纵队的战斗力强劲与否?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番。

其实在解放战争之前,我军就已经出现过将一部分指战员编成纵队的先例。之后“纵队”这样的编制便时常出现。在解放战争时期,纵队便成为了我军抗敌的主力部队,一个纵队在正常情况下拥有2~4个师,兵力在5~7万人左右,根据实际情况增减人数,人数较少的纵队也有2万人左右的兵力。

那么,“纵队”这个编制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在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党部分主力部队与国民党部队结合在了一起,这便是八路军。
八路军的总规模随着时间的发展越发壮大,之后已经达到了40万人之多,这样庞大的部队自然不能只用一个“军”的编制笼统概括,此时“纵队”这一编制因运而生,其实就是用来指代军级武装势力的编制,之后纵队的概念便一直沿用至解放战争时期。

虽说“纵队”听起来总令人感觉是一支人数很少、战斗力低下的小队伍,但其实一个纵队的战斗力决不可小觑。首先纵队的兵力不会少,并且武器也一般是尽着纵队用,所以曾经就有一个纵队打退了敌军三个军的例子。

解放战争进行到后期,我军对于部队编制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将一个纵队的兵力下调到了4万人左右,部分部队由于在抗敌之时损失惨重,一个纵队仅仅1万人出头,规模大大减小。

时代在不断发展,我军的编制也不会一成不变,在我军进行整编之后,四大著名野战军成立,在此背景下,除了特种兵部队依然保留纵队的编制,其他的“纵队”全部改为“军”。建国后,“纵队”这一编制彻底取消,退出历史舞台。
其实,像是“军”、“纵队”这样的编制也算是我军一路走来的见证者。不论编制是“军”亦或是“纵队”,战士们报效祖国、推动国家发展的信念感都是一样的强烈,我们在观看相关影视作品之时,也别忘了向先烈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