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梁漱溟发言称农民太困苦,毛主席发怒:发展重工业是大仁政

夜婉阅览过去 2024-10-31 13:38:38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与教育家,有着“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的美称。

抗战时,他为革命而奔走,组织统一战线,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担任政协委员,为人民而发声。

而他就是梁漱溟。1986年,已经93岁高龄的梁漱溟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还会对身边人感慨道:“他们已经故去十多年了,只留我一人太寂寞了。”

而梁漱溟口中的“他们”正是毛主席与周总理。作为满腹学识的大家,主席与总理也时常与他交谈甚欢。

然而梁漱溟却有一个毛病,那就是脾气很大,不仅是周总理,就连毛主席也被他当面顶撞。甚至两人还因为一件事大吵一架。

梁漱溟究竟是为何会与主席发生争执呢?这件事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当世大儒

梁漱溟,1893年出生在北京,先祖是元朝的贵族。

靠着祖传下来的基业,生活也算富裕,为了给孩子谋求出路,梁漱溟的父母坚持将他送入学堂念书。梁漱溟也十分聪慧,顺利考入顺天中学堂。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梁漱溟结识了许多革命人士,在他们的带领下,梁漱溟也加入了北京的同盟会支部。

毕业之后,梁漱溟选择成为了一名记者,在《民国报》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梁漱溟出色的文字功底也被总编看中,为此他还起了“漱溟”当做笔名,让其使用。

在革命的道路上,梁漱溟见识了不少流血与牺牲,为了让自己心平静下来,他找来一些佛教经典诵读,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梁漱溟逐渐成为佛教的信徒,并且还产生遁入空门的想法。

为此,他还开始以素为食,尽管这个念头被打消后,但是他吃素的习惯却保留下来。虽然梁漱溟在这段时间里十分沉迷佛教,但是文学创作并没有停止。

1915年,他以一篇《究元决疑论》震惊了许多文坛大家,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诵读过他的文章后,便将他请到北大任教。

在后来的时间里,梁漱溟又沉迷上孔孟之道,并且专门创办了一个研究所,重点研究孔子。后来学生运动爆发后,梁漱溟也不甘示弱,马上发表了《论学生事件》予以声援。

直到一次偶然机会,梁漱溟遇到了毛主席。1918年,在蔡元培先生的盛情邀请下,杨昌济也来到北大任职。

于此同时,杨昌济也将自己的学生带到北大的图书馆工作,而这个人就是毛主席。

作为当时有名的教育家,杨昌济的大名梁漱溟早有耳闻,两人短暂的相处后便结下深刻的友谊,而杨昌济的家也变成两人研究学问的场所。

当梁漱溟前去拜访杨昌济的时候,开门的正是毛主席。对梁漱溟可能只是一件小事,然而毛主席却记忆犹新,并且在延安时,毛主席还曾与斯诺共同谈论过这件事。

“那个时候我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图书管理员,每天都能碰到傅斯年、罗家伦这样的名人,但是他们都太忙了,没时间跟我这个管理员讲南方话。”

两人的第一次相见就在杨昌济家,但是这次见面并没有让双方熟悉起来,直到1938年,梁漱溟前往延安访问,才与主席结为挚友。

与毛主席交往

虽然梁漱溟与毛主席同岁,但是梁漱溟成名已久,在北大任教的时候,毛主席还只是图书管理员,所以在对待梁漱溟的态度上,主席一直尊称他为先生。

在杨昌济家中短暂的的见面后,两人也没有什么交际,直到1938年,梁漱溟千里迢迢访问延安,才与毛主席会面。

就在着短短十六天的讨论中,两人也成为密不可分的好友,甚至有时候一时兴起还会通宵达旦。而两人谈论的话题也十分重要,那就是革命胜利后如何建设新中国。

国家在两人的心中概念不同,他们的观点自然也大相径庭,受到传统的儒家思想,梁漱溟认为,武装斗争不可取,需要按照伦理本来来决定。

而毛主席却不这么看,只能进行革命才是正途。两人都持有自己的观点,坚持不下,谁都不准备让步。

到最后,还是毛主席打圆场:“梁先生与我的争论今天难分高下,这个结论还是留给下次再来决定吧。”

这次会面过后,梁漱溟也时刻关注着主席的动向,两人的争论也只是观点不同,对于革命,梁漱溟还是表现支持的态度。

抗战胜利后,为了避免国共之间发生内战,梁漱溟也十分而奔走,并且还参加了国共和谈,虽然他为和平提出了不少建议,但是都没有得到采纳。

在后来,梁漱溟与主席之间的观点之争也得出了结果,最终还是以毛主席的胜利而告终,看到新中国成立,梁漱溟也万分感慨。

新中国建立之初,十分需要人才来进行建设,毛主席也想到了赋闲在家的梁漱溟,为了邀请他出任新中国的职务,主席特意将他邀请到北京做客。

1950年,在毛主席与周总理的盛情邀请下,梁漱溟也从重庆赶到北京,并且还专门派出专车接他。

梁漱溟到场后,毛主席还特意讲道:“今日宴请梁先生,我们也统统素食,不为别的,因为要统一战线的嘛。”

主席的这一举动也让梁漱溟感到满满的诚意。并且当主席得知梁漱溟还没有住处,只能借宿在亲戚家中,毛主席便将他安排到颐和园内,以便两人进行交谈。

虽然两人的关系十分融洽,但是梁漱溟却是一个倔脾气,与毛主席交谈的过程中,两人也时常发生争吵,好在这只是观点上的问题,没过多久两人便和好如初。

这样上下级不分的交往能让双方相互交心,但是也容易出现问题,而梁漱溟也因为这点惹出了不小的麻烦。

当面争执

1953年,为了解决新中国发展问题,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一场政协会议。而梁漱溟也是其中一员。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梁漱溟一直研究中国的农村现状,为了得出更准确的数据,他也时常前往农村,并且一呆就是一个星期。

当他看到农村的生活依旧十分艰苦,梁漱溟便在心中发誓,一定要改变农村的现状,让农民们过上好日子。于是在会议上,梁漱溟便提出,应当将三农问题当做今后发展的重点。

“过去革命靠农村,如今胜利了,却开始建设城市,这对农村的居民太友好了。现在的工人可以说是生活在九天之上,而农民却在九地之下,如此差距更应该重视起来。”

对于梁漱溟的发言,第二天会议刚刚开始,毛主席便批评道:“当下发展重工业才是重点,发展农业只是小仁政。”

尽管这些批评是不点名的,但是梁漱溟十分清楚,主席的话是对自己说得,梁漱溟的本意是城乡发展差距不宜过大,以为毛主席误解了自己,梁漱溟便主动写信给主席解释。

然而这次与主席的私下会面却也不欢而散,双方还是谁也没有说服对方。

在后来的会议上,梁漱溟坚持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还说明了自己并不是反对总路线。但是他的观点还是遭到反对。

周总理甚至在自己的发言中专门提起梁漱溟的名字,然而梁漱溟的“文人风骨”却在此刻表现出现,他强列要求进行发言。

为了让他冷静下来,周总理特意将他的发言安排到第二日,谁料梁漱溟不仅没有冷静下来,甚至还说出“主席有无雅量”的话语。

尽管毛主席力挺梁漱溟继续发言,可是在其他人的表决下,梁漱溟只能离开。气不过的梁漱溟回家之后便将这件事讲给了自己家人。

原本想得到家人的赞同,不料大儿子梁培宽却直言不讳:“国家建设与个人情绪无关。”听闻此言,梁漱溟恍然大悟。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梁漱溟主动写了一封悔过书交给主席。毛主席却并没有将此事放在欣心上。

在会议结束以后,主席就下过定论,梁漱溟只是观点问题,不牵扯政治问题。这样也成功留住了梁漱溟委员的资格。

没过多久,梁漱溟便收到毛主席的回信,信件中这样写道:此前的工作待遇照旧,至于参加与否,梁先生自行决定。

在后来的时间里,看到农民的生活有了大改善,梁漱溟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目光是在有些狭隘了。

为了体现自己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梁漱溟还特意给自己的孙子起名“钦东”。

1983年,为了纪念毛主席,梁漱溟还特意来到韶山,参观主席故居,尽管已经是90岁的高龄,他还是泪流满面,思念友人之情达到了极点。

参考资料:

梁漱溟回忆与毛泽东的争论:我不应伤害他的感情.凤凰网

梁漱溟:乡村自治 让梦想变成现实.中国网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免责声明]

文章叙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0 阅读:103

夜婉阅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