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GalaxyS25系列解析,对比小米15系列,Fi...

数码迷妹小霏 2025-01-26 05:52:40

GalaxyS25Ultra

发布价:12G+256G版9699,12G+512G版10699,16G+1T版13199。

主打影像,轻薄,屏幕,手写笔特色。

竞品方面,直接竞品目前就只有Magic7RSR(24G+1T版8999),Android阵营的新一代Ultra级旗舰暂时只有这两个已经登场,未登场的还有小米15Ultra,FindX8Ultra,VivoX200Ultra。Mate70Pro系列和iPhone16Pro系列由于软硬件生态都不同,直接比较没太大意义,具体方面构成比较的时候再讲。Ultra级旗舰未登场的几家暂时用Pro级旗舰作为参考,包括小米15Pro(16G+1T版6499),FindX8Pro(16G+1T版6199),VivoX200Pro(16G+1T版6399)。

三星内部其他选择,包括前代GalaxyS24Ultra(12G+1T版10199)。S25系列内部选择留待后文再说。

性能方面

如同往年惯例,作为骁龙8系处理器最资深的合作伙伴(每年骁龙8系机型的最大出货方),高通又为三星单独定制了骁龙8E的Galaxy版,CPU频率进一步提升到4.47GHz,比普通版骁龙8E性能更强一点,体质更好一点。不过实际感受上应该也如惯例那样同普通版骁龙8系差别微小,没什么可感知的优势。更何况这次骁龙8E的Galaxy版的CPU频率只不过比普通版高了3%而已,基本就是感知不到的差异水平。

骁龙8E和天玑9400这代旗舰处理器,纵向看是牙膏踩爆的一代,CPU都比前代有30%以上的大幅提升,作为对比,再之前的五代旗舰处理器,每代CPU提升都只有10%左右。这点在处理器表中就能看出。另外二者也恰好赶上了制程大换代,从过去三年的5nm旗舰处理器进入到3nm世代,能效也有大幅进步。

横向看,同代旗舰处理器之间,这次是骁龙8E更胜一筹。由于主流App和游戏普遍多核优化一般,主要依赖一两个主力线程工作,骁龙8E的双满血大核方案更契合这种主流场景。在CPU第一核心上对天玑9400有10%的优势,第二核心有40%的优势。无论流畅度还是游戏,都是骁龙8E上限更高。

GalaxyS25这代终于又有16G内存版了,内存不再显著落后于国产旗舰。这次16G内存版特供中韩,中韩以外市场还是只有12G内存版。这倒是照顾了国区的实际情况,国区App普遍比海外臃肿得多,影像拍摄也是很吃内存的工作,作为Ultra级旗舰12G内存的体验确实不太好了。

不过散热上,GalaxyS25Ultra还是显著落后于国产旗舰的,这次均热板面积相比前代GalaxyS24Ultra又增大了,但是离国产旗舰的散热面积依然差很多,性能释放还是明显更弱,目前已经有3DMark循环烤机测试了,性能随发热衰退的速度是能看出明显不如国产旗舰的。所以GalaxyS25系列依然是那个尴尬的问题,空有一个定制的稍强一点点(实际差距太小以至于不重要)的处理器,但是性能释放不够。持续高负载场景就算天玑9400的几个国产旗舰也可以胜过它。

软件部分,三星国行版的人工智能服务由百度提供。受限于三星机型在国区销量占比太低(不到1%),国区App对三星系统服务的适配普遍不积极,会存在一些App与系统推送服务或者云服务不能很好协同的情况。如果是港澳台或者海外环境使用就好很多。系统更新服务上,三星是整个手机圈的标杆,7年更新服务长度就是整个手机圈最长的,比苹果和华为还多一年,比其余国产Android厂商多两年以上。这一点确实值得国产厂商们学习,虽然现在人均换机周期在四年附近,但是换机也不都是淘汰,也有很多人会保留旧机型作备用机,超过四年的软件更新服务还是有意义的。

外围部分,通信上,最新旗舰处理器的机型都算通信较强的一类,不过三星机型在国区的通信表现没有国产机型那么顶级,在三大运营商的2024年测试中三星机型排名都在国产五大厂商(华米欧V耀)之后。导航上,表中只有天玑9400机型支持四频北斗(其实还有华为的麒麟9000系列处理器机型支持四频北斗),在国内定位精度更高。

性能整体而言,虽然有独家定制版本骁龙8E,但GalaxyS25Ultra依旧属于旗舰机中性能释放偏保守的类型,弱于国产Android旗舰们。但增加16G内存版对于喜欢三星生态(OneUI广告少可高度自定义还是有独到之处的)的消费者来说是好消息,加上骁龙8E本身是牙膏踩爆的一代,处理器和内存双双提升让这代国行版GalaxyS25Ultra相比前几代的长期使用体验会好非常多。

影像方面

影像是Ultra级旗舰们的最大重点,毕竟Ultra级旗舰溢价主要就靠影像堆料了。GalaxyS25系列这代和之前几代定位一样,都只有Ultra版主打影像,Plus版和标准版不主打影像。

影像最需要注意的是影像素质和机身体积重量的取舍问题,空间尺寸决定影像堆料上限,这是物理定律限制,无人能抗衡。所以手机影像才始终大幅落后于同时代相机,因为相机体积可以比手机大几倍几十倍,光学素质自然天差地别。对于手机圈内部也是如此,Ultra级旗舰中有几种不同的后摄凸起倾向,带来不同的影像堆料。这是方向不同,不是厂商水平不同。一般来说越大众的方向越注意控制后摄凸起,旗舰销量最高的华为苹果三星,包括小米旗下卖得最好的小米数字系列标准版(国产Android阵营销量最高的旗舰),都没有用占据整个上半机身的内接大圆凸起方案,因为大众比较难以接受过大过厚重的后摄凸起。

GalaxyS25Ultra就属于其中极致轻薄倾向的,后摄凸起极小,厚度只有11mm级,相比前代又薄了半毫米,是主流旗舰中最薄的没有之一(FindX8Pro和iPhone16Pro的12mm级后摄处厚度次之),凸起面积只占用了机身左上角(华为和小米旗下也有只凸起机身左上角的影像旗舰,但是凸起厚度更高)。但作为代价,GalaxyS25Ultra这次影像升级就相当有限。

主摄沿用前两代方案(S24Ultra和S23Ultra同款),2亿像素传感器在光线充足的时候解析力顶级,但是毕竟已经是面世第三年,也不再是最顶级的了。如今Mate70Pro+的新自研传感器的主摄在光线充足时解析力在它之上。不过三星据说也已经在研发下代主摄传感器了,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登场。主摄弱光场景则普遍不如国产Ultra级旗舰,国产Ultra级旗舰这边主摄进光量一个比一个暴力,这点在我整理的进光量表中有明显体现,弱光场景就硬拼进光量的情况下GalaxyS25Ultra拼不过。相比表中机型,GalaxyS25Ultra的主摄素质也只接近FindX8Pro,本质上是因为FindX8Pro和它一样主打极致轻薄倾向,12mm级后摄凸起在国产Pro级旗舰里是明显最轻薄的一个。

3倍长焦沿用前三代方案,也就是说是GalaxyS22Ultra同款。这是GalaxyS25Ultra影像部分槽点最大的地方,一个镜头方案用四年,理所当然地已经显著落后于时代了,从进光量表中就能看出这个3倍长焦放在如今一众Ultra级旗舰里明显弱。GalaxyS25Ultra这个3倍长焦只在光线较好场景有用,可以弥补一些3倍到5倍焦段的解析力。光线不好场景就没用,反倒要靠主摄拍3倍到5倍弱光照片。虽说比起iPhone16Pro系列,终究还是四摄打三摄,GalaxyS25Ultra多了这个3倍副摄就多了光线较好场景的3倍到5倍的优势,但比起国产旗舰差距就比较大了,比它只厚1mm的FindX8Pro的3倍长焦等效进光量是它的260%,如果抛开厚度不谈的话那厚重型的Magic7RSR的3倍长焦等效进光量是它的890%,如果比光线较好时的解析力的话那VivoX200Pro的3.7倍长焦的等效传感器尺寸是它的800%,国产旗舰各种成倍碾压。所以直白地讲一个镜头方案用四年就是不应该的,国产阵营就没有这么做的,导致FindX8Pro这种国产旗舰在轻薄程度没差很多的情况下影像却明显更水桶,因为国产阵营进步速度更快。哪怕是考虑到极致轻薄倾向之后应该依然有新的解法,而不是不变。

5倍长焦沿用前代方案,GalaxyS24Ultra同款。5倍长焦显著强过它自己的3倍长焦,5倍切换长焦的时候画质会有跳变。这个5倍长焦才是极致轻薄倾向下该有的水平,从进光量表中可以看到,顶级旗舰中最轻薄的FindX8Pro,GalaxyS25Ultra,iPhone16Pro,最大孔径都在5附近,说明大概率这就是当前时间点小于12mm级厚度下的堆料极限了,各家都不能更进一步。FindX8Pro作为极致轻薄向旗舰里后摄凸起面积最大的(三星苹果都只有左上角凸起,FindX8Pro是大圆凸起),换来了三个机型里更强的光线较好场景望远能力,它有一个专门负责光线较好场景的6倍长焦副摄。表中五个机型,后摄凸起明显偏大的Magic7RSR和VivoX200Pro也是长焦素质最强的两个,不仅进光量傲视群雄,高素质长焦的焦段覆盖也多。小米15Pro处于两种阵营之间,既不是后摄凸起偏大的类型,也不是极致轻薄的类型,所以1倍主摄和5倍长焦一对一都分别胜过三星苹果机型,特别是弱光场景优势更大,但是离Magic7RSR和VivoX200Pro又有距离。

两个长焦副摄都没有硬件级的长焦微距。这也是极致轻薄类旗舰的共同特点,国产这边12mm厚的FindX8Pro一样双长焦均不具备硬件级微距,iPhone16Pro系列也一样。因为长焦微距是非常占用机身空间的,没办法,长焦微距和极致轻薄不可得兼,只能根据个人喜好取舍。目前长焦微距最顶级的是国产阵营的Mate70Pro系列(对焦距离层面,华为最灵活宽泛),和VivoX200Pro(解析力层面)。

超广角是唯一的全新方案,首发三星自家的JN3传感器,JN3传感器没有详细资料,通过实拍照算大概是个1/2.52英寸级传感器(18mm标注时),应该是新一代高动态范围传感器(动态范围高,在明暗对比强烈场景的细节层次就更丰富,不会亮处暗处各自糊成一团)。新方案的超广角进光量是最顶级的一档,也是表中五个机型里最强的超广角,比其他四个机型超广角进光量高30%。超广角带硬件级微距,当然超广角微距实用性和画质都比不上长焦微距。

前摄沿用前两代方案。前摄素质就非常平庸了。表中五个机型里Magic7RSR最突出前摄素质,前摄进光量比其他旗舰高20%,而且传感器更先进。

软件部分,GalaxyS25Ultra增加了几套胶片风格滤镜。另外得益于骁龙8E算力提升,AI超分辨率和降噪算法有所进步。人像算法上变得更像国产厂商了一点,会更注重人物提亮凸显主体地位。专业模式现在能拍Log视频,主摄的2400万像素融合输出还是放在RAW照片的选项里,不像华为苹果那样默认。

影像整体而言,关键还是想清楚机身尺寸重量与影像素质的取舍问题,涉及机身的事情最好到实体店多感受才好选择。GalaxyS25Ultra和iPhone16Pro两个后摄凸起最小的机型,影像整体上也就弱于国产Ultra级和Pro级旗舰们。FindX8Pro后摄凸起区域相比两个海外厂商机型,从右上角变大成了上半机身的圆,相应就获得了更全的长焦覆盖(3倍以上,而三星苹果两机型是5倍以上才有同水平的长焦)。Mate70Pro+和小米15Pro这种后摄凸起中等的,主摄或长焦素质就又强一些。前代国产Ultra级旗舰和新一代的Magic7RSR,VivoX200Pro这些后摄凸起较大,基本采用上半机身内接圆大凸起方案的机型,主摄或者长焦就可以选到最顶级。参考我整理的进光量表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这种趋势。按照个人喜好的手感和影像两边的取舍决定即可。

屏幕方面

屏幕没有换代,沿用前代的三星自家的M13屏,稍作改进,加强了屏幕抗反射能力,尺寸稍微加大3%,边框随之缩窄一点。屏幕优势还是清晰度顶级,均匀度好。屏幕劣势也是三星传统的可视角度窄,随角度色偏大。

护眼部分也和传统一样,祖传低频PWM调光,只有中高亮度区间才能不伤眼,整个低亮度区间都不行。全亮度区间频闪高于国产旗舰(国产旗舰里目前频闪控制最好的是Mate70RS,全亮度无频闪伤眼风险,其余国产旗舰都是除最低亮度附近外多数亮度区间无频闪伤眼风险)。如果最终选择GalaxyS25Ultra的话尽量保持中高亮度使用为妙。

续航方面

续航是这代国产旗舰同海外旗舰拉开差距的地方,GalaxyS25Ultra这边电池充电方案不变,国产旗舰那边已经掀起电池军备竞赛了,全员6000mah附近,续航远超GalaxyS25Ultra(包括能效吃亏的华为Mate70Pro+,虽然处理器能效落后,但是全套自研的调教够顶,处理器待机功耗极低,再加上硅负极电池,续航也会胜过GalaxyS25Ultra)。这一年里国产硅负极电池技术突破很大。

充电部分,国产旗舰的原厂充电功率个个都碾压GalaxyS25Ultra。原本GalaxyS25Ultra优势的第三方充电兼容性上,新一代国产旗舰也追上来了,除了小米15Pro以外,表中其他三个国产旗舰的第三方充电功率都不输GalaxyS25Ultra。

其他方面

手写笔这个独门绝技还在。不过这代取消了手写笔的蓝牙功能,隔空笔划之类的功能就没有了。

机身倾向在影像部分就说过是极致轻薄倾向,在主流Ultra级和Pro级旗舰里最薄,后摄凸起最小。FindX8Pro和iPhone16Pro相对接近这种倾向。小米15Pro比较折中。Mate70Pro+则是后摄凸起不大,但是重一些。VivoX200Pro和Magic7RSR就是厚重换取影像进一步堆料的倾向了。

外围堆料上,表中机型除了FindX8Pro都是体验更好的超声波指纹,华为和荣耀苹果三家还有脸部结构光。机身防水性上,小米三星苹果三家是单8级防水,其余表中机型和Mate70Pro+是8级+9级双防水,多一个9级应对水流冲击更强。

总结

GalaxyS25Ultra最突出的独家特色就是轻薄和手写笔,这两项是其他机型不能代替或者不能较完整地代替的。如果恰好需求契合这两点,那么GalaxySUltra系列仍然是市面上仅有的选择。相对来说在历代GalaxySUltra机型里,S25这一代性能提升幅度还是巨大的,选这一代入手更合适。

但如果不追求最极致的轻薄,手写笔也不是太常用的话,那么作为Android机型,软硬件生态同其他Android厂商拉不开太大差距的情况下,在国区终归有些尴尬。特供16G内存版看得出对国区市场还是在意的,但是又不得不维持全球统一定价。国产Android阵营这边,FindX8Pro只是稍厚1mm,后摄凸起变大成圆,对于很多追求轻薄的消费者来说依然可以接受,这种情况下FindX8Pro的影像更水桶,续航更长,还只要不到一半的价钱。如果根本不在意轻薄的话,那么直接竞品Magic7RSR的影像,性能释放,续航,都显著更强,同为新一代Ultra级旗舰Magic7RSR还便宜得多。Pro级的小米15Pro和VivoX200Pro也在这三个方面更有优势。

相比软硬件自成体系的华为和苹果,三星在国区并没有这么强的生态护城河。处理器比Mate70Pro+有显著优势,但是由于生态不同,实际流畅度也没有拉开差距,只是游戏差距大,但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游戏需求高的话,为什么选GalaxyS25Ultra而不选性能释放更激进的国产Android旗舰呢?Mate70Pro+在影像续航方面都更有优势,价位直接相对的Mate70RS更是连屏幕都胜过GalaxyS25Ultra(全亮度无频闪伤眼风险+双层OLED,三星这块去年的M13屏打不过)。对比iPhone16Pro系列,借助骁龙8E牙膏踩爆的东风,和16G内存的引入,流畅度上GalaxyS25Ultra已经小有优势,但是总得来说性能影像屏幕续航各方面都和iPhone16Pro系列属于小幅的互有胜负,然而iPhone16Pro有生态护城河,GalaxyS25Ultra没有。总之就是需要Android生态优势的领域(最典型的就是游戏,这个华为苹果都不擅长),国产Android旗舰往往做得更好。对鸿蒙和iOS生态优势领域又难以形成威胁。而且在Android阵营内部又价位孤高,在国区大概率还是注定小众。

同GalaxyS24Ultra之间选择

性能是代际提升最大的点,前文就说过骁龙8E纵向看是牙膏踩爆的一代。CPU部分,骁龙8E的第一核心比骁龙8g3强40%,第二核心强120%。GPU部分,骁龙8E提升30%。制程也大换代,能效碾压。再加上S25这代给了16G内存版,性能角度比前代更香(不过现在差价3000太大了,等过一两个月进入降价期后新一代吸引力会凸显出来)。

影像上也如前文所言,只有超广角换了新方案,超广角进光量提升40%,超广角传感器技术换代,弱光和视频更好。

屏幕只是稍微加大。续航电池充电没变,但得益于处理器能效进步,续航还是会提升一点。

再就是明显更轻薄了,整机尺寸重量相比前代都缩小不少。

整体上S25这代吸引力更高,骁龙8E和轻薄是核心改进点。但是最好等等降价,刚发布的价位太高了,骁龙8E牙膏踩爆的优势也没到值3000的程度。

GalaxyS25+

发布价:12G+256G版6999,12G+512G版7999。

主打轻薄,屏幕。

竞品方面,包括小米15Pro(12G+256G版5299),FindX8Pro(12G+256G版5099),VivoX200Pro(12G+256G版5099),Magic7Pro(12G+256G版5699),都是Android阵营的Pro级旗舰。另外不同阵营的Mate70Pro也在6000价位。

三星内部其他选择,包括GalaxyS24Ultra(12G+256G版7499)。S25系列内部选择留待后文再说。

性能方面

和前面Ultra版的强弱关系一致,GalaxyS25+面对一众国产新一代旗舰处理器的机型,由于散热弱,空有处理器本身的一点小优势,但实际高负载性能场景的发挥打不过国产阵营。没有16G内存版,也让它在同样Android阵营比较时,流畅度明显吃亏。

导航还是只有天玑9400机型支持精度更高的四频北斗。

影像方面

直接看进光量表就知道我为什么说GalaxyS25系列里只有Ultra版主打影像,Plus和标准版不主打影像了,主摄和长焦我分别标注了起始点的进光量,后面的趋势也就能看出来了。面对相近价位的一众国产Pro级旗舰,GalaxyS25+确实影像弱得离谱(好处则是换来了轻薄得多的机身,比国产这边最轻薄的FindX8Pro还轻薄一大截)。

主摄部分,五个国产Pro级旗舰的主摄进光量全都比它高60%以上。

长焦部分,五个国产Pro级旗舰的长焦等效进光量全都比它高240%以上,长焦是碾压最猛的部分。GalaxyS25+的长焦孔径只有2.9,放在五个长焦孔径全都在5之上的国产旗舰里,已经是连车尾灯都看不到的程度了,成倍的差距。

五个国产Pro级旗舰之间,也是根据后摄凸起不同,有不同的影像堆料。后摄凸起最大的VivoX200Pro在新一代Pro级旗舰里影像会明显更水桶一些。其余机型各自有擅长和不擅长的焦段,主要参考进光量表即可。唯一需要补充说明的是FindX8Pro在光线较好场景是很擅长高倍焦段的,只是光线条件一旦不够好,它高倍焦段就吃亏。

超广角表中六个机型倒是半斤八两。

前摄是GalaxyS25全系唯一一致的影像部分,但显然离Magic7Pro这种前摄顶级的还相差甚远。

软件部分同Ultra版一致,就不复述了。

影像整体而言,完全不是GalaxyS25+的重点,它的重点是舍弃影像素质换来轻薄程度的断崖式领先,确实比五个国产Pro级旗舰都薄得多轻得多。但影像就完全是被五个国产Pro级旗舰大幅碾压的水平了,毕竟GalaxyS25+后摄部分机身厚度才9mm级,被一众12mm以上级厚度的国产旗舰碾压是情理之中的。

屏幕方面

屏幕是Ultra版同款三星自家M13屏,只不过尺寸稍小一点点,依然属于大尺寸机型。

所以屏幕的优劣势点也同Ultra版对比时一致。GalaxyS25+优势在清晰度(但有小米15Pro可以打平)。国产旗舰们优势在于护眼和可视角度。

续航方面

续航也和前文一样,GalaxyS25系列被国产旗舰们碾压。原因就是国产旗舰们都用上了新一代硅负极电池,电池容量超出它太多。充电,乃至于第三方充电兼容性,现在也是国产旗舰们更好。

其他方面

机身属性上,轻薄度确实GalaxyS25无敌,9mm级的最厚处厚度,190g的重量,没有任何国产Pro级旗舰能够接近。这个就看轻薄和影像选哪一边了。

外围堆料上,还是除了FindX8Pro都是体验更好的超声波指纹,Mate70Pro有脸部结构光。机身防水性上,小米三星是单8级防水,其余表中机型和Mate70Pro是8级+9级双防水,多一个9级应对水流冲击更强。

总结

GalaxyS25+核心竞争力就是轻薄,放在Pro级旗舰里它轻薄程度无敌,代价则是影像被国产Pro级旗舰全员碾压,续航也一样。除了轻薄以外的整体产品力明显不如同价位的国产Pro级旗舰们。

那么对于就是喜欢极致轻薄的消费者呢?其实也不要就判定GalaxyS25+最合适。因为单纯轻薄角度,国产阵营这边还真有能够应战的,就是FindX8。

一样的大尺寸轻薄旗舰,一样做到190g左右的重量。只是FindX8后摄凸起更大,最厚处11mm级,而GalaxyS25+是9mm级。

二者之间,FindX8在影像和续航上虽然没有Pro级旗舰领先那么多,但仍然有显著优势。性能释放和屏幕护眼也更好,价位还远远更低(同样12G+256G版,FindX8便宜3000)。所以对于就是喜欢极致轻薄的消费者来说,如果同时也很在意后摄凸起,那确实GalaxyS25+无可替代。但如果能够接受后摄凸起大一点,那么FindX8显然比GalaxyS25+在差不多的机身轻薄度下更有吸引力。

同GalaxyS24Ultra之间选择

价位相近的前代Ultra版和新一代Plus版之间,新一代Plus版优势就是性能和轻薄程度碾压前代。前代Ultra版优势是影像碾压Plus版,以及独有的手写笔。机型倾向大不相同,按需选择就很简单了。

GalaxyS25

发布价:12G+256G版5999,12G+512G版6999。

主打小尺寸,轻薄。

竞品方面,包括小米15(12G+256G版4499),VivoX200ProMini(12G+256G版4499),都是Android阵营的小尺寸旗舰。

三星内部其他选择,包括前代GalaxyS24(12G+256G版5099),也是小尺寸旗舰。S25系列内部选择留待后文再说。

性能方面

依然和前文对比关系一样,国产小尺寸旗舰散热强得多,性能释放更好,更能胜任高负载场景。另外国产机型提供16G内存,流畅度也有优势。天玑9400还有导航优势。GalaxyS25和小米15有USB速率优势。

GalaxyS25这代终于放弃祖传8G内存了,前几代GalaxyS标准版一直是8G内存为主,放在旗舰价位实在太过于尴尬,这代总算进入12G内存时代。但加量也加价,起售价相比之前8G内存时代上涨了。

影像方面

GalaxyS25也不主打影像。截取新一代标准版旗舰的进光量表(标注了GalaxyS25的主摄和长焦起始点数据),就能很轻松看出,GalaxyS25的长焦极弱。

三个小尺寸旗舰之间,小米15和VivoX200ProMini的主摄进光量都比GalaxyS25高80%以上(小尺寸机型会更倾向突出主摄素质,因为主摄堆料占用机身空间相对比长焦少),长焦进光量都比GalaxyS25高140%以上,全焦段碾压。表中可以明显看出目前影像最水桶的小尺寸旗舰是VivoX200ProMini,相应的后摄凸起也最大。

GalaxyS25的优势就是后摄凸起极小,比小米15还小得多。

屏幕方面

标准版就没有屏幕清晰度优势了,两个国产小尺寸旗舰的屏幕清晰度更高,还更护眼。

续航方面

和前文一样,标准版这里电池技术也有代差,国产小尺寸旗舰用上硅负极电池续航碾压GalaxyS25,充电也是无论原厂速度还是第三方速度都胜过GalaxyS25。

其他方面

机身轻薄小巧程度上,GalaxyS25还是无敌的,比两个国产竞品更窄1mm,更轻25g以上。国产小尺寸机型能做到如此轻薄小巧的只有联想家的MotoS50,MotoS50甚至影像还比GalaxyS25素质稍高点,就是处理器不是旗舰处理器,只是天玑7300,但一部GalaxyS25的钱都够买三部MotoS50的,所以MotoS50的价位当然也不可能上旗舰处理器。

外围堆料上GalaxyS25和小米15的超声波指纹更好,VivoX200ProMini的8级+9级双防水更强。

总结

GalaxyS25核心竞争力在于独一档的轻薄小巧程度,比小米15和VivoX200ProMini这两个国产小尺寸旗舰明显更轻更小,比国产阵营尺寸重量接近的MotoS50处理器强非常多(对应价格也翻了两倍多),也就是说在旗舰处理器+极致轻薄小巧这两项兼顾的赛道上,GalaxyS25没有对手。

但如果可以接受多一些重量(国产小尺寸旗舰和GalaxyS25重量差异更大,尺寸差异相对小),那么无论小米15还是VivoX200ProMini都在性能影像屏幕续航几乎所有方面全面更好,尤其是影像续航碾压优势。所以关键就是重量和影像续航的取舍问题(影像续航堆料当然会增重),按需选择。

同GalaxyS24之间选择

GalaxyS25就换了处理器,进一步更轻薄了。其余都没变。由于处理器上,骁龙8E是牙膏踩爆的一代,GalaxyS25即使只有处理器有本质变化,也是更具吸引力的一方,而且两代标准版价位相差不大,目前骁龙8E的巨大优势就足以值得1000的差价。

GalaxyS25系列内部选择

Ultra版核心加价点就在于影像,主摄进光量比低版本强60%,3倍长焦进光量比低版本强30%,5倍长焦等效进光量比低版本强260%,超广角进光量比低版本强40%。远远更强的影像也带来了更重的机身。屏幕和续航只是稍微比Plus版强一点点,没本质区别。

Plus版相比标准版,加价点就在于尺寸更大屏幕更大续航更强,随之屏幕清晰度更高。标准版优势就是什么都不太堆料但就是轻。



0 阅读:5
数码迷妹小霏

数码迷妹小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