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国的乡村振兴情怀

湘潭在线 2025-02-20 14:33:15

根植故土 润泽乡邻

韩建国的乡村振兴情怀

全媒体记者 尹义龙 通讯员 彭圆

2月11日,湘潭县云湖桥镇良湖村什竹组的村民,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放起鞭炮,将一面锦旗送到该村村民韩建国的家中。锦旗上写有“功在当代,利国利民”,这8个字就是对他最好的褒奖。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韩建国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等农村公益事业的资金超1000万元。

韩建国用扳手拧开水龙头,清澈的地下水喷涌而出。 (尹义龙 摄)

游子归乡,赤子情深

2021年底,当韩建国从新疆回到家乡湘潭县云湖桥镇良湖村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颤:杂草丛生的引水渠、干涸龟裂的山塘、撂荒多年的田地……这片他从小生活的土地,在岁月与自然的侵蚀下显得愈发凋敝。

韩建国并非生来富足。1973年出生的他,童年时家境贫寒,连饭都吃不饱,更遑论读书。为了谋生,他早年参与潭邵高速建设,2007年远赴新疆打拼,在基建行业摸爬滚打16年,终于实现财富自由。然而,物质生活的丰裕并未让他忘记根本。“我的根在这里,乡亲们过不好,我心里不踏实。”他说。

回乡后,韩建国将目光投向农田水利。良湖村位置偏僻,韶山灌区的水需辗转多个闸门才能抵达,加上沟渠年久失修,灌溉效率极低。2022年,湘潭县遭遇罕见旱灾,禾苗枯黄、山塘干涸,村民甚至要花钱买水度日。

韩建国当即自掏腰包,在当地水管站的帮助下,斥资100多万元打了5口机井,铺设4万多米水管,在全村布设200多个接水点,免费供村民使用。一口深达212米的机井,每小时可抽水近100吨,解了乡亲们的燃眉之急。

韩建国的妻子杨立群始终默默支持他的决定。“他总说,为乡亲们做点事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是最大的荣耀。”杨立群说。诚然,这对夫妇的初心,如同那口深井中的清泉,无声浸润着这片干涸的土地。

躬耕田野,重塑粮仓

“不能让一亩田撂荒!”韩建国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他深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土地。良湖村耕地2100余亩,却因缺水、道路失修,大片良田被荒草吞噬,甚至改种桂花树。老韩看在眼里,痛在心头。

韩建国决定从“水”破局。2023年至2024年,他私人出资为良湖、向红、烟山3个村的20多口池塘清淤、硬化塘基,蓄水能力大幅提升。曾经淤堵的引水渠被疏通,田间道路重新修整,撂荒的田地逐渐恢复生机。对于年老或者不愿耕种的农户,老韩主动提出代耕,收成悉数归农户所有。村民宋桂香感慨:“没有他,这些塘和田根本搞不起来,全村没人不感激他。”

韩建国并未止步于此。他积极响应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号召,带头参与投贷联动项目,与政府各出资一半,共投入360多万元开垦、恢复耕地200余亩。目前,他耕种的500亩田中,350亩采用稻油轮作,既保障粮食安全,又提升经济效益。

他的行动带动了周边村民,合作社应运而生,合作社耕种的良田有1000多亩。村民邹星辉在韩建国的带动下,主动承包100多亩田,并投身公益,慰问老人、捐资助学。

星火燎原,共筑乡梦

韩建国的善举,如同一粒火种,点燃了乡村振兴的希望。

在良湖村泥鳅组,他的一口机井打在村民自留地上。面对老韩的歉意,村民摆手拒绝补偿:“你为我们做事,我们当然支持!”这种信任,让老韩更加坚定。

2022年旱灾期间,他免费为全村提供生活用水。乡亲们自发送来土鸡蛋、手工特产,朴素的谢意背后,是浓浓的乡情。

云湖桥镇党委书记和镇长多次到良湖村,鼓励老韩将他的事业坚持下去,并给予多方面的支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韩建国的积极行动形成合力,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生。如今,良湖村的耕地复种率显著提高,昔日的荒草坡逐渐被绿油油的粮田取代。

谈及未来,韩建国目光灼灼,他说:“下一步要进一步平整土地、修建更多水塘和引水渠,号召更多种粮大户加入。”他的梦想,不仅是让良田回归粮田,更要让乡村振兴的星火,照亮更多角落。

记者采访手记

从新疆的基建商人到家乡的“农田卫士”,韩建国用行动诠释了何为“根”。他说:“为乡亲们做点事,是我无上的荣耀。”这份荣耀,不仅在于锦旗上的赞誉,更在于田间抽穗的稻浪、池塘荡漾的清波,以及村民们舒展的笑颜。在这片他深爱的热土上,乡村振兴的故事,正由无数个“韩建国”共同书写。

0 阅读:2
湘潭在线

湘潭在线

湘潭市委市政府新闻信息门户网站。在这里,读懂湘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