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点错落,笔法恣意,用洒脱笔墨表达无奈隐逸

凝萨 2024-12-12 04:14:12

这幅画是清代画家石涛的作品,名为《泛舟图》。从作品主题看,应该是表现隐逸情怀。看着画中错落的苔点,重墨淡墨乱点,零散落下毫无规律可言,不由地想问一个问题,石涛真的在表达隐逸情怀吗?石涛是明朝宗室子弟,幼时因明朝灭亡随家仆逃难躲入庙中避祸。石涛因此遁入空门,成了和尚。他中年时曾经游历南京,恰逢康熙南巡,他两次被皇帝召见。

召见之后,石涛也不用到处躲藏。多年以后,他还主动前往京城,希望得到朝廷的赏识。王公贵族对他的书画作品兴趣浓厚,就连王原祁也主动与他进行合作。遗憾的是,权贵们只认为他是落魄画家,没人关心他的追求主张。无奈之下,石涛返回江南定居扬州。他在扬州大东门外盖了一座小院,取名为“大涤草堂”。石涛生命中的最后十年都在草堂度过。

石涛 泛舟图

了解了他的经历就知道,他不想避世隐居,他有积极入世的强烈愿望。至于他过着隐居生活,那是理想落空后的无奈选择。换而言之,《泛舟图》的主题是无奈隐逸。他用杂乱苔点模拟“恶墨”,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看着又脏又难看的斑斑点点,都是他心境外化。他用淋漓水墨把情感注入画中,等人发现他的无奈,等待有人了解他的困顿。

泛舟,既有像范蠡那样功成名就后寻求内心坦然,也有像石涛一样经历坎坷挫折为自己疗伤。读懂了石涛的无奈,就读懂了这幅画的笔墨。所谓“恶墨”,就是心中压抑下来的伤痛。将伤痛展示出来,将无法明言的话语藏在山水画中。

石涛 泛舟图 局部

石涛隐居扬州后,所画山水以水墨为主。看画的时候,会感受到水墨带来的清新感。这幅画也不例外,画中山水好像有雨水滋润,看上去墨气氤氲。氤氲中夹杂醒目苔点,产生虚实相生的美感。复杂心情寄托在烟树层峦中,既然泛舟无法化解心中苦闷,那就祈求山水可以让他变得豁达坦然。

看着浓淡兼施的墨色,看着皴染并用形成的山石肌理,忽然发现运笔用墨有了律动。他画的山水有了生命,可以与人交流,与人共情。山水成了石涛的朋友,哪怕无奈隐逸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天真美好。

石涛 泛舟图 局部

石涛晚年画山水喜欢用“破墨法”,淡墨、浓墨互破。宋元两代画家的作品里偶尔会出现这种技法,用重墨勾画山势起伏,靠近山石边缘多用皴法,到了山石凹处就用淡墨破之。所谓“破”,就是趁着墨色未干的时候,再上一次墨色。两种墨色浓度不同,形成互相渗透交融的效果。

从技法角度看,石涛笔下的苔点有浓有淡,他用墨点破墨线,表现山水的自然生机。他故意把山水景色画得模糊朦胧,从而表现复杂的内心感受。看着点线交错,汇总成面,他不是在破坏美感,而是描绘山水的厚重苍润滋味。

石涛 泛舟图 局部

画坛大师的作品果然不同凡响,一幅《泛舟图》在立意上已经新颖别致,在笔墨上又能彰显个性。看着浑然一体的山水景色,那种荒率、狂放、粗犷的美感让人感受到山水画的力量。

0 阅读:4

凝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