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想包俺家的地,我万分高兴,父亲瞟了一眼提醒我,你还年轻

沮三友 2024-12-12 04:04:09

我是一个农民,今年42岁,常年千里之外的南方做墙外装修工,月工资6000多元,家有父母,妻儿老小共6口人,父母都是70多岁的老人了,他们在家接送孩子上学,妻子在村里的服装厂做工,每个月都挣3000块钱左右。

我们的小日子虽不算充裕,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是其乐融融。

几天前,妻子给我打来电话,让我回家,商议包地的事,说是有人要包我们这儿的地,1亩地1年1100元,合同一签30年。

我的家乡是鲁南地区的一个村庄。全村400多户人家,1600多口人。

别看我们村子不大,土地却多得出奇,人均4亩承包地,这在我们周边乡镇,人均占有承包地稳占第一名。

让人遗憾的是,我们村的土地都是黑土地,耕种起来很是费力。

特别是夏种秋种,特别费神。玉米,小麦播种后,碰上天公作美,人还算有幸,不用浇水。

否则,这边种上夏玉米,冬小麦就得拉抽水机,抬管子,挨沟排队等机井去浇灌。

你不浇水,它就出不了苗,黑土地就是这么怪,不像黄土地好摆弄。

尽管村里做了大量的维稳工作,浇水期间,少不了因为争井吵架,甚至出现互殴械斗现象。

多年的种地生活,我感觉到浇地是最累人的活,十好几亩地,好几块,别说浇,就是好几块放捋管子就是让人头疼。

再说浇吧,两个人轮流换班攥着管子头,一天下午,累的精疲力尽,也话也不想说,两三天歇不过来。

好在村里有好几口机井,不必为争水而头疼。

浇水是个累活,这是一怕,我们这儿的农民还有一怕,那就是怕玉米倒伏。

三年前,我们家种植的24亩玉米快到收获时,全都倒伏了,妻子打电话给我,让我回家帮收,我都害怕得不知所措。

父母都是种了一辈子的农民,他们对妻子说,不用让我回来,也不让妻子帮忙,他们就能沉着气干完。

果真是这样,我们家的那24亩玉米,父母亲两个人干了一个月。

说不累人那是假,父母收完了玉米,被累的如他们自己所说,像是脱了气。

其实,种地就是这样,只要玉米不倒伏,怎么也好种。

现在都是机械化,只要你给钱,基本上收种都不要自己问事,自然有人帮你做的好好的。

在回家的大巴车上,我反复思索着这承包地的事。

如今有人承包,可随了我的意。在地上没有什么挣头,也没有出息头,卖了正随我意。

回到家中,我和妻子一商议,我们的想法比较一致。

第二天,我们全家人一共同向父母谈了自己的想法,包出那24亩,我们专心做好自己的事,父母那么大年纪了,可不要再为种地操心费力。

晚上一家人吃团圆饭,我向父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母亲一声不语,父亲瞟了我一眼,不紧不慢地说:“都这么大的人了,做事还显得那么年轻。”

我知道父亲不同意我的做法,但我想让老人说出他的理由。

父亲也看出了我的想法。他说理由有以下几点。

1,地一包30年,我是看不到了,以后国家对农业政策是否有变,农业今后的走向如何,你们能否等过30年也不好说,30年以后的事谁都不好说。

2,包地人单纯种粮食,一切都是雇人干,如耕耙,播种,施肥,打药,浇水等等,除去1100元每年的承包金,肯定赚不到钱。

这个账太好算了,农民种着自己的地,农活自己的力气干,国家还有种粮补贴都挣不了几个钱,何况花钱承包的地。

前几年,咱们这儿有些户企图通过承包土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套取国家补贴资金。

据听说,农业补贴资金没有到位,承包大户可没少赊钱,这年把这些承包大户都不愿种了,想再分给原来的那些户,大多数人都不愿要,说是没有到合同期,家里没有人干。

承包大户每年背着赔钱的负担无奈地接着包下去。

3,咱西边有个村,五年前,外地一家企业来包地,发展桑蚕业,地包发出去了,一年两年给户的承包金准时兑现,可是到了第三年,植桑养蚕赔钱。

包地人一看大势不妙,赶紧跑了,留下了烂摊子一片,农民承包金要不来,村里一片大乱,后来有关部门出面采取措施,才平息了风波。

农民又重新种起了自己的地,现在一提包地,都气的牙咬咯吱响。

4,1亩地1年1100元承包金,看似不少,其实让人心里不安。

如今的千把块钱还叫钱吗,好花难挣,一百块上街买些菜都不够,两三起人情礼节给你花干。一年总共两万多元,谈不上花销就没有了。

5,没有地哪里来的粮,如果农民都把地包出来了,承包户又不种粮,粮价势必长势,等你去拿钱买粮食吃,那只能自己看自己的笑话眼了。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句话到什么时候也不过时。

6,这两年你不在家,如今老人去世了,安葬都是个问题,以后的问题更麻烦。

老坟原先在别人的地里,讲究的人还让埋坟,不讲究的说啥不叫埋,影响他家种地。

农村安新坟需要花钱才行,少则两三千元,多则上万元,对此,农民颇有微词,不过也是无奈。

有钱人都上山给先人买墓地去了,少则三两万,多则五六万。

没有钱的人抱着土地,不让人占新坟,才不让人承包地,留着下来,埋葬自己老人。

7,村里年轻人都想对外承包,一不要干农活,二可以拿着这笔钱还车贷,房贷,把生活改善。

我们这把老年人若不是为子女着想,也想往外包,包地的钱也能多少解决花钱难的问题。

可五六十岁的人就不想包了,到了这个年龄,既没有多少劳动能力,去外打工人家都不想要,家门口没有什么挣钱路。

有点地还能解决吃饭问题,如果光守着那点承包地钱,一年得饿大半年。

父亲的这些理由,说服了我。我说不包就不包吧,地在咱手里咱当家。

父亲说:“你说这话就是对。”

继而父亲又对我说:“你安心在外打工,家里地的事我来应承。”

告别父亲的笫二天,我辞别了家人,走上了漫漫打工路。

一路上,我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但存方寸土地,留给子孙重。

如果真的没有地了,后来的日子怎么过了,我真不敢想,想起来也后怕。

0 阅读:0
沮三友

沮三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