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旅游,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想写这样一篇文章,起因是我的一位朋友在云南投资了有关茶产业的项目,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交流与讨论。以往我参加的有关云南文旅的讨论,大都是发生于业内人士之间的,但是这次,完全与一个旅游产业之外的朋友进行讨论,让我想到了很多。
我的这位朋友定居北京,因为工作关系经常要在全国各地出差,见过很多的山水美景与田园风光,在他看来,云南的风景对于北方人是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的,特别是以昆明为代表的宜居地区,还有很适合北京人前去休闲度假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即便是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跨地域旅游项目依然存在着很大的信息差,我的这位朋友所描述的云南、昆明,和我在互联网上所看到的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

对于那些旅游大省而言,小的文旅项目基本是处于一个“蹭吃蹭喝”的状态之中,因为蛋糕的整体体量足够大,所以依靠所处的地域优势就完全可以获得基本的投资回报。这种现象所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这些小的文旅项目适应了“随大流”的模式,而忽视了对于自身的宣传以及对目标客户市场的开发。
文旅项目的宣传很重要,但是怎样宣传更重要。以昆明周边的民宿(刚好是我的朋友想要参与的项目)为例,宣传不仅仅要有强的针对性,同时也必须把投入产出比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上。

民宿项目的特性之一,就是接待能力有限,如果只计算住宿与餐饮的收入,那么一家民宿可以容纳多少游客是非常好计算的,这也就可以产生一个非常直观的算法——只考虑最精准的游客群体,并且只面向这一游客群体进行宣传——做更大范围的宣传,即便来了更多的游客也无法接待,等于浪费。
因为容纳量有限,所以很明显大多数民宿没有必要通过传统的广告模式进行宣传,无论是硬广告还是上架各种民宿的平台,都会因为目标受众的过于分散而导致宣传成本上的浪费,同时,因为宣传必须要包含相关的配套咨询服务,这也会在人员分配上产生并非必须的消耗。

从我个人建议的角度来说,私域宣传是目前云南民宿最需要关注也是最需要考虑的宣传模式。相对于数以亿计的互联网网民而言,一个几百人最多不超过几千人的私域完全可以支撑起一个“度假式民宿”的全年运营,剩下的,只要把服务的软硬件方面做好,口碑的形成甚至可以将未来的宣传成本都省掉了。
至于选择怎样的私域,我个人建议进行“异业整合”。比如与生美机构合作,把民宿作为生美服务销售的促销奖品;比如与学校合作,推出面向学校教职员工的优惠措施,具体的形式,需要结合民宿自身的特点以及收费价格来详细制定。

当下,各个领域都在说“消费降级”,将目标客户定位于一线城市的“小量群体”,或许对于云南的民宿项目而言才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