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唇枪舌剑的年代里,资本主义国家的媒体,曾经有一个十分令人哭笑不得的“致胜法宝”——苏联“共妻”的谣言。
苏联说民主文明,会有资本主义媒体跳出来说:“你共妻”!
苏联说世界和平,也会有资本主义媒体跳出来说:“你共妻”!
反正不管苏联说什么,每当资本主义媒体感到有压力的的时候,通常都会“炒冷饭”,把苏联“共妻”的这个谣传拿出来恶心苏联。搞得苏联对此真是烦不胜烦。
那么所谓的苏联“共妻”,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世纪“人才”赫瓦多夫要搞清楚这一则谣言,就必须清楚事件发生时俄国的社会背景,不然大家还真很难理解这件事背后的“脑洞”。
1917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之后,国内出现了两个政权:一个临时政府;一个是苏维埃政权。
这种情况在俄国历史上可不多见。因为俄国本身就是一个靠武力扩张而成的国家,本身就存在一些“消化不良”的后遗症,这两个政权一对立,可以想象他们国内的形势有多混乱。
那些本就不服俄国的如乌克兰人等,忙着搞独立。而有心维护俄国统一的苏维埃政权和临时政府,这个时候又打做一团。俄国整个国家几乎完全乱了套了,各种主张到处流传,种种闹剧几乎每天都在各地上演。
不过风浪越大,鱼越贵。越是混乱的条件,越能够让脑洞足够大,胆子足够大的“人才”发挥自己的表演。
而我们今天的故事主角赫瓦多夫,毫无疑问应该是那个时代顶尖的“人才”之一。
赫瓦多夫本是莫斯科一家布厂的老板,在那种混乱的年月,啥生意都不好干,开工厂搞实业更是难上加难。
既然卖布不挣钱的话,那该怎么办呢?
聪明的赫瓦多夫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总结出了一条重要人性弱点:人之大欲,唯性与钱!如果能够通过科学的手法加上先进的理念,把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再依托时代主题对其深度赋能,那不就能够在爽的同时,还能兼顾到赚钱了?
赫瓦多夫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他在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就把自己的想法,跟当时俄国很多人都在传但其实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其中精髓的“公有制”结合到了一起,私自以苏维埃政权的名义,在莫斯科张贴了所谓“女性公有化”的告示。
赫瓦多夫在这张告示中,先是装模作样地对资产阶级进行了批判。随后他话锋一转,就转移到了人类发展的大事上来了!
赫瓦多夫在告示里说;腐败的资产阶级由于养尊处优,身体里保留了很多人类优秀的东西,资产阶级固然应该腐朽下去,但是他们体内优秀的东西,却应该通过科学的方式予以保留。为了人类综合素质的正确发展,从1918年5月1起,莫斯科所有17~32岁的女性将被“公有化”,由他赫瓦多夫领导的无政府主义委员会管理。
赫瓦多夫可不只是说说而已!他对女性“公有化”是真下过功夫仔细规划过的。他在公告中制定了19条规则,看样子是真打算长期经营女性“公有化”这一“事业”的。
他特意在莫斯科郊外搞了三间房子,把那儿命名为“社员之爱”,两边的小房间是员工宿舍,而中间的大房间就是“战斗场所”。
为了经营这个“社员之家”牟利,赫瓦多夫也明显是深思熟虑过的。他制定了女性“公有化”的19条规则,对工人和社员的所谓“权益”,以及“社员之爱”这个地方的长期运营都有相当完善的规定。
比如在社员和工人的“权益”方面,他规定只要有相关组织开出来的《无产者证明》,每周就可以到“社员之爱”享受3次战斗,每次时长为3个小时;不过战斗的对象是不能指定的,因为被“公有化”的女性之前的丈夫,依然享有对妻子的“优先权”,只有不同意妻子“公有化”的那些丈夫,才会失去这种“优先权”。
一个星期有3次战斗机会,一次战斗时长为3小时,如果排除部分“老色胚”的话,这个次数和时长对于一般男性来说,应该算是够用了。
从某种角度来说,当时的莫斯科男性只要加入了赫瓦多夫的组织,就基本达到“战斗自由”的地步了。
有这种“好事儿”,人家收点钱不过分吧?所以赫瓦多夫就又规定,凡是通过《无产者证明》加入他组织的社员或工人,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工资的十分之一交给他;而且还是按月收取,不交就立刻停止“战斗权利”。
如果没有资格《无产者证明》,又想加入赫瓦多夫的组织,那又该怎么办呢?
放心!赫瓦多夫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他不会为难每一个想加入自己组织的人。
如果没有《无产者证明》,每个月只需要交100个卢布,也能成为他的“会员”,享受一星期战斗3次,每次时长3小时的待遇,而且为了表示“公平无歧视”,掏100卢布加入的“会员”,同样是按月缴纳费用,逾期不交也立刻停止“战斗权利”。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问:赫瓦多夫收这么多钱,就没有人问用来干啥了吗?
关于这个问题,人家赫瓦多夫早就想到了!
赫瓦多夫在收钱之前就已经规划好了,这么多人在一起战斗,一旦女方怀孕,最后的“战斗成果”属于谁,肯定是不好说清。
所以他收这些钱,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为了给未来出生的孩子们存着,用来当做把他们养到17岁时的养育还教育的资金。
你看,这么一来是不是就合乎逻辑,毫无破绽了?所以赫瓦多夫的告示贴出去之后,几乎立刻就收到了不少人的响应。
他在莫斯科郊外的那间“社员之爱”行宫,每天都是“炮声隆隆”,到处充斥着娇啼婉转之声。而这些让人面红耳赤的声音,无疑又是赫瓦多夫最好的广告。
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赫瓦多夫不但赚到了大量的金钱,甚至他自己也加入到了战斗行列,一边“战斗”一边大发横财。
只不过赫瓦多夫这个“生意”,真能如他规划的那样“可持续发展”吗?
东窗事发当时的俄国虽然很乱,搞东搞西什么奇奇怪怪的人都有,但莫斯科的苏维埃政权只是很忙,而并不是眼瞎。
赫瓦多夫张贴公告的时候,本来他们觉得这种离谱的事情,谁的脑子坏掉了会去响应?所以他们刚开始的时候,就没把赫瓦多夫的公告当回事儿。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赫瓦多夫的公告贴出去之后,有他自己的组织无政府主义委员会做榜样,此后居然响应者甚众!以至于很多人都对莫斯科郊外的“炮声隆隆”,产生了不小的疑问。
苏维埃政权在发现事态严重之后,立刻派人把赫瓦多夫控制了起来,并组织法庭对他进行审判。
然而前面也说了,当时俄国人对“公有制”都是如雷贯耳,但是对其中的细则大多数人却并不清楚。于是在审判赫瓦多夫的过程中,法官们也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虽然有几个法官主张重判赫瓦多夫。但是摆在眼前的事实是,赫瓦多夫并没有强迫谁,大家都是自愿加入他的组织的。甚至从赫瓦多夫组织成员的角度来说,他也没有欺骗过谁;每个人在他的“社员之爱”营业期间,都享受到了每周3次,每次3小时的“权益”。
虽然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赫瓦多夫应该有好几条适合重判的罪行。但是大家要明白,那会儿可是1918年,赫瓦多夫这种“骚操作”,大家别说听过,甚至想都没人敢想过。
所以法官们争吵了半天之后,职位最高的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认为:在赫瓦多夫的这次事件当中,主要原因是社员们对“战斗”过度痴迷,暴露了他们身上残留的资本主义享乐特性,所以他们才会身陷这种丑事当中。而赫瓦多夫虽然本身也不干净,但没有社员们的“自甘堕落”配合,显然他啥事儿也做不成!
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觉得,赫瓦多夫所谓的“社员之爱”活动应该叫停,赫瓦多夫收到的所有钱财也应该予以充公处理,但是赫瓦多夫本人却谈不上有什么罪过,应该当庭予以释放。
法官的意见提出后,当庭的法官和民众中,都有人当场表示反对。但是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是什么身份?稍微熟悉点苏俄历史的都知道,她上边可是真有人。
所以尽管当庭的法官和民众(尤其是女性),都表示强烈反对,甚至还有人拿臭鸡蛋烂土豆之类的东西扔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和赫瓦多夫,但是赫瓦多夫还是被宣布无罪释放了。
这就为后来这件事情传成苏联“共妻”,提供了一个相当大发挥的空间。
赫瓦多夫虽然因为极度超越时代概念的“骚操作”,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但是他也没能活下来。
你想,那么多人被他忽悠着把自己的妻子或女儿拿来“共享”了一个多月,后来才发现他这么做只是为了“做生意”赚钱,即使法律奈何不了他,这些人能容他活下去吗?
赫瓦多夫刚刚被释放不久,他就被曾经被忽悠的无政府主义社员,“打闷棍”给弄死了。
按理来说,这事儿是不是应该就结束了?才不是呢!这事儿只是才刚刚开始而已。我们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而且所有的“坏事”当中,有关于男女关系的一定是传播最快,传得最远,传得最经久不衰的那种。
比如提到我国的《水浒传》,很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哪位英雄好汉,而是劝“大郎喝药”的潘金莲。
这是人类的本性,甚至超越了国家和地区文化的限制。
赫瓦多夫死后,关于他的“社员之爱”营业时种种“激烈战况”的传闻不但没有消失,而且很快就传播到了西方国家。
你想,在丈夫知情的情况下,成规模地公开享受“人妻”,甚至还涉及多人“群战”……这种堪称“传奇”的事情,即使是在今天也能霸占世界媒体的热榜很久。那个大部分人只靠报纸和口口相传传播信息的年代,这个话题传得有多火爆,也就意味着传得有多离谱。
毕竟是讲故事嘛,很多人都会忍不住根据自己的喜好加点“料”。这件事情在西方国家传播一段时间之后,几乎就完全变了样,各种版本都有。
由于苏联当时还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资本家们对它的存在普遍感到不安。所以在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媒体,纷纷开足了马力,在这件事上大作文章。
标题那是怎么惊悚怎么取,内容那是怎么火爆怎么编,反正当时绝大部分读者根本没有探究真相的实力。于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西方国家都把赫瓦多夫写的那份假公告,当成苏联的政策走向来解读,说苏联以后要普遍实行女性“公有化”制度,完全颠覆家庭和伦理。
前面说过了,当时苏联是唯一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于绝大多数人人来说,它的体制和发展方向都是陌生的。所以苏联要搞女性“公有化”的这些传闻,不但让很多人信以为真,还搞出来不少“亲身经历”者出来,向大家“现身说法”。搞的别说西欧国家的人信以为真,甚至连苏俄国内的一些人都犯嘀咕了。
当时英国的著名作家戈尔别尔特·韦尔斯,为了弄清楚苏联到底会不会对实行女性“公有化”制度,专门跑到莫斯科访问了列宁。
而列宁也借着这个机会,通过戈尔别尔特坚决地向西方国家表示,苏联从来没有下过那样的公告,所谓的“共妻”纯属是资本主义媒体在胡编乱造抹黑苏联。
虽然戈尔别尔特把列宁的回答写进了自己的书里,但是造成的影响力却比较有限,这个谣言并没有平息。
结语赫瓦多夫搞出来的这场闹剧,不但让苏联在舆论上吃尽了苦头,对苏联的内部政策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在这一则谣言开始传播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对整个社会都实行了非常严格的“去色情化”改造。
当时不但报纸和杂志上不准提与男女之事相关的话题,就连涉及到男女之事的书籍都被大量处理掉了。
最夸张的是三十年代的时候,男女恋爱必须正规且符合程序,一旦发生多角纠纷,就很有可能会有人被抓去坐牢。
假如处在那个年代,现在所谓的“海王”几乎十有八九都会被关进去。
赫瓦多夫搞出来这出闹剧虽然本身不算大事,但是对苏联的影响却十分深远。甚至直到现在西欧国家的一些人,仍对苏联当年搞女性“公有化”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