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

近期,美国经济政策的两大核心动作引发全球关注:
美联储加息周期后的利率僵局与特朗普政府考虑暂停部分国家关税90天。这两项政策看似独立,实则交织成一场复杂的经济博弈。
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塞特4月7日透露,特朗普正权衡暂停关税的提议,而美联储则在3月会议中维持利率不变,承认“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加”。
这些动作背后,美国究竟在追求什么?
一、加息的本质:对抗通胀与经济过热美联储加息的核心目标,历来是抑制通胀与平衡经济增长。
根据财梯网与东方财富网的分析,当经济过热、就业市场饱和、物价上涨压力攀升时,加息可通过提高借贷成本抑制消费与投资需求,从而冷却经济。
2023年美联储激进加息至5.25%-5.50%,成功将通胀从高位拉回,但代价是经济增速从4.9%骤降至1.4%,显露“硬着陆”风险。
然而,当前美国面临更复杂的局面:滞胀隐忧。
3月美联储会议将2025年通胀预期上调至2.7%,同时GDP增速预测降至1.7%。
这意味着,传统加息逻辑在“高通胀+低增长”的组合下效力受限,政策制定者不得不权衡“抑制物价”与“避免衰退”的双重压力。
二、关税政策:特朗普的“经济核战”与华尔街的反击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近期成为争议焦点。
对冲基金巨头比尔·阿克曼直言,若4月9日全面实施对全球的报复性关税,将引发“经济核战争”,导致投资停滞、消费萎缩,甚至动摇美国作为贸易伙伴的信誉。
奔驰等企业已因汽车关税威胁调整在美销售策略,部分车型可能退出市场,而中小企业的成本转嫁能力更弱,加剧经济脆弱性。
暂停关税90天的提议,实则是华尔街与政府的博弈结果。阿克曼等人认为,暂停期可为谈判争取时间,吸引数万亿美元新投资,避免市场信心崩盘。
这一主张与特朗普此前将关税与TikTok交易挂钩的“极限施压”策略形成对比,反映商界对政策不确定性的强烈抵触。
三、加息与关税的联动:一场信心保卫战加息对抗输入性通胀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推高进口商品价格,加剧通胀压力。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坦言,关税是“通胀预期上升的重要因素”。若暂停关税,或缓解部分物价压力,为美联储争取政策调整空间。资本流动的跷跷板效应加息本为吸引全球资本回流美国,但关税战导致的贸易壁垒可能抵消这一优势。高盛报告指出,激进的贸易政策已迫使资本外流,黄金等避险资产价格飙升。暂停关税或可稳定投资者信心,避免美元信用进一步受损。政治与经济目标的冲突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重塑贸易规则,但商界与华尔街的反弹表明,单边主义可能反噬经济。美联储的利率政策不得不在政治压力(如特朗普要求降息)与经济规律间寻找平衡。四、未来展望:经济“软着陆”还是“地雷阵”?当前美国政策的核心矛盾在于:如何在不触发衰退的前提下控制通胀,同时维持全球经贸主导权。若暂停关税的提议落地,可能短期缓解市场焦虑,但长期仍依赖结构性改革。
美联储的降息预期(最快三季度)与“实物货币央行”的流动性收缩风险,则预示未来经济波动或加剧。
结语
美国的加息与关税政策,本质是一场对经济信心的争夺。
无论是华尔街的警告,还是特朗普的妥协,都凸显了全球化时代政策连锁效应的复杂性。在“核冬天”与“软着陆”之间,美国需要的不只是战术调整,更是对多边合作与市场规律的重新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