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4月以来,中信信托就一直很烦恼,本来债主当得好好的,却被欠债的摆了一道,对方以股抵债,自己被逼无奈成了上市公司信质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所谓“身在曹营心在汉”,中信信托虽然占着大股东的位置,但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把股权变现,于是一直都在不停地找买家。
遗憾的是,两年过去了,至今还是无人问津,逼得中信信托只能再次公开叫卖。
近日,信质集团发布公告,中信信托又一次公开征集股权受让方,之所以用“又”,因为2023年6月中信信托就已经公开征集过一次了。
也许有人会说,有这时间,自己在二级市场都卖差不多了吧。
难,中信信托持有的股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一共26%,如果在二级市场慢慢卖,即使火力全开,两年都卖不完。
更重要的是,作为第一大股东,要是这么大张旗鼓地在二级市场减持,那股民还不得都慌了,信质集团的股价怕是经不住跌。
股价一跌,中信信托可套现的市值也就跟着大幅缩水,这恐怕不是中信信托愿意看到的事情,所以,只能在一级市场找买家,以协议转让的方式一次性解决。
其实,在灰鸽看来,中信信托要找的买家,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信质集团的实控人尹兴满家族就是最合适的接盘人选。
追本溯源,中信信托现在手上26%的股权,原本就是尹兴满当年卖给国资的,而且当时卖出去的价格不低,现在低价买回来,等于做了个T,赚大了。
2016年,上市公司的名字还是信质电机,尹兴满为了给上市公司寻找业务增量,与北航无人机项目达成战略合作,要把无人机业务注入上市公司。
对方是国有资产,按常理,上市公司只要拿现金买过来就行了,谈好了价格,最多也就走个拍卖的过场。
然而,蹊跷的是,无人机业务还没落地,尹兴满却和北航谈起了股权转让的交易,而且很快就签订了协议并完成了过户。
2017年4月,北航旗下西藏长鹰天启受让了尹兴满26%的股权,每股23.6元,尹兴满成功入账24亿。
不过,尹兴满家族持股比例太多,即使卖了26%,都还有约30%的股权,仍然还是实控人,北航花了24亿,也只是个财务投资人的角色。
转让完成后不久,信质电机更名长鹰信质,同时,以4.5亿现金收购了无人机业务51%的股权,无人机业务正式并入上市公司。
然而,无人机业务的发展却大大出乎外界的预料,根本无法支撑起双主业的战略构想,于是2020年,无人机业务又被尹兴满卖了,重新回归到老本行汽车电机业务。
当然,上市公司剥离不良资产也是正常操作,但奇怪的是,与此同时,第一大股东西藏长鹰天启也跟着债务暴雷了。
长鹰天启获得股权后,就把股权质押给了中信信托,提走了15亿的现金,但到了该回购质押股权的时候,长鹰天启却没动静了。
没办法,中信信托只能把这个事情推上法庭,然后,长鹰天启股权就被司法冻结并挂网拍卖,可是拍卖无人问津,直接流拍了,最后,中信信托只能接受了股权划转,以股抵债15亿,就成了信质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我们大概算一算账,尹兴满套现24亿,肯定是得利者,而北航花了24亿,最后却只抵债15亿,相当于硬亏了9个亿,这到底是投资失算还是刻意助攻,恐怕没人知道了。
看起来,好像尹兴满策划了一场伟大的操盘,但实际上,尹兴满不只是个资本高手,也是个技术大拿,信质集团就是尹兴满一手搞起来的,算起来这份家业也有30多年了。
尹兴满是浙江台州人,1974年毕业于临海有名的杜桥中学,可惜那个年代他没有机会上大学,毕业后为了谋生就自学修理电机、电器,还开了个铺子。
生意很好,收入也不错,但在那个年代这属于踩线了,看在尹兴满有技术的份上,就把他收进了农机厂。
直到1979年,个体工商户合法了,尹兴满立刻注册了营业执照,开了一家五金修理店,既修理也销售,还自己组装一些小电器来卖。
生意越做越大,尹兴满很快攒够了第一桶金,1990年,租了几间厂房,就创建了椒江前所汽车电机厂,也就是现在信质集团的前身。
“信质”这个名字则是2006年才改的了,诚信、质量,放在任何行当都是通行法宝,尹兴满就靠着这两点,在2012年成功敲开了A股的大门。
如果仅从账面数据来看,上市12年来,信质集团算得上步伐稳健,累计挣了24亿利润,平均年利润能达到两亿。
不过,分红上小气了点,累计12次分红,总额才3.22亿,只占了总利润的13.4%。
当然,分红少,圈钱也不多,从来没有增发过,只在IPO时募资4.9亿,相当于产出是投入的5倍,光是这个数据比例就已经比很多上市公司强了。
只是,不错的盘面并没能换来不错的二级市场支撑,近几年来,信质集团的股价基本都一直处于低位,不温不火。
在此背景下,才有了中信信托找下家困难的尴尬,如今这第二次公开叫卖到底能否顺利找到买家,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