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住校、走读怎么选,没有标准答案,弄清这3点很关键

禾禾妈爱学习 2024-07-02 20:39:34

同事的女儿,暑假后就上初中了,与很多小升初的家长一样,她也在纠结该让孩子住校还是走读?

毕竟自打“中考分流”政策落地后,学习不好的孩子就会被分流到中专或者技校去,这是她不能接受的。

同事一方面觉得孩子初中就进入了青春期,越来越叛逆,在家里自己不一定管得好,初中住宿有学校监管,或许孩子能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而且如果选择住宿,大宝每个星期或者是每半个月回来一次,自己也能轻松不少。

一方面又觉得孩子从小没离开过家,住校会不会无法适应,受同学欺负,甚至被坏孩子带偏。而且,万一孩子在宿舍里遇到什么问题或困扰,自己如果不能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心里会很不安。

为了帮同事排除这个忧虑,关于这个问题,我特意请教了一个在初中当班主任的同学,他告诉我:其实初中生住校、走读该如何选,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家长要结合孩子多方面差距做决定。

第一,孩子独立能力

住校,就意味着孩子要独自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

所以,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评估孩子是否有基本的独立生活自理的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以下是判断孩子是否具备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几个关键标准,若你家孩子10条符合8条,则可以考虑送去走读。

能够独立完成被芯套入被套、枕头塞入枕套以及床铺的整理工作。

了解并实践衣物洗涤方法,包括内衣裤分开洗涤,确保衣物干净整洁。

能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定期洗澡、更换衣物、清洁个人用品等。

会自己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合理规划支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了解基本的安全知识,如火灾逃生、急救措施等。

具备自我保护意识,不轻易相信陌生人,不参与危险活动,注意个人财物安全。

与同学、老师等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和谐共处,解决人际冲突。

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高度的自律性,如按时完成作业、不抄袭、不作弊等。

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冷静应对。

具备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或赖床。

第二,家与学校距离

记得我上初中那会,父母选择孩子住校与不住校的标准就一个,那就是家距离学校的距离。

距离远,每天往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就直接选住校,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孩子在路上的奔波,为孩子节省出更多的休息和学习时间。同时,也能减轻家长的接送负担。

距离近,就无所谓了,住校和走读,家长再根据其他情况判断选择就可以了。

第三,孩子的性格

在查阅资料的时候,看到一个曾经初中就住校的网友说,初中住校的经历,给自己留下了很伤痛的阴影。

他表示:父母图自在,把自己送去住校,结果自己想家、成绩倒数没地方说,被老师安排到最后一排,被同学欺负、打骂,每天度日如年,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

对于这位的网友的留言,有很多网友反驳,说他为啥受欺负不知道告诉老师和家长?自己的孩子绝不会这样。

确实,孩子跟孩子的性格是不一样的,上面这位网友之所以因为住校受到了这么大的伤害,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他内向,不善于社交表达,甚至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感的性格特点。

相比,性格外向、适应性强、喜欢结交新朋友的孩子,这类孩子住校就是会增加他们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所以,作为小升初孩子的家长,住校与走读该如何选,也要视孩子的性格而定。

按照以上三个标准,同事的女儿是不适合住校的。但若让孩子走读,她还有一点担忧,害怕孩子在家学习效率低。

关于这一点,我也请教了那位朋友,他说自己曾带过一届学生,有两个孩子刚升入初中的时候成绩差不多,但中考结束的时候,一个考上了重点高中(走读),一个被分流到了中专(住校)。

起步一样的孩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距,除了住校与走读可能带来的影响,他认为最关键的还是父母的引导和陪伴。

因为据他观察,大部分的好学生都是父母参与与督促教育的结果,孩子很难自觉学习,走读生家长若能做到以下三点,孩子成绩一般不会差。

第一,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朋友说,走读学习好的孩子,家里普遍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天地”,保障自己能安静的学习。

一个安静、整洁、宽敞且充满良好氛围的学习环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干扰,深入思考和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有些家长,之所以觉得住校对孩子学习好,无非是觉得住校的孩子,有规律的作息,良好的学习氛围。

然而,事实并非全都如此,比如,如果遇到一个那种自己不学习,还不让你孩子学习的舍友,那住校对孩子来说,就弊大于利了。

所以,走读生家长若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来说,将是促进他们学业进步的重要助力。

第二,积极沟通关注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教育开始于对孩子的了解。”

青春期的孩子变化大,心理复杂,他们可能会面临学业压力、同伴关系、自我认同等多方面的挑战。

朋友说,如果孩子走读的话,父母就可以与孩子经常沟通,而常与孩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的情绪、需求和困惑,给予支持引导和帮助,还能增强亲子关系,帮助孩子缓解学习压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业进步。

同时,及时的亲子沟通还可以预防孩子出现逃学、沉迷网络等问题。

第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家约翰·洛克:“一切教育,归根结蒂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

我们都知道,小学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初中是巩固与深化这些习惯的重要阶段。

相比小学,初中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更大,学习任务更复杂,需要更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果孩子不具备这个能力,住校的话,则有可能前功尽弃。

如果走读,父母能在身边及时监督叮嘱,孩子小学期间养成的各种良好学习习惯则能继续巩固深化,从而更稳健地跨越学习难关,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写在最后】

住校还是走读,看似一个很难选择的问题,实际其背后却是家庭教育理念与孩子个性发展的深度考量。

家有小升初孩子,不知道住校、走读怎么选?不妨根据上述3个标准,做个初步的判断,无论孩子是适合住校还是走读,都要与孩子再次沟通,结合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再做决定。

若孩子意愿与初步判断不符,可尝试短期体验,灵活调整。关键在于与孩子常沟通,关注孩子情绪与学习,给予信任与支持。

3 阅读:554

禾禾妈爱学习

简介:家有一枚小学生,关注小学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