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原文】
二月乙丑,桓温统步骑四万发江陵。水军自襄阳入均口,至南乡,步兵自淅川趣武关,命司马勋出子午道以伐秦。
燕卫将军恪围鲁口。三月,拔之。吕护奔野王,遣弟奉表谢罪于燕,燕以护为河内太守。
姚襄遣使降燕。
燕主儁以慕容评为镇南将军,都督秦、雍、益、梁、江、扬、荆、徐、兖、豫十州诸军事,权镇洛水;以慕容强为前锋都督,督荆、徐二州、缘淮诸军事,进据河南。
桓温别将攻上洛,获秦荆州刺史郭敬;进击青泥,破之。司马勋掠秦西鄙,凉秦州刺史王擢攻陈仓以应温。秦主健遣太子苌、丞相雄、淮南王生、平昌王菁、北平王硕帅众五万军于峣柳以拒温。
夏四月己亥,温与秦兵战于蓝田。秦淮南王生单骑突陈,出入以十数,杀伤晋将士甚众。温督众力战,秦兵大败。将军桓冲又败秦丞相雄于白鹿原。冲,温之弟也。
温转战而前,壬寅,进至灞上。秦太子苌等退屯城南,秦主健与老弱六千固守长安小城,悉发精兵三万,遣大司马雷弱兒等与苌合兵以拒温。三辅郡县皆来降。温抚谕居民,使安堵复业。民争持牛酒迎劳,男女夹路观之,耆老有垂泣者,曰:“不图今日复睹官军!”
秦丞相雄帅骑七千袭司马勋于子午谷,破之,勋退屯女娲堡。
戊申,燕主儁封抚军将军军为襄阳王,左将军彭为武昌王;以卫将军恪为大司马、侍中、大都督、录尚书事,封太原王;镇南将军评为司徒、骠骑将军,封上庸王;封安东将军霸为吴王,左贤王友为范阳王,散骑常侍厉为下邳王,散骑常侍宜为庐江王,宁北将军度为乐浪王;
又封弟桓为宜都王,逮为临贺王,徽为河间王,龙为历阳王,纳为北海王,秀为兰陵王,岳为安丰王,德为梁公,默为始安公,偻为南康公;子咸为乐安王,亮为勃海王,温为带方王,涉为渔阳王,暐为中山王;以尚书令阳骛为司空,仍守尚书令。
命冀州刺史吴王霸徙治信都。初,燕王皝奇霸之才,故名之曰霸,将以为世子。群臣谏而止,然宠遇犹逾于世子。由是儁恶之,以其尝坠马折齿,更名曰缺;寻以其应谶文,更名曰垂;迁侍中,录留台事,徙镇龙城。垂大得东北之和,儁愈恶之,复召还。
五月,江西流民郭敞等执陈留内史刘仕,降于姚襄。建康震骇,以吏部尚书周闵为中军将军,屯中堂,豫州刺史谢尚自历阳还卫京师,固江备守。
王擢拔陈仓,杀秦扶风内史毛难。
北海王猛,少好学,倜傥有大志,不屑细务,人皆轻之。猛悠然自得,隐居华阴。闻桓温入关,披褐诣之,扪虱而谈当世之务,旁若无人。
温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将锐兵十万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
猛曰:“公不远数千里,深入敌境,今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知公心,所以不至。”
温嘿然无以应,徐曰:“江东无卿比也!”乃署猛军谋祭酒。
温与秦丞相雄等战于白鹿原,温兵不利,死者万余人。初,温指秦麦以为粮,既而秦人悉芟麦,清野以待之,温军乏食。六月丁丑,徙关中三千余户而归。以王猛为高官督护,欲与俱还,猛辞不就。
呼延毒帅众一万从温还。秦太子苌等随温击之,比至潼关,温军屡败,失亡以万数。
温之屯灞上也,顺阳太守薛珍劝温径进逼长安,温弗从。珍以偏师独济,颇有所获。及温退,乃还,显言于众,自矜其勇而咎温之持重。温杀之。
【原文华译】
1 二月十一日,桓温统率步骑兵四万人从江陵出发。水军从襄阳进入均口,抵达南乡,步兵从淅川出发前往武关,命司马勋从子午道北上,讨伐前秦。
2 前燕卫将军慕容恪包围鲁口,三月,攻陷鲁口。吕护逃奔野王,派弟弟奉表向前燕谢罪,燕国任命吕护为河内太守。
3 姚襄遣使降燕。
4 前燕主慕容俊任命慕容评为镇南将军,都督秦、雍、益、梁、江、扬、荆、徐、兖、豫十州诸军事,暂时镇守洛水;任命慕容强为前锋都督,督荆、徐二州及淮河沿岸诸军事,进据河南。
5 桓温的部将攻打上洛,俘虏秦荆州刺史郭敬;再进击青泥,击破青泥。司马勋掠秦西鄙,前凉秦州刺史王擢攻打陈仓,以响应桓温。前秦主苻健派太子苻苌、丞相苻雄、淮南王苻生、平昌王苻菁、北平王苻硕率众五万人驻军于峣柳,抵御桓温。
夏,四月二十二日,桓温与前秦兵战于蓝田。前秦淮南王苻生单骑冲击晋军阵地,出入十数次,杀伤晋军将士甚众。桓温督众力战,前秦兵大败。将军桓冲又击败前秦丞相苻雄于白鹿原。桓冲,是桓温的弟弟。
桓温转战而前,四月二十五日,推进到灞上。前秦太子苻苌等退屯城南,前秦主苻健与老弱兵六千人固守长安小城,征发全部精兵三万人,派大司马雷弱儿等与苻苌合兵以拒战桓温。三辅郡县都来向晋军投降,桓温抚谕居民,让他们安居复业。人民争持牛酒迎接慰劳军队,男女夹道观看,耆老有垂泣者,说:“没想到今天又见到官军!”
前秦丞相苻雄率骑兵七千人袭击司马勋于子午谷,击破晋军,司马勋退屯女娲堡。
6 戊申(四月无此日),燕主慕容俊封抚军将军慕容军为襄阳王,左将军慕容彭为武昌王;任命卫将军慕容恪为大司马、侍中、大都督、录尚书事,封太原王;镇南将军慕容评为司徒、骠骑将军,封上庸王;封安东将军慕容霸为吴王,左贤王慕容友为范阳王,散骑常侍慕容厉为下邳王,散骑常侍慕容宜为庐江王,宁北将军慕容度为乐浪王;
又封弟弟慕容桓为宜都王,慕容逮为临贺王,慕容徽为河间王,慕容龙为历阳王,慕容纳为北海王,慕容秀为兰陵王,慕容岳为安丰王,慕容德为梁公,慕容默为始安公,慕容偻为南康公;儿子慕容咸为乐安王,慕容亮为渤海王,慕容温为带方王,慕容涉为渔阳王,慕容暐为中山王;任命尚书令阳骛为司空,仍兼任尚书令。命冀州刺史、吴王慕容霸将治所迁到信都。
当初,燕王慕容皝认为慕容霸是奇才,所以将他改名为霸,准备立他为世子,群臣谏止,但是,对慕容霸的宠遇,仍然超过世子。由此慕容俊很厌恶他。因为他曾经坠马,摔断了牙齿,更名为“缺”;后来又因为谶文书预言说“缺”是一个应验祥瑞的字,再给他改名为慕容垂;迁任侍中,录留台事,徙镇龙城。慕容垂又大得东北人心,慕容俊更加厌恶他,又将他召回。
7 五月,江西流民郭敞等一千多人抓捕陈留内史刘仕,投降姚襄。建康震骇,任命吏部尚书周闵为中军将军,屯驻中堂,豫州刺史谢尚从历阳还卫京师,固江备守。
8 王擢攻陷陈仓,杀死前秦扶风内史毛难。
9 北海人王猛,少好学,倜傥有大志,不屑于琐碎细务,人们都轻视他。王猛悠然自得,隐居华阴。听闻桓温入关,穿着平时的粗布衣服去见他,一边抓衣服上的虱子,一边高谈当世形势,旁若无人。
桓温觉得他不是常人,问他:“我奉天子之命,将锐兵十万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没有前来投奔我的,这是为什么呢?”
王猛说:“公不远数千里,深入敌境。今长安近在咫尺,却不渡过灞水,百姓不知道明公的心思,所以不来。”
桓温默然,无以应对,徐徐说:“江东没有能与您相比的人!”于是任命王猛为军谋祭酒。
桓温与前秦丞相苻雄等在白鹿原作战,桓温作战不利,死了一万多人。当初,桓温指望收割前秦地区小麦为军粮,后来秦人将小麦全部割光,清野以待,桓温军队乏食。六月初一,桓温撤退,迁徙关中百姓三千多户一起南归。任命王猛为高官督护,要带他一起回南方,王猛推辞不就。
呼延毒率众一万人会同桓温撤退。前秦太子苻苌等尾随桓温,一路追击,到了潼关,桓温军队屡战屡败,损失数以万计。
桓温驻屯灞上时,顺阳太守薛珍劝桓温径直进逼长安,桓温不听。薛珍就自己带一部分军队,单独进军,颇有所获。等到桓温退兵,才撤退回来,公开在大家面前抱怨,自夸勇敢,而批评桓温过分持重;桓温将他处死。
【学以致用】
看这一段,思考了一句话:
军事是政治的延伸,同时政治又能加强军事的胜利。
桓温北伐前秦,不断胜利,本来可以攻破长安的,却中了对方坚壁清野之计
这一段,有几点值得思考
01,好的将领,一定是懂得军事与政治策略并用
温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将锐兵十万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
猛曰:“公不远数千里,深入敌境,今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知公心,所以不至。”
这是一个思维模式的问题,有些人能想得到,有些人想不到这一点
其实王猛说出了本质,桓温的部队已经到达了灞上,那就应该把口号打出来,传檄三秦之地
目的只有一个,告诉这块大地的人们,中央来人了,来收复失地了,希望大家主动来与大部队接洽,有情报的送情报,有粮食的送粮食,有人力资源的,可提供人力资源....
这是宣传的力量,也是政治的力量
你来了,你发声了,表态了,豪杰们才能晓得你的目的是什么,
你来了,你按兵不动,也不发声,那么,豪杰们就只先猜一猜,先坐观成败
自古以来,“传檄”是个好手法
1是号召, 2是摊牌,逼着大家站队
也就是告诉大家,兄弟我已经下注了,你们看着办。
但是,桓温没有利用好这一点,结果呢,粮食不够了,并且在撤退过程中又没有做好防御,损失很大。
02,“以王猛为高官督护,欲与俱还,猛辞不就。”
我们注意这个细节
王猛是大才,为什么来到桓温这里之后,又不愿意跟他呢?
因为王猛看出来了桓温没什么真正本事
所谓的真正本事在于,
1,这个人的战略思维有限
2,战略思维的限制根本点在于,桓温也只是想把个人威望提升挂在心上,却没有把收复失地放在心中
前文有讲过一句话,
一个人的智慧增长,跟他的厚德有关系
而一个人的能力提升,是跟他的志向有关系。
志向没有增加一丝,即便教他收复失地的策略,他也用不好,或者根本就不会用
这种人会有一种情况,在面对“大材”的时候,他会砍成小块来使用。
所以王猛走了,不跟他玩了。
像我们做股权方案咨询的,遇到这种现象多了
有的时候真不是员工不行,而是老板自己的天花板打不开。
同样的,反过来思考
作为公司的老大,如果我们要提高身边人的能力,从战术型人才变成战略型人才,以匹配更高的岗位,那么,仅仅培训能力是不够的,而是看他的志向能够拉高。
这个点没有拉高,你即便对接外边几十万的高端课程,他也不一定吸收的了。
再比如,自家小孩的培育呢,同样得关注“志向”一栏。
最后面,桓温杀薛珍,又说明他心胸之狭窄,不是一个征战天下,可收复失地的人。所以王猛早把他看的透透的,桓温不值得辅佐。
那么,这里再延伸一个问题:
作为公司领导,我凭什么得到像王猛这种人的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