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并非不适合当领导,只是你还没悟到当领导的精髓

职场资深聊职场 2025-02-17 20:32:34

前几天收到一位读者的私信,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焦虑:

“我当员工时工作能力突出,业绩亮眼,是领导眼里当之无愧的红人。”

单位规定的提拔年限一到,领导立马提拔自己当了某个部门的负责人。

这原本是个高兴的事,但当了领导后,发现自己安排给下属的任务,他们总是变着样执行,开会讨论也无人接话,感觉自己在部门没什么威信。

自然而然的部门工作要么就是漏洞百出,要么就是完成不了,好几次被大领导开会点名批评。

他问我:“我是不是天生不适合当领导?”

我直接回他:“你不是不适合当领导,是还没搞懂当领导和当员工的本质区别。”

说白了,就是他还没悟到当领导的精髓。

一、领导犹如一辆汽车,不能是后驱,要前驱

后驱只能自己跑,前驱才能带全队

很多人当领导后的第一个误区,是把自己活成了“升级版员工”——每天忙着盯进度、改方案、救火填坑,累到吐血却发现团队越来越懒散。

本质问题在于:你还在用“后驱模式”带队。

某制造业高管曾分享过一段经历:

刚升总监时,他每天最早到公司写方案,最晚走检查报表。结果下属反而集体摆烂:“反正领导会兜底。”直到某天他故意“失踪”三天,回来发现车间停产——因为没人敢做决定。

后来他悟出一个道理:领导得像前驱车,核心不是自己发力,而是给团队装“发动机”。

什么是后驱,说白了,就是通过你作为领导的权力,推着他人做事,推着团队往前走。比如,下命令、惩罚不愿意干的人,这就是所谓的后驱。

什么是前驱,就是团结大家去打胜仗,调动大家积极性,“哄着”下属干活,让大家甘心情愿为你卖命。

后驱的推动具有强迫性,效果非常不好,并不能让下属心服口服,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轻会导致“政令不通”,重则导致优秀人才流失。而领导甘当头脑和引擎的前驱,却能让员工心服,更具备自驱力。

二、做出的决策不要过度追求高级,要便于落地执行决策不是越高级越好,而是越能落地越值钱

很多新晋领导容易犯的第二个错误,是沉迷于“战略性思考”——开口行业趋势,闭口商业模式,结果团队听得云里雾里,执行起来一地鸡毛。

就像某互联网公司空降的COO,上任就推行“全员OKR改革”,要求每个保洁阿姨都要写季度目标。三个月后行政部集体辞职,因为“擦个玻璃还要搞数据复盘,太扯了!”

高段位领导都深谙“降维落地法”,比如

把战略翻译成动作:不要说“提升用户体验”,而是“客服必须在24小时内解决投诉”;

给复杂问题做减法:像某餐饮连锁店长,把“提升翻台率”拆解成“传菜员步数日均减少300步”;

允许试错但拒绝空想:学华为的“先开一枪再瞄准”,小步快跑比纸上谈兵强百倍。

三、不要独揽好处,要懂得给下属让功劳争利益敢把功劳让出去,才有人把责任扛起来

职场有个残酷真相:员工可以忍受加班,但无法接受“吃独食”的领导。

某创业公司曾发生过戏剧性一幕:

CTO带着团队熬夜三个月攻克技术难关,庆功会上他独自领完奖金后,8名核心工程师集体跳槽。临走前留下一句话:“您这么能,那以后你就自己干吧!”

真正聪明的领导都像投资高手:

功劳往团队身上堆:汇报时多说“下属XX提出了关键思路”“XX通宵测试数据”;

黑锅往自己肩上扛:项目出问题时,第一时间说“责任在我,大家先说说怎么补救”;

利益分配玩明牌:学销售团队“提成公式上墙”,让所有人清楚“干多少活拿多少钱”。

四、根据不同下属秉性调整沟通方式,懂得变通沟通要“见人说人话”:对刺头捧杀,对老实人直给

带团队最忌讳“一碗水端平”——这不是公平,是偷懒。

观察过上百位管理者后,我发现他们都在用“角色扮演法”:

对爱表现的下属:学董明珠对付网红员工的那招:“给你单独开直播专场,但完不成KPI扣双倍奖金”;

对默默干活的下属:借鉴曾国藩的“笨人激励法”——每天当面说一句“这个月多亏有你”;

对爱耍心眼的下属:用某上市公司CEO的杀手锏——当着全组问他:“按你的方案,如果失败了你愿意担责吗?”

更绝的是某外企总监的“需求探测术”:

开会前给每人发三张牌(红黄绿);

讨论方案时举牌表态(红=反对,黄=观望,绿=支持);

专挑举红牌的人问:“如果按你的意见改,你愿意牵头负责吗?”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再难缠的下属也得服管。

结语:领导力不是天赋,而是可复制的技术

那些能带好团队的人,

不是天生会搞人际关系,而是把“人性规律”当代码反复调试;

不是永远正确,而是懂得用利益绑定责任,用规则替代说教。

职场真心话:

下属从来不会主动为领导拼命,

只会为自己的前途和钱途卖力。

当你不再纠结“适不适合”,而是钻研“怎么让人甘心跟你”,

你就会发现——

当领导,比当年做业务骨干容易多了。

0 阅读:40
职场资深聊职场

职场资深聊职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