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举成名天下知,明代考生们熬夜读书拼考试、射箭骑马样样行

老涵的文史独白 2020-11-12 18:39:57

科举:欢迎来到考试地狱

据著名的历史学家何炳棣(1917-2012)统计,明代家世背景可考究的进士六千余名,其中有一半是平民出身,可见科举确实是一把通往成功的阶梯,有效地促进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微寒的家族非常有机会经由科举向上爬升。但考中科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语有云: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1901-1995)有一本探讨科举的著作,书名为《科举:中国的考试地狱》,宫崎氏把科举形容成地狱,倒也十分贴切,学子们过着清贫困顿的生活,埋首于书册中,只求能够在科举中出人头地。

晚明曾有读书人写了一篇〈不第赋〉,抒发四十岁还未考取的哀怨心情,最后还不忘勉励自己:「前程事,暗如漆,塞翁失马休嗟怨。且莫埋怨,埋头对着圣贤,科场门终不掩。且与乌有先生讲一篇,纵使铁鞋难破踏,到手不为难。」

清初小说家吴敬梓(1701-1754)笔下的范进,五十四岁才中举人,听闻消息,竟然一跤跌倒,喜极而疯,这固然是小说家的夸张笔法,但多少也反应了读书人的殷殷期盼。

睡觉浪费时间,熬夜读书拼考试!

科举的实施,似乎也深刻地影响了士子的生活作息,宋代的程朱理学家们总是想把握时间读书,对于睡觉有着不得不睡的抗拒态度,希望能晚睡早起,他们认为不让自己多睡点,正是「存天理,去人欲」的一种实践。

而明朝将程朱理学视为正统,所以明代初期也维持这样的基调,士人们牺牲睡眠,点着蜡烛在夜间读书到一、二更,似乎是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朱元璋还曾褒奖一位为了读书而少睡的学者焦伯诚。

到了明代中期,读书人便有愈来愈晚就寝,甚至通宵读书的倾向,一方面是因为工商业较为发达,百姓们白天务农后,晚上还可以从事手工业,所以认为到了三更(子时,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一点)才真正算晚;另一方面,因为参加科举的人愈来愈多,录取的机率相对变低,压力也就愈来愈大,自然更想拼命读书了。谢肇浙曾在笔记中写道:

晚上读书不可以超过子时,因为那是血液回归心脏的时刻,一旦不睡觉,会因为血液损耗而生病。我看到有人辛勤地读书,甚至整夜不睡觉而导致吐血,都觉得可笑。古代的人读书是为了明白儒家的义理,后来的人读书也是为了求得知识,现在的人读书不过是为了科举,身体反而因此受到伤害,难道不是件奇怪的事吗? 《庄子》里面有一则故事说:「有两个奴仆外出放羊,最后羊都溜光了。问他们怎么会这样呢?原来一个趁机在看书,而另一个在游戏。」虽然做的事情不同,却导致相同的结果,说的就是这种状况吧!

可见明代中期为了科举而读书至三更以后的人不在少数,所以谢肇浙借《庄子》的寓言,感叹一样都是读书,古人不伤身,明代的读书人却因此赔了身体健康。

但不是所有熬夜的读书人都是为了举业,明代后期流行「阳明学」,学者们自有一套养身的理论,他们认为做事只要顺着良知就可以了,对睡眠抱持着较为随性的态度。

至于一些本来就不把举业当作目标的读书人,也就没有那种非得与睡眠抗争的焦虑感了,夜间要读书或事从事各种娱乐活动,随意改变睡眠习惯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生活情趣。纨绔子弟的日常作息,经常是鸡鸣就寝,日中始醒。有一位名为莫是龙的书画家,也偏好在夜晚创作艺术。

熬夜苦读也好,顺应良知也罢!从童蒙教育到官学教育,学子肩负家族与师长的期许,费尽心血究竟是结出硕果,抑或化为泡影,全凭他在科场上的表现了。那么科举究竟要考些什么呢?

科举不只考文科,还要考射箭骑马?

洪武三年八月初九第一次在各行省举办乡试,三天考一场,共考三场,考试的科目改良自前朝的科举制度,第一场考两道四书的义理,及一道本经的义理;第二场考一道议论,第三场考一道时务策。

通过笔试的士子,十天后还要面试,即测验「五事」,观察骑马是否敏捷、射箭是否准确、书法是否端正、算术是否精通、判案是否公道。洪武十七年,复办科举后,还是维持着三场分别测验义理、议论、策问的形式,只是每场的题目道数略为增加,最大的不同是废除了术科项目,使士子准备的重心集中在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上。

乡试高中者,称为「举人」,次年二月至京师参加会试,考试的内容与乡试相同。又中式者,称为「贡士」,但几乎已等同取得进士资格了,会有这种待遇,还要从宋代说起。宋代有一位名为张元的考生,因廷试下第,竟投奔西夏,成为宋朝大患。为避免再有优秀的人才埋没,宋朝改变了廷试的淘汰制度,除触犯皇帝名讳、文理不通者,基本上不黜落考生,只重新拟定名次。

明代也依循着这样的传统,只有少数的考生通过会试后未参与廷试,而不能成为进士。此种情况称为「告殿」,可能的因素有罹患疾病、奔丧、躲避政敌等,仍可在之后的廷试进行补试。三月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廷试,只考一道策问,重新排定贡士的名次。直至大明王朝风雨飘摇之际,科举才恢复了几道术科项目,崇祯十三年,思宗朱由检决定测验跑步射箭、骑马射箭两科。

0 阅读:0

老涵的文史独白

简介:每天分享最好的教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