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几十人,一年后平定河北,发展到几十万人,刘秀怎么做到的?

百年战争录啊 2025-02-06 16:30:12

公元23年十月,刘秀奉更始帝之命,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头衔持节,北渡黄河,来到河北。

当时,刘秀带着的,只有身边的少数随从,不过几十人。

然而,仅一年后,公元24年秋,刘秀已经基本平定河北,兵力发展到几十万人。

如此迅速的发展速度,在整个中外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刘秀,是怎么做到的呢?

九死一生的前景,一往无前的决心

前往安抚河北,是刘秀费尽心思,多方工作才争取来的任务。

刘秀,与其兄刘縯,在反抗王莽的斗争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而在绿林确立拥护帝王的对象时,刘縯呼声也很高。

所以,刘縯、刘秀兄弟,是更始帝及其手下将领最为防范、排挤的对象。

昆阳之战后,王莽的威胁大减,更始帝乃杀刘縯,刘秀伪装柔顺才勉强幸免于难。

然而,幸存下来的刘秀,即便表面上在更始政权中地位很高,但实际上仍然是更始君臣的重点防范对象。

而且,刘秀的本事,更始政权是很清楚的,他们也都极不愿意放刘秀外出,以免他“飞起来”。

刘秀是在刘赐的支持下,又巴结了一些人,才争取到了去河北的任务。

只是···去河北,是一个九死一生的任务!

1、力量悬殊。

虽然更始政权当时比较有号召力,但是,其在河北并没有什么基础,而且,更始帝也不可能给刘秀什么支持。

而当时的河北地区,各类心怀不轨的豪强众多,各类其他起义军也众多,兵力多着数十万,少者也有数万。

刘秀带着几十人,去“抚”一群有着数万,甚至数十万之众的各类武装,这不是九死一生是什么?

2、更始帝随时可以摘桃子。

即便你刘秀能搞出成绩,也是替更始帝打工呀。

更始帝能派你去,也能喊你回来。

所以,搞不好,你刘秀就会死在河北群雄之手,搞得好,你刘秀也要被更始帝收拾···

这就叫九死一生。

然而,刘秀依然全力争取这个九死一生的任务。

因为:留在更始政权中,刘秀这辈子也就这样到头了,而去河北拼一把,虽有“九死”,至少还能拼出个“一生”!

拼吧!

格局决定思路:人少志大

干得不好,被业绩淘汰,干得好,被老板摘桃子。

从逻辑的角度来说,刘秀这是个死局。

要打破逻辑上的死局,往往要靠格局和眼界。

就在刘秀渡河北上的途中,他的老同学、老朋友,给他带来了全新的格局和视野。

邓禹,是刘秀当年在长安游学时的同学。邓禹早早看出刘秀不是一般人,就与他亲密交往。

天下大乱,许多豪杰都请邓禹出来做事,邓禹都拒绝了。

此时,听说刘秀前去河北,邓禹立刻杖策北渡,来追刘秀。

见到刘秀,邓禹立刻分析了天下大势,并给刘秀指了一条看起来遥不可及的路。

1、靠更始政权的号召力去“抚”各路豪杰、起义军,是不切实际的。

大家手上都有枪,你更始军从来没有重创过他们,他们不可能束手而降。

2、更始政权不行!天下还会继续大乱!

当时,更始政权看起来有一点“共主”的样子,连赤眉也表示顺从了。

然而,更始帝和他手下的将军们,都是庸人崛起,胸无大志,如今富贵了都忙着享福,哪里能平定天下?

所以,天下的分崩离析,还在继续!

3、刘秀该如何做?

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后汉书.邓禹传》

招纳人才,取悦百姓,然后自己图取帝王之业!

说实话,大多数老板,听到这样的建议,都会觉得“太虚了”。

然而,对刘秀来说,他却很清楚老同学在说什么,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该怎么做了!

立德为先

论实力,就刘秀手上那边人,是不够看的。

然而,刘秀此时又有着看起来很“虚”,但却十分关键的优势。

河北的豪杰、起义军虽多,实力虽强,但也没有跨州占郡,实施统治。

所以,在刘秀渡河之初,只要他不去损害他们的利益,他们当时也不愿轻易与更始政权为敌。

而刘秀,正可以通过政治手段,实行惠政,树立威望,争取民心。

大司马秀至河北,所过郡县,考察官吏,黜陟能否,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吏民喜悦,争持牛酒迎劳,秀皆不受。——《资治通鉴》

如此,刘秀虽然军力依然不值一提,但他实际上却突破了死局。

1、赢得了人心。

当时的军阀,实力强劲者很多,以汉室宗亲自居者也不少,但不但却少有展现出安民治理才能的,甚至以劫掠为能。

刘秀的这种作为,展现出当时稀有的安民惠民之能,自然使他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得人心者得天下,从来不是虚言。

很快,刘秀因此获得了实际的力量。

2、大批人才汇集。

天下大乱,智能之士都在寻找明主。

此前在昆阳之战中,刘秀已经展现了自己超凡的军事才能;如今,在河北,刘秀又展现了自己安民惠政之能和延揽人才之心。

这样的人,才是能安天下,得天下之人!

因此,许多苦苦寻求明主的人才,纷纷投入刘秀之下:邓禹、耿纯、贾复、陈俊、马成、杜茂等,纷纷加入,使刘秀手下虽然人数不多,却人才荟萃!

3、为获得部分实力派的支持创造了条件。

当时的地方实力派中,诉求各有不同。

总体来说是:实力比较雄厚的豪强、起义军,他们希望在乱世中有所作为,或有自立之心,或有拥立某人之心;而实力相对不足者,则期待归附于明智而强大的力量,争取一个安身立命的良好归宿。

刘秀的气度、才能和口碑,自然为争取到部分实力派的支持,创造了有利条件!

4、降低了将来收降的难度。

许多实力比较雄厚的豪强、起义军,自然很难不战而降。

但是,由于刘秀的口碑,使他将来在挫败这些势力时,更容易收服这些势力,使之成为刘秀自己的力量!

总之,虽然刘秀兵力单薄,但是,他所表现出的才能、声望和抱负,已非其他兵多地广的实力人物所能比拟的了。

而刘秀能迅速壮大,正是因这个阶段所打下的坚实基础!

低谷中坚持,赢得“基本盘”

然而,自古创业,都不可能是一路平坦的。

很快,邯郸人王郎串通宗室刘林和赵地的豪强,占据邯郸,自立为天子,分遣将帅,移檄州郡。

一时间,赵地以北,辽东以奚的幽、冀二州大部归于其势力范围,在极短的时间内,王郎就成为河北地区最强的割据势力。

包括有众十余万的真定王刘杨,也起兵依附王郎。

王郎称帝,公开与更始政权为敌,自然欲刘秀而后块,传檄各地,有能擒刘秀者封十万户!

如此,刘秀瞬间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

刘秀势单力薄,为躲避王郎,北至蓟县。

上谷耿况、渔阳彭宠,他们都是当地实力派,只是实力有限,不能自立,但他们期待归附于明智而强大的力量,有个安身立命的良好归宿。

行至卢奴时,上谷太守耿况之子耿弇来投。刘秀以其非凡的人格魅力使耿弇折服,耿弇认为刘秀必能成就大事,便函请耿况也投刘表!

耿况与彭宠关系密切,耿况支持刘秀,彭宠也一起支持刘秀!

如此,刘秀算是有了两郡之兵的依靠!

然而,就在刘秀准备调两郡之兵反击王郎时,汉宗室刘接突然举兵响应王郎。

正在城内的刘秀从乱中冲出城门,与少数随从九死一生,逃了出来。

还好,信都太守任光仍然效忠于更始政权,于是,刘秀跑到信都,与之会合。

不久,邻郡和成的邳彤率军来投,而上谷、渔阳两郡之地也到来,刘秀有了精兵6000人,算是有了一点实力。

然而,即便如此,6000人,到底还是很薄弱。

而连遭挫折,刘秀也有些坚持不下去了。此时,属下多主张以6000人护送刘秀返回长安,不敢想要以此角逐河北。

只有邳彤态度坚决:“吏民歌吟思汉久矣”,人心在我们这边(惠政的好处)!王郎人数虽多,不过乌合之众,我们以两郡之兵必能破之!

刘秀终于下定决心:留下来,干掉王郎!

虚张声势,初战得胜

6000人,要与王郎抗衡,显然是不够的。

因此,一开始,刘秀想要去找一支叫“城头子路军”的力量。

城头子路军,有众二三十万,号称百万。当时,他们也归附了更始政权。

然而,任光劝阻:现在咱们就这么点人,你去找他,人家会听你的吗?最后反而会被别人所挟持罢了!

刘秀遂不再做此想,就依手上这6000人开打!

不过,虽然不能直接去找他们来帮忙,但是,他们也是更始政权的力量呀!王郎要对付的是更始政权,所以,正好可以拿他们来虚张声势!

因此,刘秀让任光做檄文,宣称大司马刘秀,率领城头子路军百万之众多,从东方来,联合讨伐王郎!

当时依附王郎的实力派,许多不过是因为王郎声势浩大,选择强者依附之罢了!

如今刘秀虚张声势,自然可以使许多原本“慕强”的势力改变立场,转投刘秀!

而在具体的作战方式上,刘秀也深知自己实际兵力不足,如果贸然直扑到邯郸城下,必然很快就会露馅!

因此,刘秀采取了虚张声势+“出攻旁郡”的方略,通过虚张声势,收降依附王郎的外围力量,改变实力对比后再图对王郎的决定性打击。

刘秀于黄昏时(视线不佳)进入巨鹿堂阳县,多举骑火,布蛮城外大泽以虚张声势。

堂阳县令惊恐投降。

随即,刘秀军就按照这个方法,又收降了几个县城。

此时,昌城人刘植聚众数千人在昌城响应刘秀,耿纯也带了2000余人来,刘秀声势渐大。

不久,刘秀又打下曲阳和卢努,部队增至数万人!

有了一定的实力基础,是“拉大资本”的时候了!

政治联姻,争取真定王

真定王刘杨,有兵十余万,在河北是举足轻重的一股力量。

这个人实力雄厚,个人也有一定的野心。

此前,刘秀实力实在太弱了,没有资本去联合他。

如今,刘秀连战连胜,实力渐大,也就有了资本去联合之。

刘秀派刘植去说服了刘杨。

然而,刘秀知道:刘杨此时愿意归附自己,不过是因为此时不过是他刘秀发展势头好,如果不能进一步拉拢,将来保不齐什么时候又会倒向王郎。

因此,刘秀决心再进一步!刘秀亲自去真定,迎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氏为妻,以巩固二人关系!

如此,刘杨归降,10余万人皆加入了刘秀军!

而在这一情况下,河北许多郡县也随之叛王来依。

如此,刘秀和王郎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再扫外围,稳步推进

然而,刘秀仍然不急于直接对王郎发起决战。

他继续推行先除羽翼,再击中心的策略。

刘秀先后攻取元氏、放子等地,又在鄗打破王朗部将李恽,在柏人击败王郎的大司马李育。

同时,耿况与彭宠也2发兵南下,连克逐郡、中山、清河、河间等地,并会和刘秀于广阿。

这时,更始帝派谢躬率军数万,也来帮助刘秀(实际上是企图夺刘秀之权),一起进攻王郎!

如此,刘秀对王郎已经取得了绝对优势!

现在,是决战的时候了!

灵活调整,事半功倍,轻取邯郸

如何彻底歼灭王郎?

刘秀原本的计划是:先攻取邯郸东北的重镇巨鹿,扫清邯郸外围,然后再图取邯郸。

相对应的,王郎的方略是:以坚固的巨鹿消耗刘秀,待其疲惫,发兵内外夹攻,一举破之。

战事一开始,似乎是朝着有利于王郎的方向发展的。

刘秀集结主力,急攻巨鹿。

然而,巨鹿守将王饶死守城池!

刘秀军围攻月余,不能破城!

这时,王郎认为刘秀已经兵疲,时机以到,遂派精兵万人来援,企图内外夹攻,一举击破刘秀!

王郎的方略,险些得逞!

王郎派来的这支精兵果然能打,刘秀初战失利,形式危险。

不过,关键时刻,上谷、渔阳的突骑突然杀出,猛烈冲击敌军,王郎军战败,刘秀军不给其喘息之机,连追十余里,斩首数千级,打破援军!

只是···巨鹿,依然坚守不下!

这时,耿纯提出:巨鹿坚固,难以打下,再打下去照样难克!而邯郸之敌刚刚派出的精锐援军刚被我所破,我们应该以主力急袭邯郸!刘秀采纳其策,除留部分兵力牵制巨鹿之敌外,以主力扑向邯郸!

果然,精锐刚刚被歼,邯郸方向之敌空虚,连战连败!

刘秀军很快就扑到了邯郸城下!

王郎请求以万户侯为条件投降,刘秀不许。

20余日急攻后,王郎部下开城迎刘秀军入城,王郎乘夜逃走,被王霸追杀!

如此,刘秀终于除掉了其在河北最大的对手!

用智不用力:驱逐更始势力

刘秀是以更始政权代表的身份来经略河北的。

更始帝想要借刘秀的才能平定河北,但却要确保河北为更始政权所有!河北,是要姓刘,但是不属于你刘秀,而是属于我刘玄!

因此,在刘秀击败王郎,打开局面后,刘玄决心换人!

刘玄封刘秀为萧王,令其回长安接受封赏,实际上是要刘秀交出河北兵权!

刘秀当然不会就范!

刘秀当然要斗争,只是···最好用智解决。

此时,更始帝派了一些人马进入河北,从实力的角度来说,刘秀的实力是强于更始死党的。

但是,如果双方火拼,刘秀即便取胜,消耗也不小,对刘秀不利。

因此,刘秀决心与诸将以智取之。

1、智除谢躬。

更始帝派谢躬率数万军来,收刘秀的兵权。

一开始,刘秀与谢躬合作,一起击败了王郎。

此时,刘秀与谢躬各率数万军,一起在邯郸,实力相当。

所以,谢躬不能除掉刘秀,刘秀也难以除掉谢躬。

两人分城而居。

刘秀拉拢谢躬失败,仍然对其笑脸相迎,称赞道:谢尚书,真吏也!

朴实谢躬因此对刘秀保持着信任。

后来,刘秀在镇压起义军时,调谢躬相助。

谢躬出兵后,吴汉等人袭取了他的城,而谢躬不知。

至谢躬战败而回,入城时,被吴汉等人袭杀!

谢躬死,其部队也被刘秀吞并!

2、幽州之争。

此时,更始帝派苗会为幽州牧,前来收取幽州。

刘秀让耿弇去幽州,以讨伐铜马等起义军为由,征发幽州十郡骑兵。

苗会此时尚未抵达幽州,乃停了下来,并以幽州牧的身份要求各郡不得应调。

这时,吴汉挺身而出。

他只带了20余人,跑去苗会的驻地无终。

苗会见吴汉只带了20余人,认为没有什么威胁,遂按照一般的礼仪出迎。

然而,吴汉以其勇武,趁机斩杀苗会,随即收编了群龙无首的苗会军队。

如此,刘秀铲除了更始帝的派来河北的官员,驱逐了更始政权的影响,走向了独立!

总体上,刘秀能轻易驱逐更始帝的势力,既是他的才能胜过谢躬等人,也是耿弇、吴汉等人才能胜过更始官员!人才,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智收铜马

王郎虽被灭,然而,河北地区的各起义军依然强盛,总数达百万之众!

刘秀在对付王郎期间,与起义军相安无事,但此时,既然要经略河北,自然要解决这些问题。

当时,各地起义军中,最强大的是铜马军。

刘秀认为:只要解决了铜马军,则其他各部都容易对付!

铜马军兵力有数十万,而且还算能打,刘秀要直接打,还未必打得过。

然而,刘秀看出了铜马军的致命弱点:缺乏稳定的后勤系统,以抄掠为生。

于是,刘秀率军靠近铜马军后,坚壁不出。

同时,刘秀不断攻击铜马军派出去抄掠的小部队。

一个多月后,铜马军粮尽,只好撤退。

刘秀在追击中寻找战机,接连击败之。

同时,刘秀又采取政治攻势:厚待投降的将领。

如此,铜马军悉数投降!刘秀封其主要将领为侯,并亲自骑马进入其营帐,慰问铜马军。

这个时候,但凡铜马军要杀刘秀,随时就能杀了刘秀!

然而,刘秀谈笑自如,嘘寒问暖。

铜马军本就是因为活不下去才起义的朴素农民,见刘秀如此,大为感动,安心接受刘秀的手边!

如此,刘秀的军事实力迅速增至数十万人,人称”铜马帝“!

自公元23年,刘秀率领数十人渡江到河北,至公元24年秋,刘秀已经有兵数十万,基本平定了河北!

这个效率,放眼整个历史,都是惊人的!之所以如此,主要就是因为刘秀当时遥遥领先的非凡才能!

在人数极少时,刘秀就确立了雄心壮志和基本战略。

开局时,他没有立刻开始增加兵力,而是以非凡的政治才能,施惠于民,延揽英雄,使自己在政治上、口碑上、团队素质上都早早建立了优势!

如此,在他最低谷的时候,当属下都认为最多是回到长安的时候,当地豪强邳彤指出人心归他,兵虽少,依然能击败王郎!

开战之初,刘秀虽兵力处于绝对劣势,但是,他采取”虚张声势+先扫外围“的战略,利用王郎所部虽众但实际缺乏凝聚力的特点,虚张声势,迅速收降、取胜,实力迅速壮大。

在连胜之后,又以政治联姻,争取到真定王的支持,从而实现了实力对比的根本转变!

在决定性作战中,在巨鹿久攻不破,而打援成功的情况下,刘秀能及时调整方略,直接主攻邯郸,一举解决王郎,这更是经典之作!

此后,抓住铜马军兵力大但没有稳定补给的特点,正面僵持+破坏其打粮部队+政治攻势,一举收服之,同样是非凡的军事战略能力!

政治上有安民之法,军事上有以最小代价取胜的方法,刘秀能复兴汉室,绝非偶然!

0 阅读:0
百年战争录啊

百年战争录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