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钩考》:中国最大的中医黑:民国余云岫与《灵素商兑》

金东文化 2024-10-19 15:56:46

一百五十三、中国最大的中医黑:民国余云岫与《灵素商兑》(定稿)

时至今日,说起中医黑,不得不说始作俑者、废止中医派的发起人之一、上海市医师公会会长、中国最大的中医黑——民国余云岫与《灵素商兑》,曾得到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支持。

《灵素商兑》是余云岫批判中医的奠基之作,成文于1916年,发表于1917年,全书约二万五千言。此文的目的是:“堕其首都也,塞其本源也。”以为中医既以《灵》《素》为宗,批倒《灵》《素》,中医自然会落花流水、土崩瓦解。他怎样批判《内经》呢?就是用他刚学过的医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来验证《内经》的理论。(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

余云岫(1879~1954),名岩,字云岫,号百之,浙江镇海人。1905年公费赴日留学,1908年入大阪医科大学预科,1911年回国,1913年再赴日本大阪医科大学,1916年毕业回国。先后任公立上海医院医务长、商务印书馆编辑、上海市医师公会会长、南京中央卫生委员会委员等职,在医政两界颇有影响。

1917年余云岫著《灵素商兑》,该书的问世立即搅起了“中医存废”之争的轩然大波,并由此开始了中医理论层面引人注目的争辩。

《灵素商兑》,灵,指《灵枢》;素,指《素问》。全书10个部分,2.6万字,意在揭批《灵枢》《素问》的谬误之处,认为《内经》“无有一节可以为信”,为四千余年杀人之祸根,当歼灭之。首先,余云岫指出,阴阳五行是《内经》理论的基础,故书中通过证明阴阳学说之谬,说明《内经》在根本立足点上的错误;继而通过当时西医对人体解剖、生理、病因、病理的认识,证明中医藏府经脉、六淫致病、切脉诊病等理论的错误和荒谬。全书如此一路论证下来,当然如余云岫所谓:“此书一出,世之盲从荒唐、诞怪、迷信、二千年来术士薪传之玄论者,可以唤醒其醉梦,恍然于旧说旧术之毫无根据,不可为训,而赞成医学革命之举矣。”

(金栋按:商兑,商量、商谈。《易·兑》九四爻辞说:“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商,王弼注:“商,商量裁制之谓也。”《释文》说:“商,商量也。”

兑,《彖传》说:“兑,说也。”《说卦传》说:“兑,说也。”《序卦传》说:“兑者,说也”。

商兑,高亨《周易古经今注》说:“犹今言商谈,即相与计议之谈说也。”)

《灵素商兑》出版之后,中医界虽为之震惊,但多年来却几乎没有旗鼓相当之文章以进行系统有力的驳斥,除了个别人等论著以自建所信且以辩难之外——这个人就是恽铁樵,余云岫在商务印书馆的同事。

那么,面对来自余云岫直接质疑中医根源的挑战,恽铁樵到底会如何回应呢?

恽铁樵认为,“夫《灵》《素》者,为医学之祖,而藏府部位不明,体功作用不晓,安得不受攻击?纵余君不言,他日亦必有言之者”。因此,当务之急,不该是逞一时口舌之快,而应当深入探求中医根柢之所在。故针对余云岫对《内经》的发难,恽铁樵的第一反应就是对《内经》进行了更为仔细和详尽的研究。如此之事,当然不可能仓促之间完成,所以在《灵素商兑》出版五年后,也就是1922年,恽铁樵《群经见智录》方问世。全书约4.1万字,分为3卷16个部分。

该书意在正本清源,提出《内经》因为年代久远而错简甚多,后世注家曲解、误释者亦不少,当用怀疑而非盲从的眼光去读《内经》,方可推求和把握《内经》之精髓。他对《内经》发源、成书、读法的论述,突破了长期以来盲目尊经的痼习,开拓了新的审视角度和研究方法;对易理、太极、五行的研究落实在四时阴阳变化上,使一直以来神秘而费解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

恽铁樵在深入研究和阐述了中医理论体系自身,明了《内经》根柢性的问题之后,便集中笔墨对余云岫的挑战进行正面回应。首先,余云岫引《素问》“古者治病,可祝由而已”一句,便认为阴阳五行均为无稽之谈,此引证本身就属于断章取义,实为不明阴阳五行之本质;对于生命的认识,恽铁樵指出“中西医皆立于同等地位,皆未能勘破此神秘也”;针对余云岫对《内经》之五藏的责难,恽铁樵指出,中西医本为不同体系,与西医解剖意义上的五脏不同,中医之五脏乃是“四时的五藏”,气化的五藏,故不能用西医解剖学、生理学、病因学等知识来证《内经》之非。这也正是中西医理论认识不同的明确界线。

由此可以看出,余云岫用西医的理论和思维体系去理解和批判《内经》乃至中医之举,在恽铁樵有理有据、立足于中医根本的言论回击之下,自然是漏洞百出,不能使人信服的。但现在仍存在的疑惑就是:余云岫为什么汲汲于批驳《内经》,废止中医?中医存废之争为何如此引人注目?……

《灵素商兑》用西医的理论知识去理解并批判《内经》,殊不知,中西医本就是源于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而产生的完全不同的两种体系,若以其中一种为标准去衡量另外一种,势必会存在诸多不通和荒谬之处。但是,恽铁樵并没有简单地立即进行反唇相讥式的争辩,倒是借着余云岫发难的时机,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先求自身根柢明了。正是由于此,在这场论争中,恽铁樵才能始终保持自身的主动性,他对于中医学术上的贡献也就不仅仅是一次口舌上的取胜了。

(以上内容,引自周鸿飞点校《灵素商兑》与《群经见智录》,本书编者稍许整理、删补)

《医经钩考》封面

余云岫《灵素商兑》与恽铁樵《群经见智录》等

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

0 阅读:2

金东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