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风·著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古代结婚男子要亲迎,但天子身份尊贵,不亲迎,让卿大夫代替;诸侯对于身份比自己高贵的女子要亲迎,其他也不亲迎;此外,一般男子都要亲迎,显示了对婚姻的重视。这首诗以新娘的口吻,含情脉脉地写了亲迎中的新郎。
诗篇出现了三个地点:著、厅、堂。古代富贵人家的宅院,大门内有屏风,大门和屏风之间的地方叫著,屏风和正房之间的空地叫庭,这里一般比较开阔。正房的中间,一般宽大敞亮,称堂。
新郎来到新娘家,从进门开始,新娘就热切关注。她看到他的“充耳”闪闪发亮。
古代贵族男子成年后把头发束起来,戴上冠,成年行冠礼的说法来于此。一般把头发绾成发髻,将冠罩上,再横插一根发簪,将冠和发髻别在一起。发簪两侧再用丝绳垂挂一颗玉,名叫瑱。诗中的“素”(白丝)“青”(青丝)“黄”(黄丝)就是指不同颜色的丝绳。瑱正好在左右两耳的位置,所以叫充耳。诗中“琼华”“琼莹”“琼英”都是指闪闪发光的玉做成的瑱。瑱有装饰的功能,还有“防闲”的道德意义,就是塞在耳朵避听闲言碎语,避听不雅之言的意思。这是君子修为的一部分内容。
古代娶妻在黄昏。在火炬的照耀下,新郎形象高大靓丽,一派儒雅君子之风,熠熠生辉。新娘的眼睛也始终停留在他的充耳上,不厌其烦的铺陈描述,表达了她对新郎相貌及品格的欣赏,对未来充满憧憬。
全诗没有出现新郎的称呼,而是直接描述其动作和外貌,表现了新娘的羞怯紧张、激动喜悦和心潮澎湃。没有称呼,就是最好的称呼,写出了人世间最近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