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叶,那个时候的中国风雨飘摇,有许多有志青年走上了战场,加入了革命的道路,打击外国侵略,平定国家内乱,有的家庭,哪怕只有一个男丁,也让他走上了战场,有的家庭一几兄弟,分散在祖国的各个地方,冲在炮火纷飞的前线。邓小平便是这为国家事业冲在前线的人,哪怕家人并不同意,但也拗不过他的坚持。
而他的弟弟邓垦虽未上前线,但也曾是抗大的学生,因为革命奉献了自己的力量。本是亲兄弟,奈何因为战争聚少离多,但邓垦与邓小平的感情,却不会因为距离而减弱,后来,邓垦也追随了邓小平的脚步,建设祖国,70岁的他在湖北担任要职,直到2017年,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106岁。
邓垦,1911年11月,在四川广安出生,他是邓家的第三个孩子,他有一个姐姐,邓先烈,年长他九岁,还有一个哥哥,邓先圣大她七岁,这个哥哥就是后来改名为小平的邓小平。
在邓垦还不太懂事的时候,哥哥姐姐就已经在学校里读书了。哥哥邓小平便是当时他们县城中学习很好的那一个,这让邓肯感觉哥哥十分厉害,也十分羡慕。
可是,1920年,当时在重庆成立了留法勤工俭学会,邓小平也想参与其中,他本就成绩很好,符合招收标准,而且他也想去法国留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可母亲淡氏却不同意,邓小平却十分坚持,邓垦后来回忆说,面对母亲的反对,邓小平就在房间里绝食,母亲很心疼他,只好同意了。
父亲邓绍昌也同意邓小平去法国,邓小平也以出色的成绩考上了留法预备学校,可是这个学校是自费的,留学法国需要的费用起码要300块,邓家哪有这些钱,还是父亲邓绍昌一点一点借来的。
邓垦不理解哥哥为什么如此坚持,还要离家那么远。但是他相信哥哥的决定一定是正确的。后来还是继母萧氏带着一家人把邓小平送上了昂特莱蓬号邮轮,谁知邓小平这一走就是11年。
邓小平到了法国之后,还参与了青年团创办的刊物的出版,他还在里面发表了很多文章,邓垦作为他最挂念的弟弟,邓小平对他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最初便是从这本《赤光》开始。
邓小平会把《赤光》从法国邮到中国,虽然最初时邓垦年纪还小,看不懂,可他却把《赤光》留了下来,等他大一些再拿出来看,真的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可是后来,邓小平渐渐的与家里少了联系,后来的几年,简直像失踪了一样,这让邓垦和家人十分着急。
在这几年前,邓家也遭遇了许多变故,就在邓小平出国没几年之后,邓垦和邓小平的母亲,淡氏便过世了,这个消息都没有来得及通知邓小平,因为此时的邓垦已经联系不上他了。
母亲过世后,邓垦便跟随在继母身边,而继母也是一个思想开明的人,他把邓垦送去嘉陵高中读书,让邓垦接受了很多新思想,而且参加了学潮。
后来,邓垦又到成都求学,在成都的他也参加了革命,结果不到一年,他便接到了父亲的来信,说听说你大哥邓小平回国了,可能在上海,此时的邓垦已经与邓小平11年没见了。
于是邓垦带着父亲的期盼和母亲的遗愿前往上海,到上海之后,他先到上海暨南大学报道,然后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寻找邓小平的下落。
邓垦听说邓小平可能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他知道此时,如果明目张胆的找哥哥,可能会引来不少麻烦,于是他便在报纸上登上了一则寻人启事,而这寻人启事写的也十分隐蔽,他没有写邓小平,而是写的邓希贤,这个哥哥曾经用过的名字。
可是,这次寻人启事,仿佛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一点消息,其实邓小平看到了,可是他担心这是敌人的陷阱,因为此时,着实是我党地下组织,最关键的时刻。
最终,经过多方探查,确认了这个消息,的确是邓垦登出的,才敢与邓垦见上一面,虽然已经十多年未见,可是邓垦第一眼见到邓小平,便认出了他来,哪怕邓小平经过了伪装。
在这次会面之后,邓垦在邓小平的介绍下加入了赤色沪济会,可是没过多久,二人便又失去了联系,因为邓小平去了苏区。
但邓垦一直留在上海,继续完成学业,他先后从暨南大学和法政大学毕业,同时,他也参与了革命斗争,正当所有的一切仿佛都走上正轨的时候,1936年,邓垦的父亲过世了,和母亲过世的时候一样,这个时候的邓肯依旧联系不到邓小平。
但他并不怨大哥,他知道大哥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而他也没有沉浸在悲伤中,不久后,他成为了一名党员,后来又前往延安,在抗日大学学习,并且在延安解放日报做编辑,直到1945年,才再次与邓小平会面,这一次,和上一次的会面一样,非常仓促。
这一次,他在佳木斯市任职父母官,来参加七大会议,在北京兄弟二人短暂的会面之后,邓垦回来佳木斯,邓小平又回到了太行山。再之后,兄弟二人各自发展,邓垦后来,先后在重庆和武汉任职,直到1981年,还在湖北省担任要职。
结语当上任时,他已经70岁了,但是哪怕如此高龄,还依旧关心着,国家大事与百姓实事。后来哪怕已经退休,但经过了国家批准,他享受的依旧是以前的待遇。直到2017年,因病医治无效离世,他还留下了遗愿,说不设灵堂,不送别,只是简单的火化海葬,他的奉献精神一直到他的生命最后一刻,他而的一生虽没有哥哥邓小平那么高的功绩但依旧值得我们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