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百姓对食品安全越来越关心,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同时国家也围绕水产养殖、水产品药残出台了很多政策。
根据国家近5年例行监测结果显示,全国范围内鲫鱼、鳊鱼、加州鲈、黑鱼、牛蛙、黄鳝、大黄鱼等品种平均合格率均偏低,每年上半年农业农村部都会组织制定了《2024 年国家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2024年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也对“六条鱼+牛蛙”药残突出问题攻坚治理明白纸”进行宣发。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各省市县高度重视水产养殖重点问题品种药物残留,结合本地实际,精心组织,迅速行动,扎实推进水产养殖重点问题品种药物残留攻坚治理工作。
作为水产养殖最发达的区域,广东省在水产品药残治理方面的动作也比较大,工作做得也比较细,尤其是佛山地区力度最大。这几年,顺德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开展重点品种水产品药物残留治理行动,通过多项措施全方位保障流通环节水产品质量安全。

接下来佛山市场监管部门还会持续规范经营秩序、 重点监管水产市场,并且严格执法落实监管责任。同时顺德市场监管部门将积极与农业农村部门保持沟通协作,进一步加强信息共享,通过引导农贸市场向具备承诺达标合格证的种养殖户和鱼中进货,进一步加强“产销合作”,实现种养殖环节和销售环节有效联动,打通全链条治理。

春节前一周,佛山市农业农村局在全市开展严厉打击水产养殖重点问题品种药物残留超标专项执法行动,本次行动聚焦大口黑鲈、乌鳢两个重点品种,市区镇街三级联合,抽取部分主产镇街开展执法检查行动,检查对象覆盖养殖户,收购主体和第三方检测机构。

下一步,佛山市农业农村局专项执法队伍将聚焦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认真对照和汲取兄弟省市的教训和经验,严厉打击水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涉嫌违法犯罪行为,争取办一批涉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大案要案,做到“打击一个、震慑一片”。
作为水产品的生产者,在水产品质量安全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水产养殖户应该如何采取以下措施确保质量?
1. 管好水质
定期监测:定期检测水质,确保pH值、溶解氧、氨氮等指标符合标准;避免使用受污染水源,防止工业废水、农药等有害物质进入养殖水体。
2. 科学投喂
优质饲料:选择营养均衡、无污染的饲料,避免使用劣质或过期产品;根据养殖品种和生长阶段,控制投喂量,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
3. 疾病防控
预防为主、合理用药。定期消毒养殖设施,保持环境清洁,减少病原体滋生。;使用合法药物,严格遵守休药期,避免药物残留超标。
4. 规范管理
详细记录饲料、药物使用及水质监测数据,便于追溯和管理;定期参加培训,掌握最新的养殖技术和质量安全管理知识。
5. 产品检测
定期检测:定期送检产品,确保符合安全标准。
6. 市场政策
关注市场和政策:关注市场动态和消费者反馈,及时调整生产策略;及时了解并遵守相关政策法规,确保合法经营。
简单总结起来就是,水产养殖户要选择好的投入产品,通过科学管理和规范操作,确保养出来的鱼虾蟹蛙质量安全,同时关注环境保护和政策变化,提升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