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高山,征服人生

子玉的史无边界 2025-03-20 21:03:13

文 / 子玉

人生说白了就是一座高山,要想登顶,就必须得克服向上的重力,同时也得需要方法论的指导,任何一个事业有成的人本质上都是征服了自己人生中的高山。大道相通,登山的方法论完全可以复制到生活、事业中。昨天笔者去爬山,在攀爬的过程中想通了许多事情,今天就以文章的形式再结合有关历史将自己的一些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和大多数人出游一样,笔者也是在看到万花竞开的春意后有了将自己融入大自然的冲动,当来到山底之后,眼前全是三五成群准备爬山的人。于是,笔者也就迅速将自己融入了爬山人群的洪流中开始登山。

由于人特别多,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极易找到能够聊得上两句的人,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也和一个来自呼和浩特的游客交流了几个历史问题。但他也只爬了不到三分之一就下山了,原因是,他只想稍微感受一下爬山,下山后还是想多看看山下的美景。

暂时没了“同伴”,笔者就独自上路,但此时爬山的人流密度虽然已经被极大稀释,但还是有许多同行者,只是随着时间越久笔者就猛然发现,身边已经没有几个人,有一段路甚至只有自己一个人。

那一刻,笔者突然就“悟”了,这不就是历史、就是人生嘛。翻开史书,任何一个王朝末年几乎都是群雄逐鹿的场景,比如秦朝末年,刘邦只是众多起事者中毫不起眼的一个,但随着现实不断的洗牌,历史就发展到了楚汉相争的格局,只有刘邦和项羽两个人在竞争天下。

那么,其他人都哪里去了,答案只能是,要么被刘邦和项羽兼容、剪灭,要么已经被历史所淘汰。

至于那些人为何被淘汰则是因为,向上攀爬的路需要的“参数”太多了:后勤优势、人才优势、制度优势,领头羊的格局和意志力等。如果参与竞争的人不能满足这些参数,那么其大概率是会被淘汰出局的。

但有些人却根本没有为打硬仗做准备的意识,而是随波逐流,要么在客观困难面前自我放弃,要么被其他势力无情兼并。而刘邦在这个过程中却是以其强悍的意志力面对、解决前行路上的一切困难,不断为登顶做准备,将竞争的过程当作练兵的过程。

最终,刘邦成功挺进了决赛,完了又是以强悍的意志力和强大的后勤支撑,将项羽熬出赛场。

怎么说呢,项羽之败固然是刘邦综合实力较强,但又何尝不是被刘邦熬死的呢,但凡刘邦在这个过程中面对客观困难稍微动一下放弃的念头,都有可能被历史淘汰。

官渡之战中的曹操何尝不是如此,虽然他嘴上在给荀彧抱怨说要放弃,但在前线还是咬牙坚持,最终拿到了以少胜多的结果。

官渡之战是曹操一生中最煎熬的时期 图源/剧照

由此可见,越往上走,需要克服的重力就越大,你得在为登顶做物质准备的同时更是要锻造心理的韧性,如此才具备和更大阻力博弈的实力。

现实生活也是如此。一个赛道释放红利时初期肯定是挤满了参赛的选手,但越往后,赛场上的选手就寥寥无几,因为,越往前走,困难越大,对参赛选手素质的要求也就越高。许多人在面对客观困难而又没有吃到红利的情况下就自动选择放弃。

就像爬山一样,大部分人在爬到半山腰时抬头一看前方陡峭的山路,然后摸了一下额头的汗水,于是就果断转身下了山。这些人永远不会知道山顶的风景到底有多美。

只能说,客观困难本质就是一种筛选机制,由于山顶的资源有限,就注定将大部分人淘汰出局。

就拿做自媒体这件事来说,大部分人其实都做过尝试,但也只有少数人吃到了红利,原因就是,那些吃到红利的人将这件事当作爬山来对待,以打持久战的心态来做这件事。

和登山一样,虽然山路向所有人开放,但对参赛者的素质要求却是极其之高的,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凡是门槛较低但红利巨大的路一定是竞争最为剧烈的,参赛者一定要在思想上有较为理智的认识。

如此才能做到不急于求胜、稳扎稳打。

另外,笔者此次爬山是深刻理解了王阳明那句“山高万仞,只登一步”的话。爬山,你不能总想着山顶那个目标,而是专注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这样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到达山顶,人还不是特别累。

反观有些人,为了快速到达山顶,有时候甚至是跑着登山,但一会就气喘吁吁的停在那,被后边那个不徐不疾的人所超越。

怎么说呢,一个人在做事的过程中如果总是想着结果,那么他手上的动作一定会变形,反而还会增加登顶的难度,就像那些跑步上山的人,其实就是动作变形的典型。

这个世界上的事有时候是反着的,跑得快的人不一定先到达终点,而跑得稳的人反而会轻松赢得比赛。世界上的大多数竞争本质上都是马拉松比赛的逻辑。

笔者这次就是专注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不徐不疾地顺利登顶的。就像平常读书一样,根本不在乎书有多厚,而是专注地阅读当下的那一页,在享受每一个当下的过程中轻松阅读完了整本书。

通过这次登山,笔者再一次印证了做事的一个逻辑:慢就是快;做事心不能受力,着力极差,要享受过程,不要被某个结果所牵绊。

不过呢,在这次爬山的过程中还是遭遇了一个小插曲。笔者在爬到距离山顶不远的位置时却看到前方有一个建筑物挡住了去路,然后又看到那个跑步登山的人气喘吁吁的坐在那一脸失望,

在和对方交流时,他语气异常坚定:“路被挡住了,上不去了,下山吧。”

然后又是跑着往山下奔去,一会就不见了人影。笔者当时就在想,一个性子这么急的人,怎成大事,从那人的衣着、谈吐和面相中,笔者其实已经基本看清了他的生活状态。但是呢,自己还是跟着下山了。

不过,笔者当时想的并不是下山而是寻找别的路,在往下走了一段距离之后遇到了一个看起来有七十多岁的老者正在吃力地往前走着。于是,笔者就主动上前告诉他前方的情况,没想到老人家却说,路没问题,他以前爬过,可能是前方有特殊情况而已。

于是,笔者就半信半疑再次跟着他往上爬。果然,再次被挡住去路。但老者此时却并没有看前方的障碍而是四下搜索,然后指着旁边一条异常狭窄且崎岖的小路对我说:“可能从这就能绕过去,试一下吧。”

当我们绕过那条小路时果然是豁然看朗,可以继续爬山。那一刻,老者突然转身意味深长的看着我说:“小伙子,遇到困难先不要想着放弃,你要上下求索,看看还有没有别的路可走。”

谁说不是呢,虽然自己当时也没想着放弃,但却在面对客观困难时没有在原地寻找别的路径,而是选择了退,导致多走了好一段路。

那一刻,笔者想起了刘邦。创业初期,雍齿叛变导致刘邦丢失了丰邑的大本营,在打了几次打不下来之后,刘邦并没有纠缠不放,而是想着去找楚王景驹、项梁等人,最终在项梁处借到了兵并一举打下了丰邑。

想想,要是刘邦当时死磕丰邑,可能历史上就没有之后的汉高帝了。

刘邦创业初期就丢了丰邑的根据地 图源/剧照

人呀,在面对客观困难时一定要静下来多想想看有没有别的走法,可能你一个转念,前方就是一马平川。

只能说,遇到那个老者就是命运对笔者特殊的安排,从他那明白了一个人生大道。随后,我俩就有说有笑,一起享受着爬山的过程。而那个中途放弃的人,可能此时已经到了山底,然后逢人便说今天出师不利。

人呀,还是要和智者同行,笔者碰到的这个人和随后碰到的老者作出的完全就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决策。

站在山顶的那一刻,笔者极目四望,远方的山脉、河流、城市尽收眼底,美得一塌糊涂,人的心胸好像在那一刻也被打开,豁然开朗。

站在山顶,在欣赏美景的同时,笔者又在大脑中还原之前的自己——那个绕室彷徨被现实中的小事所困扰、那个瘫坐在沙发上满脸焦虑、那个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的人,他和如今置身山顶的人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个体。因为,肉体是相同的,但心境和心胸却是不一样的,而人和人的区别不就是心境和心胸这些内在因素吗?

那一刻,笔者又“悟”了,所谓的困难其实还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心胸不够宽广、心量不够大所造成的。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不要纠结所谓的问题,直接打开自己的格局。

爱因斯坦曾说:“人不能在产生问题的层面去解决问题。”

要想解决问题,最高明的办法就是升高维度,也许,当你升高维度之后,所谓的问题其实就已经不存在了。

所以,问题的本质其实还是当事人的认知、思维、智慧的高度不够。而要想升维也有多种办法,那就是登山,这里的山不仅是指现实中的山,更是指那些经典的书籍、有智慧的人,读经典的书和与高人结交其实就是在登山。

当晚上回到家再次躺到床上时,再想想白天山顶的自己,笔者直接就是一秒入睡,之前的烦恼瞬间就被清空。

总之,这次爬山不仅锻炼了身体,更是让自己明白了许多道理呀。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0 阅读:24
子玉的史无边界

子玉的史无边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