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不尚贤使民不争?不尚贤不是不用贤,而是选贤的最好途径

人之书 2024-03-06 20:08:13

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

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呢?

不尚贤,是不用贤吗?显然不是。

选贤用能,应该是正常人天生就能明白的朴素道理,这可能根本就不需要人教,每一个人天生就能明白。当然,百姓食不果腹,却还能说出百姓“何不食肉糜”这句话的晋惠帝除外。

就连普通人都能明白的普通道理——选贤任能,难道老子就不明白吗?

可见“不尚贤”,并不是指不用贤。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也没有人可以违背这一原则。

因此,尚,通上,是高高在上的意思。

贤能的人可以多做事,可以能者多劳、能者多得,这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唯独不能让他们心安理得地高高在上。

假如真的有人可以心安理得的高高在上,那么他们利用这种地位的不对等,也就可以顺其自然的压迫和剥削他人了。于是慢慢的真正的等级剥削制度,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几千年来,几乎所有人都在任用贤能的同时,也在推崇贤能、高举贤能、崇尚贤能。其结果必然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几千年来,只有在工农红军时期以后,才开始真正做到了“不尚贤”。

那些红军将领、老一辈革命家、指战员,哪一个不是贤能的人呢?毛主席等领导人不也是最会用人的人吗?

但是他们在选贤任能的同时,也要求必须官兵平等,官兵同吃同住,不得打骂士兵,不能欺负百姓,不得虐待俘虏。士兵见了首长要行李,首长也要还礼。

红军时期的这种种做法,不就是为了实现用贤而又不尚贤吗?

反观国民党军队,则等级森严。他们也在选贤任能,却根本就没有想过“不尚贤”是怎么回事。

用老子的话说,不尚贤的目的,是为了“使民不争”,是为了更容易地选贤。

假如人人都在尚贤,贤能的人都高高在上,并拥有巨大的利益与好处。那么老百姓只要不是傻子,都会想着爬上去坐一坐贤能者的位置。这是巨大的利益使然,也是尚贤所造成的直接后果。

普通人也许运气使然,也许心性使然,他们也许比那些真正贤能的人,更有可能爬到那高高在上的位置。然而,如果不等到身死事毕、盖棺论定,谁又能真的完全看清楚谁才是真正的贤者呢?

诸葛亮不也看错了马谡吗?赵括不也是被人看错了吗?秦始皇、项羽哪一个没有看错过人呢?

如此一来,倘若没有一定的方法,选贤任能也就成了一句笑话、一句空话。

当人们争相表演,都伪装自己去争夺贤能者身份的时候,要想再真正做到用贤,那几乎就成了一种奢望。

在整个历史上,韩信都算是一名用兵的能人吧,但是当把他放在竞争者的洪流之中的时候,他竟然也翻不起一点浪花。

本来任用贤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人们只要一争夺起来,再想用贤就难上加难了。

要想真正的用贤,就必须去掉待选之人的伪装,就必须使人们不去拼命地争夺。

众生争夺,胜负难料。贤者未必总是胜者。

要想人们不拼命的争夺,就必须不尚贤。要知道,为了巨大的利益,有些人是甘愿伪装自己一辈子的。即使等到后世之人发现了他们的伪装,那还有什么用呢?

老子所说的,不尚贤,使民不争,才是这个世界上能够真正做到选贤任能的唯一正确途径。

几千年来,并不是那些封建君王们,个个都是那么的昏庸无能,也不是他们都不懂得选贤任能,而是他们根本就分不清谁是贤能。放眼望去,所有人都说自己是贤能,你还怎么选?

因此,不尚贤,不是不用贤,而是有意识地不让贤能之人高高在上,从而降低人们的争夺之心,从而使得未来的选贤任能更加的容易一些、清晰一些、明白一些。

不尚贤,是为了实现真正的选贤、用贤,而不是为了不用贤。

你看那些国民党的军队,军事长官们的地位超然在上,但是他们之中有多少是有真才实学的呢?又有多少是水货?等到战败之后发现其无能,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时代的兴衰,都不是偶然的,而是人类自身行为的必然结果罢了。其关键就在于:有没有真正做到用贤,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尚贤。

尚贤,只是外在表象;用贤,才是内在本质。剥离外在,把握内在;懂得用贤与尚贤的本质区别,这才是真正的用人之道,管理之道。

古人云:“天下事尽皆人事”。

假如管理存在问题、用人存在问题,那么这个世界是不可能真正实现长久的繁荣兴盛的。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圣人之治,也就是管理之道:不尚贤,使民不争。

0 阅读:12

人之书

简介:域内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