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娘家我披露婆家问题一大堆,父亲提醒我,你娘家锅底也有不少灰

沮三友 2024-11-26 04:12:45

我是朱晓莉,一个30岁的农家妇女,初中毕业,家住鲁南地区的一个村庄,有一女一儿,女儿8岁,读小学二年级,儿子5岁,我成天在家照顾着。家有4口人,4亩承包地。

丈夫今年52岁,初中毕业,常年在外打工。

前几天的一个周六下午,村里的干部到俺家来要父母的赡养费,我一看他那神态就知道没有人给。

我就对村干部说:“我暂时手头没有钱,等两天吧。”

其实家里200元能没有吗,丈夫每个月都转来七八千元,并且专门对我说,把每月200元的养老钱交给村干部,让他们转给父母亲,那是千嘱咐万叮咛。

村干部无奈地说:“难说你们几家商议好的,都是这样的话,你们家的事叫俺难办。”说完他悻悻地走了。

送走了村干部,我骑上四轮电动车,花了300多元买上果品,糕点,奶品,烟酒等礼品,带着两个孩子去走娘家。

娘家离我们家不远,也就十来里路,不足半小时就到了。

父母知道我们娘仨要来,就及早准备好了饭菜。

我们6口人围着一桌吃起饭来,70多岁的父亲总是改不了饭前喝那二三两的习惯。

我这个人不习惯说三道四,更不喜欢说到家里的事,可是想起刚才在家发生的那一幕事,我还是竹筒倒豆子一件件往外说,尽管父母再三强调在他们面前不要说我婆家的事。

婆婆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丈夫排行老三,还有两个妹。

这些年来,婆婆家的问题真是一大堆。

公婆都是70多岁的人了,一生务农为生,家里穷的叮当响,尽管这样,他们还是靠着拼命干,嘴里省,完成了儿娶女嫁的任务。

儿子结婚都是三间草房,女儿出嫁,一个箱子,一床被子是嫁妆,就是这样,村里人还说他们不简单。

如今我们几家都靠自己的努力住上了二层小楼,小日子过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说起婆家的那些事,一堆堆让人张不出口。

老大家光有自己一家人,公婆的事他们更不操心。

他们平日里都在家种着地,农闲时在家门口干建筑,板厂,服装厂些零杂活,虽然收入不多,因为闲不着,日子过的也比较滋润。

他们家离婆家不到半里地,可他们一家人从不往婆婆家偎,更不要说三天两头回家转,有时公婆拉起来十天半个月见不着他们一家人的面,还操心的到他们家看一看。

心里没有父母,老亲世邻更没有嘛,老大伯平时与人交往,一支烟的来往都没有,更不用说红白喜事的随礼折帛了。

大大伯嫂子是如此,细的像针一样,平白无故地谁想喝他一口茶也别想。

二大伯情况和他大哥差不多。他们在待人接物上也是如此,互不讲究。去年,因为大哥卖了公婆门口的两棵杨树,两人发生矛盾,打成一团,闹到法庭打官司,也没有说出一二。

我的丈夫倒好,长年在外打工,他知道自己问不好,也问不了,只是每月打钱来,安排我常回公婆家看看,给他们送养老钱。

出嫁以后,回娘家的的时候,父母经常交待我,到婆家做个好儿媳别惹老人生气,与妯娌处好,到啥时候都是一家人,与四邻处好,别让人说三道四。

我恐怕父母生气,做不到他们要求的那么好,只能说从大面局能过的去。

两个小姑子也和她的大哥二哥一样,给自己的娘家花两个钱,都心痛不已,馊的要死。

就拿赡养公婆来说事吧。

公婆都是70多岁的人了,体弱多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地交给了大儿子光靠上级发放的那点养老金仅能吃盐打油买煎饼,生起病来就成了大难题。

去年公婆都生病住进了医院,围绕照顾父母,姊妹几个闹翻了天。

大大伯哥两人都不愿去,理由是他们的两个孩子父母都没有照看。

二大伯哥一看大哥两人都这样,他们说自己也不管。

我也出面照看,怕两个哥哥心烦。

两个妹妹更是快人快语,当儿子的都不管,俺出姓闺女更不该问得那么宽。

最后还是本家长辈出面,每家照顾父母三天,这才了事。

两个老人出了院,长辈和村干部又出面协调姊妹5个,每家每月都给父母200元,都交到村干部手中。

刚开始几个月还好,后来,两个大伯嫂子这理由那原因都不愿给,好歹两个小姑子还想着父母,每个月按时给钱。

以后公婆的养老钱,真不知道怎么办。

我说着,父母听着。我察觉到父亲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我意识到自己说了他不愿听的话,他才有那张脸,我止住了还想往下说的话。

父亲说:“父母平时的交待,你都忘了脑后边,你没有钱给公婆,我这儿有给你,我可不想因为这200元,让人背后议论我的闺女不孝顺,丢了我这张老脸。”

我赶紧说道:“明天回家,我就给公婆送去养老钱。”

父亲提醒我说:“这就对了,你也有嫂子在我们身边,咱们的锅底也是有灰一大片。”

我不明白他的话,接着父亲又说:“有些话我不想给你说,说了怕你心里难受。”

我兄妹5人,和婆家情况一想。可在我心里,我们兄妹团结的如铁桶一个,铁板一个,村里人都羡慕不已。

现在又出现什么事了,让父母难以启齿。

到底是母亲沉不住气,父亲还没开口,她倒先说了起来。

大哥二哥都做着建材生意,两个妹妹都在村里种着大棚,他们都是当地有名的富裕户。

原来四家都互相帮忙,你没有钱,我帮你。我没有钱,她伸手相助。

几年来,都是这样过来的,相处一直较为和睦。

可是今年以来一算账,几家账目都有上万元的出入。

哥哥说妹妹多记了账,妹妹说哥哥故事赖账,两家子出现这问题还好说,四家子都出现这个情况,让我头疼为难。

我不能说你哥,他听了说我偏向闺女。

我也不能说你的妹妹,她听了肯定会说我,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还是自己的儿子亲。

这还不说,更让我心烦意乱的是,你的两个哥哥,为了各自的生意,互相拆台,貌合神离,弄的顾客都不光顾他们的生意,如今的生意一落千丈。

你大嫂在我们面前说你二哥一家人的不是,你二嫂在我面前粘你大哥一家人的牙。

他们两家把生意场上的“同行是冤家”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差没有动手打架。

我们听了,不知该说啥。

听了父母的话,我的心里格外沉重,原来每个家庭表面看来都是风平浪静,实质上都是暗动涌流,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我也知道以后在婆家怎么做。

0 阅读:0
沮三友

沮三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