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食甘,病不沾”,这里的“甘”指什么?不懂别乱吃

李可乐知识分享 2024-08-29 12:10:45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养生之道,贵在坚持。

更贵在不同季节,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万物复苏,正如我们常说的“春光无限好”,可是随着气温的升高和环境的变化,春天,也是各种疾病容易高发的时期,特别是对于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更需要警惕和防范。

实际上,古人早在千百年前,就总结出了丰富的养生经验,其中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春食甘,病不沾”,不仅蕴含了对饮食的建议,也说出了春季养生的关键:甘。

那么,这里的“甘”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春食甘”就可以“病不沾”?

春食甘,病不沾,这是什么意思?

“春食甘,病不沾”,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包括中医理论的背景、甘味在五味中的角色,以及春季人体生理变化的特点。

这句话,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中医经典著作中,如《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巨著之一,被誉为中医的根基和典范,书中提出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养生原则,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

根据这一理论,春季是万物萌发的季节,阳气开始生发,人们的饮食也应当顺应这个节气的变化,重点是帮助身体的生发功能,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疾病的侵袭。

在中医五味理论中,甘味指的是甜味,但它并不仅限于我们日常理解中的糖分甜味,甘味在中医里具有多种功能,最重要的便是调和和滋润。

甘味的食物,一般具有补益脾胃、滋养身体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比如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材,如蜂蜜、大枣、甘草等。

古人认为,春季肝气旺盛,而肝木克脾土,因此适量食用甘味食物,可以起到补脾胃、护肝的作用,从而达到调和五脏、预防疾病的效果。

“病不沾”,则是指通过合理饮食和生活调理,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使得外界的病邪无法侵袭。

这在当时主要是针对春季高发的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过敏等,古人认为,只要身体内部调理得当,顺应自然的变化,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现代医学怎么看这句话?

现代医学,也对“春食甘,病不沾”有解读。

首先,甘味食物通常富含碳水化合物、糖类和某些微量元素,这些成分对身体的能量供应和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适量摄入甘味食物,可以帮助维持血糖的稳定,提供足够的能量,支持各个器官的正常运作。

比如,红薯、大枣、米饭等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经过消化吸收后转化为葡萄糖,是大脑和肌肉活动的主要能源,同时,蜂蜜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能够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细胞的氧化损伤,提高免疫力。

而且春季,是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的季节,尤其是肝脏功能的活跃期。

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官,它通过分解毒素、代谢废物,维持体内的平衡,而甘味食物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显而易见,研究表明,甘味食物能够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从而帮助身体更好地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

春季的气候特点,使得过敏性疾病如花粉症、湿疹等高发。

甘味食物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可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饮食中含有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富含锌和维生素C的食物,有助于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减轻过敏反应的强度。

因此,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春食甘,病不沾”这一古老的养生理念,有科学依据。

通过春季适量食用甘味食物,不仅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还可以增强免疫功能,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春季的生理变化,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这一古老智慧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理,应当顺应自然的变化。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季节变化对身体的影响,习惯了四季如一的生活方式,这种与自然规律脱节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导致身体的失调,增加患病的风险。

正如古人所言,养生应当以顺应季节为基础。

适时摄入甘味食物,我们可以在春季为身体注入新的活力,增强抵抗力,避免疾病的侵袭,这不仅仅是为了春天的健康,更是为全年身体的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也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身体的信号,学会通过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来调节身体状态,增强免疫力,无论是春季还是其他季节,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持身体的健康。

未雨绸缪,我们该如何吃“甘”?

甘味食物的选择,并不单单局限于口感的甜,而是指那些具有滋补、调和作用的食材,这些食物不仅能够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能量,还能够起到调理脾胃、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红薯

它不仅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问题,还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这是维生素A的前体物质,能够增强视力,保护皮肤和黏膜的健康。

红薯中的复合碳水化合物能为身体提供持续稳定的能量,避免血糖大幅波动。

此外,红薯中的抗氧化成分,如维生素C和E,有助于清除自由基,减少细胞的氧化损伤,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大枣

大枣被誉为“天然的维生素丸”,它富含维生素C、铁、钙等多种营养物质,对补气养血有显著效果。

中医认为,大枣性温,味甘,具有健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而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大枣中的多糖可以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进而提高免疫系统的活性,帮助人体抵抗病菌的入侵。

此外,常食大枣还能改善贫血、增强体力,特别适合春季容易疲倦、免疫力较低的人群。

米饭

作为中国人餐桌上的主食,米饭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白米饭具有平和的甘味,易于消化吸收,对脾胃的调理作用尤其明显。现代医学认为,米饭中的碳水化合物经过分解后转化为葡萄糖,迅速为人体提供能量。

同时,米饭的低脂肪、低蛋白质含量使其成为一种,非常适合春季调理的基础食物,米饭还可以作为搭配其他食材的基底,帮助均衡膳食,提供多样化的营养。

桂圆

桂圆性温,味甘,具有补血益气、安神养心的功效。

春季时节,容易出现精神萎靡、失眠多梦等症状,而桂圆能够帮助滋补心脾,改善这些问题,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桂圆中富含的铁元素能够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体力,对春季的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这些甘味食物不仅符合中医理论中的“甘”味定义,而且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也被证明具有显著的健康益处。通过春季适量摄入这些食物。

夏天养脾胃,我们要注意几点

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加快。

尽管夏季是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但脾胃却在此时容易受到损伤,这是因为夏季高温使得人们的食欲下降,消化系统的功能减弱,再加上大量出汗,人体失去的水分和电解质需要及时补充,否则容易引发脾胃不适。

所以在夏季,养护脾胃显得尤为重要。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气血的生成,如果脾胃功能失调,消化吸收不良,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随之下降,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夏季属于五行中的“火”,而脾胃属“土”,火旺土燥,容易损伤脾胃。因此,在夏季养护脾胃不仅能够增强消化功能,还能为全身的气血运行提供足够的支持,避免因脾胃虚弱导致的疾病。

现代医学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

夏季的高温环境,会导致人体血液更多地流向皮肤以散热,从而减少了内脏器官的血液供应,尤其是胃肠道的供血减少,使得消化功能减弱。

此时如果再加上不当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过度食用冷饮等,容易引发胃肠道的急性炎症或慢性消化不良,所以夏季调养脾胃,不仅是为了维持消化系统的健康,也是为了整体的健康。

第一,饮食清淡,避免油腻。

夏季气温高,人体消化酶的分泌减少,胃肠道的消化能力下降,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减轻胃肠的负担。

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绿豆汤、瓜果蔬菜等,这些食物不仅能够清热解暑,还可以帮助保护胃黏膜,预防胃肠疾病。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清淡饮食有助于减少胃肠道的炎症反应,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从而提高免疫力。

第二,避免生冷食物,保护胃肠。

夏季炎热,很多人喜欢通过食用冷饮或冰镇食物来解暑,但过度食用生冷食物,容易导致胃肠黏膜收缩,引发胃痉挛和消化不良。尤其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生冷食物会进一步加重脾胃的负担,导致腹泻、腹痛等问题。

应避免过度食用生冷食物,可以选择温热的饮品,如姜茶,以温中散寒,保护脾胃功能。

第三,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夏季虽然炎热,但适度的运动,仍然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游泳等,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同时帮助调节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

运动还可以提高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减少夏季因脾胃虚弱,而引发的各种健康问题

医生来总结

“春食甘,病不沾”这句古老的智慧,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经过千百年实践,总结出的养生经验,我们可以在春季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参考一下。

同时在夏季,也要合理的养护脾胃,保持消化系统的健康,避免因气候变化引发的疾病。

参考文献:

春季饮食与免疫力关系的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33(4), 120-124.

传统中医饮食调理对季节性疾病预防的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18(12), 34-38.

甘味食物在中医养生中的作用机制分析[J]. 中国食疗医学, 27(8), 65-69.

0 阅读:18

李可乐知识分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