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钩考》:二、伏羲氏与今本《黄帝内经》有关系吗?

金东文化 2024-10-25 16:10:33

二、伏羲氏与今本《黄帝内经》有关系吗?

据中华民族相关史料传说、古籍文献记载与地下出土文物等,伏羲氏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三皇之首,故古代一切发明创造多归功于、或托名于亦神亦人的伏羲氏。

世传伏羲氏有“画八卦”“制九针”“作《太始天元册》”之说。八卦、九针与《太始天元册》,今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皆有之,如此说来,伏羲氏与今本《黄帝内经》有关系吗?兹陈述如下。

1、伏羲氏画八卦

最早言及“八卦”之名者,传世文献始于今本《周易·系辞传》,说:“古者包犠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与战国·尸佼《尸子》说:“伏羲始画八卦,列八节而化天下。”其后,如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两汉之际《礼纬·含文嘉》说:“伏羲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伏羲则而象之,乃作八卦。”等等。

从而有伏羲氏画八卦、列八节、制历法、建甲历之说。

(1)伏羲氏画八卦、列八节、制历法

伏羲氏画八卦、列八节、制历法,当为上古时期伏羲氏之卦气说。即以八个卦象符号表示一年四时八节阴阳寒暑之气的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天下苍生、君臣百官、黎民百姓的生产与生活等。

画八卦、列八节,其对应关系为:

震卦应春分,巽卦应立夏,离卦应夏至,坤卦应立秋,兑卦应秋分,乾卦应立冬,坎卦应冬至,艮卦应立春。

(朱熹《周易本义》八卦取象卦歌: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洛书)九宫数与(后天)八卦、八节对应图

相关典籍记载如下:

①管仲《管子·轻重戊》说:“宓戯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

峜(音记ji),当为“佱fa”,古“法”字。六峜,即六法。据黎翔凤《管子校注》考证,六法指后天八卦方位之坎、巽、坤、离、艮、乾六卦,与《周髀算经》相合。说:

“‘六法’之义,与《周髀》合观乃明。《周髀》云:‘冬至从坎,阳在子,日出巽而入坤。夏至从离,阴在午,日出艮入乾。’古代用土圭测日,立八尺之表,每日午测其影之长短,以定二十四气。其在天象,则观其斗柄之旋转。春分秋分,太阳出震入兑,秋分以后偏北,出艮入乾。春分以后偏南,出巽入坤。八卦之位,震兑不移,余六位有变动,观测其变动之位,是为六法。”

②尸佼《尸子》说:“伏羲始画八卦,列八节而化天下。”

以八卦而言八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正上古伏羲氏之历法也,系后天八卦方位。见于《周易·说卦传·第五章》说: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

此方位与时序相配,正是八卦配八节、八方,让八卦之时间历法意义更明确、更清晰。八卦配八节,历法之源也!此乃上古伏羲氏所创建,非周文王所作。

四时八节四方四隅坐标图(转引自刘明武《黄帝文化与皇帝文化》)

③马王堆帛本《易传·要篇》说:“又四时之变焉,不可以万物尽称也,故为之以八卦。”

④中国最早的数理天文学著作《周髀算经·卷上·商高篇》说:“古者包牺立周天历度。”

赵爽注:“包牺,三皇之一,始画八卦。……包牺立周天历度,建章蔀之法。《易》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此之谓也。”

《周髀算经·卷下·天文篇·历学历法》说:“古者包牺、神农制作为历,度元之始,见三光未知其则,日月列星,未有分度。日主昼,月主夜,昼夜为一日。日、月俱起建星。月度疾,日度迟,日、月相逐于二十九日、三十日间。而日行天二十九度余,未有定分。于是三百六十五日南极影长,明日反短。以岁终日影反长,故知之。三百六十五日者三,三百六十六日者一。故知一岁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岁终也。”

【译文】古代包牺、神农创制历法,开始推算的时候,观测日、月、星,尚未知其运行规则,日、月、列星的位置也未能度量测定。注意到太阳主宰白昼,月亮支配黑夜,定一昼夜为一日。太阳与月亮都从建星出发向东运行,月亮运行的快,太阳运行的慢,行至二十九日至三十日之间,正是日、月相互追逐最靠近之时。此时太阳已在天上运行二十九度多,但这些尚无确切数值。于是观察到365日后太阳运行到最南端而使表影达到最长,第二天影长变化反过来,开始变短。发现这年底表影达到最长的周期,每三个365日,就有一个366日。于是知道一年之长是365.25日,确定了一回归年日数。

编者按:上古时期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仰观天文天象,历日月星辰;俯察地理地形,涉山川河泽……手持圆规方矩,画八卦以列八节、制历法、定八方等,建立周天测量度数,以北极星(北斗七星)斗柄(天帝、太一、太极、北辰)旋转一圈所指方向,划分一年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十二月)阴阳寒暑之气候的变化规律,推步一周天为365度4分度之一(365.25度),从而指导统治者、君臣百官更好地从事宗教、军政大事等及天下苍生、黎民百姓更好地从事农业生产与生活等的日程安排,至今沿用。

斗柄所指之月建、十二支、二十四节气(引自网络)

⑤《易纬·乾凿度》说:“孔子曰:方上古之时,人民无别,群物无殊,未有衣食器用之利,于是伏羲乃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之宜,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是故八卦以建,五气以立,五常以之行,象法乾坤,顺阴阳……

“天地有春秋冬夏之节,故生四时。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八卦……

“震生物于东方,位在二月;巽散之于东南,位在四月;离长之于南方,位在五月;坤养之于西南方,位在六月;兑收之于西方,位在八月;乾剥之于西北方,位在十月;坎藏之于北方,位在十一月;艮终始之于东北方,位在十二月。八卦之气终,则四正四维之分明,生长收藏之道备,阴阳之体定,神明之德通,而万物各以其类成矣……

“岁三百六十日而天气周,八卦用事,各四十五日方备岁焉。”

⑥《灵枢·九宫八风》篇首图,与西汉汝阴侯墓中出土的“太乙九宫占盘”(即式盘,模拟宇宙结构之工具进行占卜,式法是模仿天文历算推步)基本一致,其八卦方位表示的是历法中的四时八节与八方等,以北极星(北斗七星)斗柄(天帝、太一、太极、北辰)旋转一圈所指的八个节气,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当是传承于伏羲氏之卦气说。

(2)伏羲氏制甲历

据宋·刘恕《资治通鉴外纪》、刘温舒《素问运气论奥·序》记载,伏羲氏创建了中国最早的历法——甲历(非甲子),即用十天干计月序,十二地支记日序,一年十个月、一个月36天的上古时期十月太阳历,亦名阴阳五行历,以上古时期黑白点洛书符号表达。如

①宋·刘恕《资治通鉴外纪》说:“包犠氏,风姓,生于成纪。象日月之明,谓之太昊,取犠牲以充包厨,号包犠……伏犠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则而象之。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之宜,造八卦,始作三画,以象二十四气……纪阳气之初以为律法,建五气,立五常,定五行,始名官以龙纪,有甲历、五运,象法乾坤,以正君臣、父子、夫妇,继天而王,为百王先……”

②宋·刘温舒《素问运气论奥·序》说:“伏羲观天文造甲历。”

洛书符号表达的是上古时期十月太阳历法,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以计月序,地支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或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以记日序。乃“干支与阴阳五行”之本源,如下说:

①十月太阳历对五行之解释:十月太阳历一年360天分五季(时),用五行木火土金水表示,即春季是木,夏季是火,季夏是土,秋季是金(铜),冬季是水。一季72天,五季360天,剩余5~6天为过年日。五季即是五时、五行(运)、五气(五种季节气候)。行,运行、循行,替天行气之义。太阳历一年平均是365.25天。一可以重复,二可以实证,三可以测量,四可以定量。

②十月太阳历对阴阳之解释:阴阳之解释有两种,即月分阴阳与年分阴阳。十月太阳历每季两个月,月分阴阳,奇数一、三、五、七、九月为阳,偶数二、四、六、八、十月为阴。年分阴阳,前(上)半年为阳,后(下)半年为阴。一可以重复,二可以实证,三可以测量,四可以定量。

③十月太阳历对天干之解释: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达的是十个月的月序,依次为甲月、乙月、丙月、丁月、戊月、己月、庚月、辛月、壬月、癸月。

十天干分阴阳,甲、丙、戊、庚、壬月为阳,乙、丁、己、辛、癸月为阴。

十天干配五行,甲乙配木,丙丁配火,戊己配土,庚辛配金,壬癸配水。

一可以重复,二可以实证,三可以测量,四可以定量。

④十月太阳历对地支之解释:十月太阳历每月36天,分三旬每旬12天,用十二地支、或十二生肖循环递次以记日序。依次为子(鼠)日、丑(牛)日、寅(虎)日、卯(兔)日、辰(龙)日、巳(蛇)日、戊(马)日、未(羊)日、申(猴)日、酉(鸡)日、戌(狗)日、亥(猪)日。

十二支分阴阳,子、寅、辰、午、申、戌日为阳,丑、卯、巳、未、酉、亥日为阴。

十二支配五行,寅卯配木,巳午配火,丑辰未戌配土,申酉配金,亥子配水。

一可以重复,二可以实证,三可以测量,四可以定量。

(上述内容参考刘明武《换个方法读内经·灵枢导读》。又,与第四篇互参)

2、伏羲氏制九针

“伏羲氏制九针”之说,见于《太平御览》所引皇甫谧《帝王世纪》说:

“伏羲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所以六气六府、五藏五行、阴阳四时、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有类,乃尝味百草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

据中国考古学家考证,伏羲氏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距今5万年以前),若九针皆由石器所制,此说或可从。然“九针”并非只是石器所制,当为金属针。而金属针应属于青铜器时代,即周秦之际(公元前1122~公元前207年),故“伏羲氏制九针”之说,不可从。

“九针”之说,见于中医经典《素问·异法方宜论》《离合真邪论》《针解篇》、《灵枢·九针十二原》《九针论》等篇。

针具为什么必须是九种?与汉代尊崇“黄钟数”有关,因黄钟是六律之首,为制事立法、典章制度之准则。如

(1)《史记·律书》说:“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百王不易之道也。”“律数:九九八十一以为宫……黄钟长八寸十分一宫。”

(2)《淮南子·天文训》说:“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三月而为一时……以三参物,三三如九,故黄钟之律九寸而宫音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故黄钟之数立焉。黄者,土德之色;钟者,气之所种也。”

(3)《汉书·律历志上》说:“数者,一、十、百、千、万也,所以算数事物,顺性命之理也。《书》曰:‘先其算命。’本起于黄钟之数,始于一而三之,三三积之……黄钟:黄者,中之色也,君之服也;钟者,种也……故黄钟为天统,律长九寸。九者,所以究极中和,为万物元也。”

黄钟,六律之首,声调洪大响亮,为古代矫正音律的乐器。黄钟长九寸,每寸九分,共计八十一分。即黄钟数八十一,由九而来(九而九之),以此引申为事物的标准、典范,凡制事立法、典章制度等必须遵之。张介宾《类经·针刺类》说:“自一至九,九九八十一而黄钟之数起焉。黄钟为万事之本,故针数亦应之而用变无穷也。”

古人认为,九为数之极、数之大,取最多至广之义。且又为万物之本元,用变无穷,凡制事立法、典章制度等必须遵之,故九针乃应“天地之大数”九及“黄钟数”八十一(九而九之)天人相应、取象推演而来。因“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故而有“九针、九篇,夫子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素问·离合真邪论》)之圣训典范说。故九和八十一在汉代有很重要的意义,《素问》《灵枢》都是各九卷、各八十一篇,“九卷八十一篇是西汉中期以后的思想给《内经》留下的烙印。”(赵洪钧《内经时代》)如

《灵枢·九针论》说:“九针者,天地之大数,始于一而终于九。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时,五以法音,六以发音,七以法律,八以法风,九以法野……夫圣人之起天地之数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焉,以针应数也。”

《素问·针解篇》说:“帝曰:余闻九针,上应天地、四时、阴阳,愿闻其方,另可传于后世以为常也。岐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曰九针。”

要之,“伏羲氏制九针”之说,不可从。“九针”之说当始于汉代(或更早时期),与汉代尊崇“黄钟数”有关。

3、伏羲氏作《太始天元册》

伏羲氏作《太始天元册》,见于王冰次注《素问》时补入的运气七篇大论,即《五运行大论》所引《太始天元册》文中的“五气经天化五运图”,有八卦方位——实则后天八卦方位之四隅:乾、坤、巽、艮,与五天之气、干支、二十八宿等相配,与西汉出土的“太乙九宫占盘”、《灵枢·九宫八风》篇首图及汉代阴阳家“二十四山方位”,属一个术数占候体系。图见下。

《太始天元册》是一本古代占候书(已佚),乃迄今为止所知道最早之书。部分内容散见于《素问·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据王冰注《天元纪大论》,此《太始天元册》“伏羲之时,已镌诸玉版”,刘温舒《素问运气论奥·序》认为乃“伏羲观天文造甲历”而成,故刘完素《素问要旨论·自序》说:“祖圣伏羲占天望气,及视龙马灵龟,察其形象,而密解玄机,无不符其天理,乃以始为文字画卦,造六甲历纪,命曰《太史天元册文》,垂示之于后人也。”

附:托名王冰(启玄子)《素问六气玄珠密语》说:

“自开辟乾坤,望见:青气横于丁壬,故丁壬为木运也;赤气横于戊癸,故戊癸为火运也;黄气横于甲己,故甲己为土运也;白气横于乙庚,故乙庚为金运也;黑气横于丙辛,故丙辛为水运也。

“故五运之气上合于天,于是:木运之气上合苍天,火运之气上合丹天,土运之气上合黅天,金运之气上合素天,水运之气上合玄天。

“故苍天之气,经于鬼柳危室,即丁壬二分也;丹天之气,经于奎壁牛女,即戊癸二分也;黅天之气,经于心尾角轸,即甲己二分也;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即乙庚二分也;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即丙辛二分也。

“故苍天有青气经于四宿,下合木运,以同丁壬也;丹天有赤气经于四宿,下合火运,以同戊癸;黅天有黄气经于四宿,下合土运,以同甲己;玄天有黑气经于四宿,下合水运,以同丙辛。”图如下:

五气经天化五运图(转引自任应秋《任应秋运气学说六讲》)

阴阳家二十四山方位图(引自网络)

《灵枢·九宫八风》篇首图(合二为一)

实际上,上古圣贤是否真的观察到了这一种天象“五气经天”,还是出于“占天望气”理论体系的需要,从而杜撰、设计推演出来的?古今相关学者未见有一个质疑者,岂不怪哉?

4、伏羲氏与《黄帝内经》的关系

《黄帝内经》涉及“八卦”者有二处,但不以《周易》说理。

一见于唐代王冰次注《素问》时补入的运气七篇大论,即《五运行大论》所引《太始天元册》文中的“五气经天”,有八卦方位——实则后天八卦方位之四隅:乾、坤、巽、艮;二见于《灵枢·九宫八风》篇的首图。二者皆后天八卦方位,当传承上古时期伏羲氏卦气说而来,非周文王所创建。自宋代邵雍据《周易·说卦传·第五章》推演为“文王后天八卦”以来,沿袭至今。实际上,并非如此!

所谓卦气说,即以卦象符号表示一年四时八节阴阳寒暑之气的变化规律,属于古代天文历法的科学内容。其后卜巫史官及汉代治《易》者,用之于筮卜人事之吉凶祸福、之病灾、之预测未来等,《五气经天图》、“太乙九宫占盘”与《九宫八风》篇“太一九宫八风”占,则是其痕迹,属于纬候神学的迷信思想。

要之,《黄帝内经》所涉及“八卦”者,为后天八卦方位,乃传承上古时期伏羲氏卦气说而来,属于天文历法的科学内容。只不过,其八卦内容又被其后的卜巫史官、或汉代治《易》者、术数方士、方士化的儒生、或方士医等用于筮卜占候,即用之于筮卜占候人事之吉凶祸福、之病灾、之预测未来等,属于纬候神学的迷信思想。不可不知。

0 阅读:3

金东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