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实际上就像一个孤儿。”每当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李特特都会这样对身边人讲道。
作为李富春与蔡畅的唯一女儿,李特特的童年经历与寻常人家的孩子并不一样,父母一直为革命奔走,李特特从小便与外婆葛健豪相依为命。
在她心中,父母的分量加在一起还不如奶奶一人。李特特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后来发生的事情更是让这对母女形同陌路。
1975年,李富春病逝后,得知消息的李特特想要为父亲送丧,却遭到了母亲的拒绝。甚至聂帅出面都无法劝动蔡畅内心的想法。
为何蔡畅要阻止女儿前来送丧呢?蔡畅又是否有哪些难言之隐呢?
聚少离多1924年,李特特出生在法国巴黎。外婆葛健豪给她取名“特特”。正是取自母亲蔡畅的法文名字。
说起这位外婆,葛健豪的经历却不一般。1919年,年过半百的葛健豪与子女一同来到法国留学,如此壮举也被人们称作二十世纪“惊人妇人”。
虽然成长于封建年代,但是葛健豪的思想却是十分开明。在她的坚持下,子女都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自己更是在54岁的年纪与儿女一同踏上前往法国留学的邮轮。
毕竟身处国外的环境,李富春与蔡畅也要为其他事情忙碌,于是照顾李特特的重任便交到外婆葛健豪的身上。
没过多久,组织上便传来新的指示,需要从这批法国的留学生中抽调一部分前往苏联进行学习。
得知这个消息,葛健豪便对着女婿李富春讲道:“特特留在这只会加重负担,不如让我把她带回国吧。”
在李富春的点头下,仅有8个月大的李特特便跟随外婆一同踏上了回家的路。
尽管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慈祥的外婆也给予了李特特满满的关爱。祖孙二人回到国内后,葛健豪便一直将李特特带在身边,两人形影不离。
就连开办女子学校,担任校长的职务,葛健豪也没有拜托其他人来照看李特特。在与外婆的日益相处中,李特特从葛健豪身上学到了不少优良品质。
独立自主、坚强不屈这就是李特特从外婆那里得到最宝贵的财富。
直到1926年,消失在李特特同年的父亲才堪堪来迟。借助给父亲祝寿的机会,李富春也抽空前往拜访了自己的岳母葛健豪。
这也是从法国分别后,李富春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女儿。看着面前的男子,李特特感到既陌生,又熟悉。
看到女儿的反应,李富春感到一阵心酸,然而他却有不得不离开的理由。为了弥补心中的愧疚,李富春特意带着女儿来到公园玩耍,并且还拍下了她的照片。
告别岳母与女儿后,李富春便再次踏上革命的征程,蔡畅也从丈夫口中得知了女儿的现状。
对于这对聚少离多的家庭来说,很快他们便拥有团聚的时刻,只不过这次团聚却并不愉快。
形同路人李富春夫妇一直为革命而奔走,很少能找到机会停下来休息。
葛健豪也十分清楚,所以在回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没有带着李特特去寻找父母,即使李特特哭着要找自己的爸爸妈妈,葛健豪总会将她抱在怀里,安抚她的情绪。
后来局势稍微稳定,葛健豪便带着李特特来到父母身边。然而蔡畅与李特特的久别重逢却让这对母女的关系出现了隔阂。
看到多年未见的女儿,蔡畅激动的冲上前去,一把保住了李特特。然而李特特却被这样的举动给吓得哇哇大哭,嘴上还不停的要找外婆。
晚上休息的时间,葛健豪特意将李特特留在父母的房间。然而这样的举动却让李特特很不适应,尽管是父母陪伴着自己,可是李特特始终不肯呆在这里。
对于李特特想要跟外婆一起的要求,十分生气的蔡畅便将她关在屋子里,不准她找外婆。无可奈何的李特特也只能接受,但是嘴里却不停喊着“坏妈妈”。
在之后的时间里,葛健豪的身体也逐渐出了问题,于是李特特便重新回到父母身边。
尽管有了父母陪伴,但是李特特并没有感受到多少温暖。李富春夫妻总是忙于工作,天不亮就会出门。
为了李特特的安全,在出门之际,蔡畅经常会将她锁在阁楼中。
李特特出门外在,蔡畅也要求她不属于使用自己的名字,甚至有时还有要求她更改自己的姓氏。
李特特非常不理解这些行为,总会抬起头询问其中的原因,而蔡畅却总是板着一张脸讲道:“不要问那么多,你听话照做就好了。”
年幼的李特特却不清楚,母亲这样的行为只是为了保护她。不明白蔡畅的苦心,母女之间的关系自然不会特别融洽。
在之后的时间里,革命的局势也愈加严峻起来。1931年的上海已经被一片恐怖笼罩,为了安全起见组织上将李富春夫妻转移到江西继续工作。
而李特特便再次与父母分别,在此期间里,李特特甚至收不到一封来自父母的信,刚刚重逢的一家人陷入长达七年的了无音讯。
直到1938年,为了保护好革命同志的后代,中央决定将这群儿童送到苏联,而李特特便其中之一。
尽管身处异乡,但李特特十分清楚,父母在办一件大事。从小便十分懂事的她清楚,只有待在这里,父母才能安心。
在苏联学习的第七年,蔡畅李特特这对母子才再次相见。1947年,带着组织的任务,蔡畅一行人来到捷克斯洛伐克开会。
正巧他们的车队路过莫斯科,想到女儿一直在苏联留学,蔡畅便决定在这里与李特特进行一场简单的会面。
得知母亲到来的消息,李特特十分兴奋的冲了出来。然而母亲的态度却十分冷淡,原本母女相见其乐融融的场景也并没有出现。
取而代之的则是母亲蔡畅将自己晾在一旁,自顾自的与同事交谈。直到车队快离开后,李特特才找到与母亲说话的机会。
而李特特开口的第一句就让蔡畅愣在原地:“妈妈,你对我好冷淡,是不喜欢我吗?”
听到女儿的话,蔡畅久久才缓过神来,她伸出手擦了擦女儿脸上的泪水说道。
“也许是我们相处的机会太少,互相不了解,但我心里是爱你的。那些婆婆妈妈的心肠我早已经磨掉了,等解放了全中国,我们会团圆的,你那些要求也会得到满足。”
母亲的话就像定海神针一样稳住了李特特的情绪,尽管没有与母亲更加亲密,但是她内心也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冰释前嫌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没有回国,但是李特特的内心还是十分激动,并且她也十分清楚,自己一家人团圆的日子即将到来。
然而李特特却不清楚,一家人和和美美的日子并没有出现。
1952年,完成学业的李特特便兴冲冲的踏上回家的路。当时的蔡畅已经是妇联主席,也住进了中南海办公。
好动的李特特一有空便在这里四处溜达,想要与母亲亲近,李特特总是像个好奇宝宝问东问西,然而蔡畅却是一脸严肃的讲道:“不该打听的事情不要问。”
对于李特特来说,与父母相关的一切事务都是她想了解的。但是他们一家不是普通家庭,平时也能接触到不少文件。
父亲的书房便成了李特特的禁地,母亲出门时,总会再三警告她,不允许进入父亲的书房,家里的文件也不能随便翻阅。
然而之后发生的事情却让李特特与蔡畅之间的关系陷入冰点。
1974年,李富春因病住院,检查的结果却让李特特无法接触,父亲患上了肺癌,就连心脏都受到了影响。
看着面前风烛残年的老人,李特特无法以自己记忆中的父亲对上。更残酷的打击还在后面,因为病情恶化,李富春的身体再也扛不住了。
而此时距离他住进医院还不到一年时间。然而李特特却不清楚,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加让她难以接受。
“为什么不让我参加父亲的追悼会,我可是他唯一的女儿。”李特特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母亲。然而蔡畅的态度却是不容置疑,母女二人也因此闹得不欢而散。
后来这件事被聂荣臻元帅得知了,聂帅也主动为李特特解围,却没想到一样遭到了拒绝。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李特特也明白母亲的苦心,退休之后,李特特便决定以另一种方式来继承父母的精神——那就是慈善事业。
李特特的身影也时常出现在贫困山村,看着自己为村里带来的变化,李特特欣慰的笑了。
参考资料:
陆文梅.李特特:为了人民不再贫困[J].民族团结,1998,(09):43-44.
曹倩倩.蔡畅的家风家教[J].百年潮,2019,(07)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免责声明]
文章叙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