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宰相,吕蒙正算得上是最有名望者之一。
这种名望,一方面来自于他的状元出身。
历代以来,人们追捧状元直如众星捧月、高山仰止一般,特别是在文气极盛的宋朝,宋朝人田况《儒林公议》一书便载了当时科考出结果后,皇帝赏状元骑马游街时首都汴京百姓争睹状元的盛况:“自崇政殿出东华门,传呼甚宠。观者拥塞通衢,人肩摩不可过,至有登屋下瞰者。”万人塞于途,摩肩接踵,百姓为了一睹状元风采,甚至不惜冒险爬上高高的屋顶,真是如痴如狂,与现在的少男少女追星的热情有过之而无不及。吕蒙正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丁丑科被录取为进士第一名,高中状元,一时上下垂青,荣耀无比。
另一方面来自于他三登相位。
宋朝以状元出身而至相位者并不多,我检索了一下两宋的宰相名录,发现状元出身的宰相不过吕蒙正、陈尧叟、王曾、李迪、梁克家、文天祥等寥寥几人,而其中三登相位者,似乎只有吕蒙正一个。
再者,便是因为他的修养和品行。
元人脱脱在《宋史·吕蒙正传》中评价他说:“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说明吕蒙正是一位宽厚正直的宰相,在士大夫间声望极高。
吕蒙正确实宽厚有雅量。据说他由地方调入朝中任副宰相参知政事一职时,很多资历深的宿儒朝臣并不卖他的账,有一次在朝堂之上,有一大臣便向旁人指着他说:“这人也是参政吗?”充满不屑。吕蒙正装作没听见似的从此人身边走了过去。同僚为他不平,要过去问对方姓名,吕蒙正忙制止说:“一旦知其姓名,则可能终身不能忘记,还是不知为好。”同僚叹服。
吕蒙正令人佩服的还有一点,就是他知错就改。
吕蒙正少时即父母双亡,家境寒苦,栖身于茅蓬草屋中苦读成才。后人托其名作《破窑赋》一文,中有:“吾昔日困于洛阳,日求僧食,夜宿破窑,思衣不能遮其体,思食不能充其饥,冬天避冷费尽炉中之火,夏日求凉失手落于桥下,上人憎,下人厌,道吾贱……”虽为托名伪造,但他的家境和经历却大抵如此,所言不差,据说他小时候饿慌之际,还曾捡过别人丢弃的瓜吃。
后来,吕蒙正位居宰执,登上高位,但并不贪恋财货,生活上也算节俭,只是年老体衰之际,牙齿松动,爱上了鸡舌烩制的羹汤,俗谓“鸡舌汤”,而且每早必喝。有一次,他到花园散步,忽然瞥见墙角有一小丘,如同一座小山,便问侍者此为何人所筑。侍者回答说,这并非土丘,乃是厨师为相公平日熬“鸡舌汤”所丢弃的鸡毛、鸡骨堆积而成。吕蒙正一听大惊道:“我怎会吃下这么多鸡?”侍者说:“一鸡只一个舌头,相公喝一碗汤该用多少鸡舌?鸡舌汤又喝了多长时间?”
吕蒙正听完,一脸的惭愧,从此再也不喝“鸡舌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