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每个国家工人阶级的各种队伍和不同国家的工人阶级所处的发展条件极不相同,它们目前所达到的发展阶段也不一样,因此它们反映实际运动的理论观点也必然各不相同。
(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致社会主义民主同盟中央局》.《马恩选集》.第二卷.)
马克思主义及各个流派,理论观点是不相同的;因为各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
反映在理论上,自然不一样。
为什么会产生“理论”?因为对一个事物进行了深入研究,所以产生了理论,
尤其是文字上的理论。但理论和理论不一样,因为发展条件、发展阶段不一样。
不仅马克思主义是这样的,任何相同领域的理论,在不同国家,往往有不同
观点。就如佛教,有小乘、大乘之分,中国和东南亚的佛教就不一样。
但是,不管情况怎样不一样,基本观点是一样,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仅是
其程度、角度、侧重点不同而已。而且,随着全球各国的融合、全球化的加深、
各国往来的密切,理论观点慢慢趋向一致。
不能说,基本观点是1+1=2,在我的国家比较特殊,1+1=3。这就是以特殊
否定一般,混淆了基本观点与个别特殊。因为就算再“特殊”,也是人类社会,
不能自己给自己“起小灶”。
就是“产品”,还有个“国际标准”;对于一个思想、流派,也是一样,是
“国际通用”。当年,马克思提出“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全
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并且说,“共产主义”只有在全世界范围,才能实现;
经济体,是全世界性的,不是单独存在的,有个“世界贸易”,所以在政治与理
论方面,就必须做到“全球适用”、“放之四海而皆准”。
马克思这样说,也这样做,尤其在理论的论述中,千方百计做到适用全世界。
就马克思本人,是德国人,先后流亡到法国、比利时、英国,足迹是“国际性”
的,而且,在理论方面有意地做到“国际通用”。
因此,具体到某个国家,不能口头上是“马克思主义”,其实却是非马克
思主义,并且振振有词,说“我比较特殊,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的。”
至于理论观点的不一样,不仅一个国家和一个国家不一样,就是一个国家内
部,也不一样;政党与政党当然观点不一样,政党内部的“派系”,也不一样;
甚至是两个人之间,理论观点也不一样。
苏联革命时期,列宁和普列汉诺夫就观点不一样,发生过论战。列宁去世后,
托洛斯基与斯大林,严重分歧,还形成过“托派”。托派思想也流传到中国,成
立了“国际民主工党”,与“中国共产党”争斗,说自己是“正统”。
发生这些现象,首先必须明白一个道理:是先有人,后有思想,思想是由人
产生的。这世界上几十亿人,人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可想而知,会有多少个
“思想观点”了。
而且,观点不同,是好事不是坏事,丰富多彩、多种多样。但是,如果涉及
到政党,从“组织性”角度说,就是“少数服从多数”,有一个“总路线”。
假如一些国家,有一个党在执政或活动,而且分类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并且
这个党制定了一个时期的“总路线”,那么,这些“总路线”,不要认为是一样
的、一致的,而是各有各的特点。因为各国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工人阶级的发展
情况、发展阶段,也是不一样的,由此产生的理论观点自然不一样。
旋风情
有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有的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