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甘肃一刑场上,革命者陈斌声嘶力竭大喊:家里有狗,快回家

雾意岛与 2024-11-10 22:18:37

1947年甘肃一刑场上,革命者陈斌声嘶力竭大喊:家里有狗,快回家

1947年春天的一个清晨,甘肃庆阳的刑场上,聚集了成百上千的群众。国民党军队将一批被捕的共产党员押解至此,准备公开处决。在押解队伍中,一位浑身伤痕的年轻革命者陈斌,突然看到人群中几个熟悉的身影。他知道,那是组织派来营救他们的同志。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斌却做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举动:他拼尽全力挣脱束缚,对着人群声嘶力竭地喊道:"家里有狗,快回家!"这句看似毫无关联的话语,究竟暗藏着怎样的玄机?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这位革命者为何要发出这样的警示?而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

一、意外与背叛

1947年2月下旬,胡宗南部队占领甘肃庆阳后,立即在城内展开了地毯式搜查。庆阳地下党组织早已接到情报,将重要文件转移至城北一处偏僻的民宅内。这座宅院原是一位姓张的老商人的住处,因其长年在外经商,宅院便闲置了下来。地下党通过关系以低价租下此处,对外以开设私塾为掩护,实则作为秘密联络点。

陈斌作为庆阳政府的一名普通文书,每日按时上下班,看似与寻常公务员无异。实际上,他是我党安插在国民党政府内的一名情报员,负责传递敌军动向。这座宅院便是由他一手布置,院内暗设了多处隐蔽的地下室与暗道,以备不时之需。

2月28日深夜,一批地下党员陆续抵达这处据点。当时的庆阳城内军警盘查严密,所有人都是化装成商贩、乞丐,甚至是清道夫,才得以平安抵达。这批同志中,有区委书记张明、组织部长李文、宣传部长王志等重要骨干。

3月1日午夜,陈斌正在院内值夜。突然,院外传来三声轻叩,这是组织内部约定的联络暗号。陈斌走近门口,听见外面有人用方言低声说道:"老四来了,家里的粮食送到了。"这正是送粮接头的暗语。

然而,就在陈斌开门的一瞬间,十几支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他。原来,送粮的暗号被叛徒何玉林泄露。何玉林此人原是地下党的交通员,因在一次任务中被俘,经不住酷刑,叛变投敌。而另一名叛徒谷老四,则是何玉林发展的下线,两人借着熟悉组织内部情况的便利,带领国民党特务摸清了这处据点。

陈斌见势不妙,立即高声示警,但为时已晚。国民党军队早已将整座院子团团围住,安排了一百多名士兵把守各个出入口。地下室内的同志虽第一时间醒来,但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最终还是难逃被捕的命运。

就这样,包括陈斌在内的十二名地下党员被押往庆阳监狱。这批被捕的同志中,除了区委核心成员外,还包括负责联络的交通员吴涛、医务工作者刘芳、以及几位新发展的地下党员。这是庆阳地下党组织建立以来遭受的最严重的一次损失。而在押解途中,陈斌终于看清了混在特务队伍中的何玉林和谷老四。两个叛徒低着头,不敢与陈斌对视。

这次意外的背叛与被捕,不仅打乱了地下党的工作部署,更为后来的营救行动埋下了危险的伏笔。

二、残酷的审讯与反抗

押解至庆阳监狱后,国民党特务将十二名地下党员分别关押在不同的牢房内。为了防止他们串供,特务处还特意将关系密切的同志隔得最远。陈斌被关在最里间的死牢,这是一间不足六平方米的暗室,没有窗户,只在顶部开了一个巴掌大的透气孔。

国民党特务对陈斌的审讯最为严厉。作为政府机关的内部人员,特务认定他掌握着大量的情报。审讯从深夜持续到黎明,特务轮番上阵,采用了老虎凳、竹签、电刑等多种酷刑。然而,面对百般折磨,陈斌始终咬紧牙关,没有透露半点组织信息。

在隔壁牢房的区委书记张明,虽然年过五十,却表现出惊人的意志力。特务用烧红的铁钳夹他的手指,逼问地下党的经费来源和武器储存地点。张明只是冷冷地说:"我是共产党员,你们休想从我嘴里问出什么。"

女党员刘芳的遭遇更为悲惨。特务不仅对她实施酷刑,还以侮辱人格的方式进行折磨。但这位年轻的医务工作者始终保持着革命者的骨气,即便在最痛苦的时刻,也未向敌人屈服。

就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下,狱中的同志们仍想方设法互相联系。他们发现,牢房的下水道暗沟是相通的。于是,他们将馒头捏成小纸团大小,里面裹着用草木灰写的字条,通过下水道传递消息。这些信息大多是互相鼓励的话语,有时还会传递出狱外的最新动态。

一次,陈斌收到了一个特殊的纸团,上面写着:"组织正在设法营救,但有重兵把守,暂时无法行动。大家要坚持住。"这个消息在狱中秘密传递,让所有被关押的同志都看到了希望。

然而,这个希望很快就被打破。一名看守发现了地下党员们的联络方式,立即报告了上级。特务处随即采取了更加严密的防范措施,不仅封住了下水道,还加派了看守力量。

此时的胡宗南已经对审讯工作失去了耐心。他认为,既然撬不开这些共产党员的嘴,不如将他们处决,以儆效尤。但是,他的幕僚提出了一个更阴险的建议:在行刑时设下圈套,引诱前来营救的地下党员。

特务处随即开始布置这个阴谋。他们故意放出消息,说要在三天后的清晨,在城东校场公开处决这批共产党员。同时,他们还暗中安排特务打入群众中,密切注意可疑人员的举动。

就这样,在狱中度过了整整五天的地下党员们,将面临着最后的生死考验。而此时的陈斌,已经从送饭的狱卒的只言片语中,察觉到了敌人的阴谋。

三、营救计划与陷阱

消息传到庆阳地下党组织后,妇女部长李叶立即召集剩余的同志们开会研究营救方案。作为一名在庆阳生活多年的老党员,李叶深知此次营救行动的凶险。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利用当地即将举行的春季庙会作掩护,在行刑当天发动群众性营救。

为了确保计划万无一失,李叶派出多路人马打探情报。通过当地摊贩的观察,他们发现特务处在城东校场周围部署了三道警戒线。外围由便衣特务混在群众中监视,中层是荷枪实弹的士兵,内圈则是专门负责处决的行刑队。

营救小组分成三个部分:第一组由十名身手敏捷的年轻党员组成,他们化装成劳工,携带农具混入人群;第二组由八名女党员扮成赶集的农妇,分散在不同位置;第三组则由李叶亲自带领,藏在校场附近的一座废弃祠堂内,准备接应。

当地的群众也在暗中提供帮助。一位姓王的老中医将自己的药铺作为临时联络点,为营救小组提供情报传递的场所。城南的马车店老板则准备好了几辆马车,以便营救成功后快速撤离。

然而,就在行动前夕,一个意外的发现打乱了整个计划。李叶的联络员在送信时发现,城东校场周围不仅有特务处的人,还有许多可疑的便衣在暗中活动。这些人举止异常,明显不是普通群众。更令人担忧的是,在通往城外的几条主要道路上,都埋伏着荷枪实弹的士兵。

经过仔细观察,李叶意识到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特务处故意将行刑地点选在城东校场,就是想利用开阔的地形,方便他们实施包围。一旦营救行动开始,埋伏的部队就会立即合围,到时不仅救不出同志,反而会让更多人员陷入险境。

但是,营救计划已经不能取消。一来时间太紧,无法重新部署;二来这可能是最后的机会。李叶决定改变策略,让营救小组分散潜入人群,寻找合适的时机再行动。她特意安排了几名同志,混在围观群众中接近行刑队,希望能找到战机。

行刑当天清晨,大批群众涌向城东校场。特务处刻意没有驱散群众,反而放任他们聚集。在人群中,营救小组的成员按照预定位置就位,等待行动信号。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在人群的各个角落,都藏着手持武器的特务。

当押解队伍出现在校场上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被捕的地下党员身上。此时的陈斌,已经看出了敌人的意图。他看到了人群中李叶和其他同志焦急的眼神,也注意到了四周埋伏的特务。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必须做出一个决定。

四、生死抉择与暗语

在这危急时刻,陈斌突然挣脱束缚,高声喊道:"家里有狗,快回家!"这句看似毫无意义的话语,实际上是地下党内部约定的最高级别警告暗号,意为"有埋伏,撤退"。这个暗号源自1946年冬天的一次意外:当时一名交通员因为家中突发火灾,急匆匆跑回家中,恰好躲过了敌人的搜查。从那以后,"家里有狗"就成了组织内部表示危险的隐语。

陈斌的这声呐喊立即引起了特务的注意。行刑队长马上命令士兵用枪托击打他,但陈斌仍然不断重复着这句话。混在人群中的李叶立刻明白了这个信号的含义,她迅速打出手势,示意同志们立即撤离。

就在营救小组成员开始悄悄撤退的时候,特务处的人已经按捺不住,开始在人群中抓捕可疑分子。一时间,校场上混乱不堪。普通群众四散奔逃,而埋伏在暗处的特务也纷纷现身,企图抓住营救人员。

在这片混乱中,陈斌又做出了令人意外的举动。他突然扑向站在身边的叛徒何玉林,死死抱住他的双腿。何玉林一个趔趄,摔倒在地。这个举动不仅吸引了特务的注意力,还造成了行刑队的混乱,为营救小组争取到了宝贵的撤退时间。

区委书记张明见状,也立即带头高喊:"共产党万岁!"其他被捕的同志纷纷响应,高声呼喊革命口号。这些声音在校场上此起彼伏,进一步加剧了现场的混乱。特务处的人手忙脚乱,一时不知该先处决犯人,还是追捕可能潜入的营救人员。

在这短暂的混乱中,李叶带领的营救小组成功撤离。他们分散潜入城中的各个角落,通过预先设置的安全屋和地下通道,逐步转移到城外。特务处虽然在城门处设置了关卡,但由于撤退及时,营救小组的成员最终都安全脱险。

而在校场上,陈斌和其他被捕的同志仍在继续高喊口号。特务处的人终于控制住局面,开始执行处决。在临死前的最后时刻,这些革命者仍然保持着坚定的姿态。陈斌望着已经空荡的人群,脸上露出了释然的表情。他知道,自己用生命换来了同志们的安全撤离。

这次事件过后,特务处才意识到自己的圈套已经被识破。他们搜查了整个庆阳城,却再也找不到一个地下党员的踪迹。而"家里有狗"这个简单的暗语,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当地地下党组织作为最重要的警示信号使用。这个看似普通的农家俗语,承载着革命者生死相托的信任,也记录着那个特殊年代的生死抉择。

五、革命精神的传承

城东校场的事件过后,庆阳地下党组织进行了重要调整。李叶接替牺牲的张明,担任了新一任区委书记。为了纪念牺牲的同志们,组织在城外的山林中设立了一处秘密的纪念地,用十二棵青松代表牺牲的十二位同志。

李叶带领剩余的党员,开始重建被破坏的地下组织网络。他们首先联系了陈斌生前发展的十几名党员,这些人大多是政府机关的普通职员。通过这些同志,组织重新建立起了政府机关内部的情报网。同时,他们还在城郊的纺织厂和油坊中发展了一批产业工人,为地下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

1947年春,组织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件。写信的是城东校场事件中幸存的群众,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在城郊建立了一个互助组,专门照顾烈士家属。这个互助组由烈士陈斌的邻居王大娘牵头,成员多是当年目睹处决场面的群众。他们轮流照看烈士的老人和孩子,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时期。

同年夏天,组织发现了一个意外收获。在清理陈斌原来的住所时,党员们在屋檐下发现了一个铁盒。盒子里装着陈斌详细记录的地下党员发展计划,以及一些重要的组织文件。这些文件为重建组织网络提供了重要参考。更重要的是,文件中还记录了一些潜在的革命同情者名单,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组织的重要支持者。

到了1947年秋,庆阳地下党组织已经恢复了元气。新发展的党员人数超过了五十人,其中包括多名在政府机关工作的职员,以及一些在工厂做工的产业工人。组织还在城郊建立了三个秘密联络点,分别设在油坊、布庄和药铺中,负责传递情报和转移人员。

为了避免再次遭受大规模破坏,新的组织架构采取了更加分散的方式。党员们被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只知道自己的直接联系人,不清楚其他小组的情况。这种组织方式虽然在效率上有所降低,但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到了年底,组织开展了一次特殊的纪念活动。在城东校场事件一周年的那天,党员们分别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默默地放下一支白花。这些白花看似随意摆放,实际上正好组成了一个暗号:这是陈斌生前最后使用的那句"家里有狗"。

1948年初,组织收到了一份来自上级的表彰信。信中高度评价了庆阳地下党组织在遭受重创后的迅速恢复,特别提到了牺牲同志们的革命精神对新党员的激励作用。这些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同志,他们的名字被一代代地下党员传诵,他们的革命精神也在组织中不断传承。

在王大娘组织的互助组中,年轻一代也开始加入革命队伍。烈士们的子女在组织的培养下茁壮成长,其中有几位后来还参加了解放军。他们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也见证了父辈们用生命换来的革命胜利。

0 阅读:0

雾意岛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