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夸人的方式经常不一样
就比如北宋王安石
就被苏轼称之为
“野狐精”
在上集,朕讲到王安石前半个人生
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
但好不容易朝廷要给他升官
他却拒绝上班了
(爱卿可以点击上面文字查看上集)
他,在等待一个机会
而这个机会终于在宋神宗即位降临
那么王安石究竟搞出什么名堂呢?
朕就来讲讲
【下集·皇帝,就不能多活上几年吗】
新帝上位
冲劲十足
与同样干劲十足的王安石面基后
一拍即合
于熙宁二年(1069年)
开启了变法全新版本
熙宁变法
且同步配套了
全新为难南方人口音的部门机构
制置三司条例司
北宋到了王安石那个阶段
早已处于冗官冗兵又冗费的
三冗阶段了
冗官
▼
宋朝大规模搞科举
一次招他几百人
而且宗室以及旁支甚至门客
都有子女荫补
有的人可能刚出生就已经有官阶
开始拿工资了
设置一堆空有头衔不干事的官职
一堆米虫啃国家饭
冗兵
▼
谜一般的募兵制度
把因土地兼并而导致流离失所
可能成为亡命之徒的人全给收编了
以为这样就能创造没有坏人和谐社会
结果就是
不仅得养活募来的人
还得养活他的家人
付出一堆钱养兵
结果是谁也打不过
冗费
▼
除了上述工资的支出
还要给周边国家交岁币
毕竟军队打不过
只能花钱保平安
宋真宗和辽国签的“澶渊之盟”
每年要给辽银十万两
绢二十万匹的
宋仁宗时期不仅给辽的增加到了
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
还得给西夏
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
更别提宋真宗搞神道教
那些烧钱的事儿了
所以变法
主要就是解决
国库空虚的问题
原先的解决办法都是以节流为主
而王安石则主打了开源
青苗法
简单来说就是
将政府给粮
转变为
政府给钱
在当时的民间
高利贷200%都算是正常发挥
300%左右的豪强也有一堆
虽然政府设有常平仓这种储粮仓
来控制粮价赈济百姓
覆盖地区始终有限
且边关战争时期
常平仓的粮食又要去支援前线
外加地方官商勾结
导致常平仓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
还不上高利贷的百姓只能贱卖土地
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而青苗法
则是把政府借粮变成了借钱
一年两次
每次利息20%
在青黄不接的季节借给农民
农民丰收时再还给政府
这样不仅能给农民减负
抑制土地兼并
政府也能创收
可谓是一举多得
这个改革还是不出意外地出意外了
①
青苗法设定了kpi
但这kpi本意是给富户的
想多薅点富人的羊毛
结果官员自己搞起了内卷
为了交上去的政绩好看
愣是把青苗钱强行派给了不需要的民户
②
青苗钱贷款
是需要穷户找富户做担保的
富户顺势利用起了这个规则
谁给的钱更多就给谁担保
偷偷提高了利息
赚起了差价
③
富户倒也不全是赚的
当穷户还不上贷款的时候
富户就得认栽赔钱
结果穷户更穷富户也穷
这也导致了富户不乐意去做担保了
毕竟还有赔钱的风险
那官员的kpi更达不成
他们不能要求富户
只能更剥削底层民众
④
青苗法还款时
百姓还的是粮食
但这粮食折算成利息相当于多少
又是由官府来定
官员一旦没有良知
这利息就又暗中增加了
多拳重击之下
原本抑制土地兼并的惠农政策
变成了官商一起剥削百姓的手段
而民间推行的不顺畅
更是给了朝中反对派抨击王安石的理由
其实早在新法推行之初
朝廷中就分为了新旧两派
而这之后演变成了
北宋的新旧党争
旧党囊括了
一大批语文课本的大V
唐宋八大家里
除了当时已经去世的人
其余全是支持旧党派
旧党主张节流
认为应该在现有的财富上进行调整
而不是去开源
并且指出新法的青苗法利息过高
是在与民争利
对此王安石反对到
▼
“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贷之,
贷之不若与之。
然不与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
为其来日之不可继也。”
不得不说青苗法初心是好的
而且在地方试行非常有效
但主要的成功原因在于
那是由王安石本人亲自监管
但世界上
能有几个人有王安石这种觉悟
而且
青苗法只在三地试行了三个月
便在全国推广了
属实是有点操之过急
虽然坏消息不断
但好消息是
宋神宗依旧站在王安石的这边
比起王安石被旧党不断弹劾
宋神宗面对的
不仅是旧党在朝堂的叨叨
还有老妈的叨叨
他的母亲高太后也是个坚定的旧党派
所以宋神宗可以说是在地狱模式下
苦苦支撑着王安石了
*王安石又名王荆公
在青苗法创新太快
差点直接创死后
王安石倒也吸取了教训
后续的免疫法试验了三年才全国推行
天公不作美
熙宁七年(1074年)
天下久旱
饥民流离失所
一张上疏给宋神宗的《流民图》
导致了王安石的第一次罢相
虽然没到一年
王安石就回来了
但除了旧党搞事
变法派内部也搞起分裂
后续王安石再次经历过几次辞职任命
但新法已然很难再推行下去
1085年
宋神宗去世
年幼的宋哲宗即位
但实权却掌握在旧党派高太皇太后
她全面恢复旧党人员并废除新法
八年后
高太皇太后去世后
宋哲宗亲政又恢复新法
罢掉所有旧党的人
结果才开搞7年
人就没了
不得不说
后续的新旧两党都还挺极端的
一方上台就打压并全盘否定另一方
而背后的大佬们
生命值也没点满
这一来二去的折腾
才真是把全局玩崩盘了
确实
王安石在当宰相的时候
也是贬了不少人
其中就包括大家熟知的苏轼
有人就误认为乌台诗案里
苏轼差点被新党给弄死
就是王安石的锅
其实
那时候王安石都退休搁金陵养生了
听闻苏轼的事儿
还上疏“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救了苏轼一命
王安石要是真那么冷血
苏轼就不会在王安石退居南京后
还去拜访他
也不会在王安石病逝后获赠太傅时
执笔写文给予极高的评价
“将有非常之大事,必生希世之异人。
使其名高一时,学贯千载:
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
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
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
参考文献
[1]冮剑. 北宋青苗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1.
[2]魏钰洁. 王安石经济政策思想及其执行异化原因探析[D].山东大学,2022.DOI:10.27272/d.cnki.gshdu.2022.004466.
[3]熊聪. 王安石变法时期苏轼的交游与文学研究[D].重庆大学,2020.DOI:10.27670/d.cnki.gcqdu.2020.003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