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佳作,一语双关,结尾更是意在言外

墨有云水心语 2024-11-13 06:10:37

生命就像一道风景,命运宛如一叶轻舟,生活如此多姿多彩,人生那般跌宕起伏。生命虽然极其短暂,可是一辈子却会认识很多人物、经历很多事情,也给人留下了没齿难忘的记忆。

消逝的画面、如烟的往事,令人感慨不尽;难忘的萍聚、真挚的友情、让人刻骨铭心。人生难得知音,更是聚散两难,尤其是在战乱年代,如果能与好友畅谈,实属不易。下面一起欣赏老舍的诗作:

沫若先生邀饮赖家桥

近现代:舒庆春

家山北望隔中原,相对能无酒一樽?

薄醉欲倾前日泪,红颜未是少年痕。

平桥翠竹清如水,晓日白莲香到根。

篱外桑麻诗境里,柴扉不掩傲朱门。

舒庆春,笔名老舍,著名文学家,他在抗战时期不顾妻子体弱、孩子幼小,毅然决然地离开济南、来到武汉,与郁达夫等人一起宣传和参加抗战,并成为当时文艺界抗敌协会的领导。

后来抗战形势严峻,武汉眼看就将难以坚守,老舍不得不转移到重庆。他在重庆工作期间,结识了很多新朋友,也遇到了不少老朋友,其中就有像郭沫若这样的大才子。

老舍和郭沫若经常诗文酬答,闲暇时光还会小聚一番。赖家桥乃是重庆地名,郭沫若当时在赖家桥附近办公。这首诗就创作于这一时期,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心境。

郭沫若比老舍大了6岁多,当时的地位也高于老舍,不过由于二人都是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彼此不仅惺惺相惜,而且他们的很多主张与观念都极其接近,所以彼此经常聊得非常投机。有一次郭沫若主动邀请老舍前往赖家桥小酌几杯,老舍便即兴写下了这首诗。

开篇表达出欣喜之意,“家山北望隔中原,相对能无酒一樽?”老舍的妻儿还在遥远的济南,他独自在重庆生活,由于音信难通,交通阻塞,诗人经常登高北望,心里既担心家人的安危,又感到愧对她们。

如此动荡不安的局面,诗人无法照顾家人,又不能亲自驰骋沙场,他只能忘我地工作,这样就可暂时让心情变得沉静。郭沫若请他喝酒,他恭敬不如从命,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切磋诗文、畅谈人生,也能增进彼此之间的友情。

“薄醉欲倾前日泪,红颜未是少年痕”,这两句刻画了好友欢聚时的场面。难得一见,首先就要畅饮几杯,然后再一边品尝当地的佳肴,一边叙说各自的境况和想法。等到酒过半酣,脸色微红,彼此更是无所顾忌地谈天说地。

他们虽然谈到了文学创作以及抗战活动,但是话题涉及更多的还是个人的境遇和感慨。生逢乱世,骨肉分离,前途未卜,生死难测,诗人不担心自己的安危,只是悲痛天下百姓们的艰难处境。说起那些伤心事,诗人便情不自禁地开始落泪。

颈联描写精彩,“平桥翠竹清如水,晓日白莲香到根。”诗人说赖家桥附近风光旖旎,翠竹丛生,一阵凉风拂过竹叶,便会发出宛如流水的声响。水塘里的一朵朵白莲,就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仙女,在和煦阳光的照耀下,更显璀璨迷人。

翠竹,暗喻坚韧不拔的风貌;白莲,比喻高雅不俗的人品。诗人在此采用了一语双关的写法,既生动地描绘了当地美景,又委婉地表达一种高风亮节,更体现出诗人当时的怡然心境。

“篱外桑麻诗境里,柴扉不掩傲朱门”,结尾意在言外。诗人微醺之后,诗兴大发,他注意到周围还住着一些田家,竹篱小院、栽桑种麻,柴扉不掩、笑傲朱门。这是一种恬淡、宁静的生活场景,或许也是诗人心中梦想的家园。

老舍酬答郭沫若的佳作,描写精彩,一语双关,结尾则意在言外。诗人仿佛在告诉郭沫若,虽然目前的形势依然动荡不定,但是他相信抗战终会有取得胜利的一天。等到那时,不仅好友可以经常相聚,家人能够团圆,而且华夏民族也将挺起脊梁,过上幸福生活。

0 阅读:4

墨有云水心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