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四年,曾从政奉旨相造寿陵,并度京都形势。曾从政在给永乐帝的奏折中写道:“臣学愧青囊,术惭玄妙,随与武义侯王通等督视陵宫,敢不披肝沥胆,以尽忠言,详察等处之山,不堪任于陵室,惟昌平县东黄土山,一十八道岭峰美丽,真堪陵室根基。”可见他把陵地选在了昌平,也就是现在的明十三陵。
永乐帝采纳了曾从政的择陵意见,永乐六年,廖均卿领旨,堪舆北京黄土山(今天寿山)。于永乐七年开始督建长陵,至永乐十一年陵成。
廖均卿为朱棣皇帝堪定十三皇陵第一陵的奏章,有史可考。其行文严谨,希望透过此奏章的解读,对正宗风水师所传承杨公风水术的脉络和特点,作一番初探。现将奏章浅析如下:
原文:“十八岭峰巍巍乎,四势呈祥。形肖铜锣,穴居中央。”
天寿山作为北干龙的“龙结”,被认为是天下最长的龙脉之一,来脉圣祖山开帐十八岭峰,龙势豪雄,至黄土山气聚成形。《撼龙》曰:“贵龙重重出入帐,贱龙无帐空雄强。”干脉得势,支脉得气,有气无势发无力。取俊秀之金龙,以察证穴之龙力与发达悠久耳。四势呈祥,即此穴相地法天,四象齐整,八国完备,周天二十八宿环卫。形肖铜锣,此杨公八国城门锁正气之外阳大局也。穴居中央,即北辰也。观杨、曾、吴、廖、赖所插之状元宰相之地图,无不如此。
原文:“天门山拱震垣,地户水流囚谢。凤阁龙横,卓列罗城;捍门华表,镇塞星河。”
此言因水验气之法。天门进气在震垣,八国来水皆聚气之源,水法之要点在于察来水之形势,以确定气是否足耳!八方明水,拱朝皆为真水,可以为我所用。地户水流囚谢。囚者,水口紧锁,归库。水法之真在于观来水星形,巨人守口,水中见形,合罗盘之理,财贵方可期!观古状元宰相之地,八国群峰,罗城重重,非单得案朝数重而已。捍门华表,镇塞星河,此天然皇家之地,已登极品!
原文:“山如万马奔趋,水似黄龙踊跃。内有圣人登殿之水,世产明君;外有公侯拜舞之山,永来朝贡。”
此言金龙之动,极言龙之活耳。金龙动不动,在于“因形以察气”,必以山情合罗盘,方可登堂入室也。此证内阳之真机耳。穴之分合,大地必有数重包聚,水之倒左倒右以进气。内气足,即“内有圣人登殿之水。”“山朝有拜舞之状,案朝亦有数重,形真穴的,势不顾我,反而不美!”形家言向与背,即言此,正所谓:“若是朝迎真有情,将相公候立可断。”
原文:“四维趋伏,八极森罗;青龙奇特,白虎恭降。太维天马,尊于银潢之南;少府紫微,起于天河之北。”
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奇特,白虎恭降,妙在“青龙得势”四字。中国山脉,自西高东低,非“青龙得势”,则气场不固,难为大地也。然当合有罗盘理气,方有八极森罗之词,为合卦气之妙语。
“一流地师观星斗,二流地师观水口,三流地师满山走”之谓也。天马峰尊于银潢之南,少府起于天河之北。凡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三垣均应帝王之象,此古之说也。景纯《三十六穴法》,言之最详;赖仙合二十四山方作《催官篇》,此皆上乘寻地之要,亦地理之古法,杨公之真诀。
原文:“维皇作极,俾世其昌;发龙气旺,帝业若胜,山河巩固。地势宽平,艮亥来脉,作癸山丁向,卦例相合,王星聚会,主大臣股肱协力。”
此穴场之所应,当出帝王耳。凡间求财、求贵,皆以山情堂局决定。天子之地,诚非凡品所能比耳。此以来龙之势,来龙之气,应少府紫微于天河之北,出帝王之兆耳。观此结论,龙为第一,此杨公嫡传古法之论。无龙,则空有万重山耳! 罗盘理气,格龙乘气,消砂纳水。
原文:“木火得局,王爷衍蕃。悉合仙经,宜任陵室。”
此“仙经”二字,是真地学之术语,明十三陵整个陵区范围约四十多公里,雄伟壮观。北面群山巍峨,层峦迭章,以天寿山为主峰、大峪山、阳翠岭三峰并峙,主峰海拔七百多米,是陵区最高峰。展肩开帐,剥换、束气起金星结穴,尤其长陵位于来龙的正脉,左有蟒山形成龙山、右有虎峪山作为虎山,在南面相对峙,温榆河与其它小河蜿蜒往东南方汇聚成一湖泊(现已建成水库),龙盘虎踞把守十三陵水口,重峦迭章,如拱似屏,气势宏伟的帝王陵寝。
廖公此奏章,多致力于寻龙点穴,谓之“真地理”。十三陵经廖均卿巧妙布局,开创以座山来龙立向,是一个完整风水格局,著重龙、砂、穴、水风水形势,融合建筑、艺术于一体,为一座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墓区。
朱元璋用的是哪个风水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