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见证旧秩序的崩溃,货币政治、地缘政治、技术变革以及自然灾害。”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在关税战爆发后,向世界发出了这样严峻的警告。究竟是什么样的局势,让他如此忧心忡忡?当下,货币大幅波动,地缘政治冲突频发,政治局势错综复杂,技术变革日新月异,自然灾害也充满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在历史上很少同时集中出现,而如今,却共同构成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使得世界经济和全球各类资产价格陷入大起大落的漩涡之中。
关税战:全球经济的多米诺骨牌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紧密地参与到国际分工之中。以一台手机的生产为例,发达国家贡献技术资源,资源类国家提供原料,发展中国家负责生产零部件以及组装,最后通过海运和陆运将产品推向全球市场。这种协同模式使得手机成本达到最低。无论是25%还是125%的关税,都直接导致手机成本飙升。

成本增加,经销商只能提高终端售价。原本售价5000元的手机涨到10000元,必然会抑制消费需求,让原本打算购买手机的消费者望而却步。由此,当下全球经济正面临着新一轮大衰退的巨大风险。一旦全球强衰退真的来临,个人手中的绝大多数资产都将面临跌价风险,此时个人对资产的把控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从宏观数据来看,2024年美国向中国出口了1435亿美元的商品,同时从中国进口了4389亿美元的商品。长期以来,美国在消费领域对中国进口商品有着较高的依赖度。202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约占其进口商品总额的13%。其中,鞋类、玩具、纺织品、家具、电气设备等都是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重点类目。例如,美国进口的玩具中80%来自中国,鞋类占60%,服饰等纺织品约40%,电气设备、电信设备约35%,家具占28%。因此,美国征收关税,对中国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老板和打工人影响巨大。

与此同时,美国消费者也将为购买多数产品付出更高成本。近期美国豁免从中国进口通信设备、半导体器件等商品的关税,正是其不想短期内影响国内科技产业发展的表现。而中国从美国主要进口农产品,如玉米、大豆、猪肉、牛肉、棉花等,中国是美国大豆最大的单一买家,年进口量约9000万吨。大豆和玉米进口到国内后,主要用于饲料生产,大豆榨油后的豆粕是牲畜饲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受关税影响,在众多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的情况下,豆粕和玉米价格却逆势上涨。关税的影响不仅直接作用于产业和行业,更深刻地反映在整体经济运行之中。

高盛最新报告显示,特朗普关税政策出台后,高盛将美国四季度GDP增速预测从此前的1%下调到0.5%,年均GDP增速预测从1.5%下调至1.3%,经济衰退的概率也从35%提高到45%。美国金融交易和预测市场平台COUSH的数据则显示,美国经济今年陷入衰退的几率高达70%。对比美国现有的GDP数据,季环比2.4%,年增率2.5%,与高盛的预测数据相比,市场对美国未来衰退程度的预期可见一斑,年增速近乎腰斩。

这一数据变化的影响不容小觑,若类比国内GDP增速目标从5%突然降至2.5%,股市、楼市可能因市场信心不足而引发大量资金出逃,汇率也会加速贬值。普通民众不仅收入减少,手中现有的钱和资产也将大幅缩水,却又无力改变这一局面。
前几年的经济环境虽有压力,但与可能出现的经济增速腰斩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资本市场往往会提前反映未来经济情况,当美国因关税政策出现衰退预期后,美国资本市场近期遭遇股债汇三杀。美国股市标普500指数从2月份高点最多跌了20%,且至今仍处于下行趋势;美国长期国债近几天暴跌;原本强势的美元在关税持续发酵近一个月后迅速贬值。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持有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还是看似安稳的现金,资产价值都会下跌。这就是大衰退预期来临时,资本市场可能出现的景象。而且,这种影响并非只局限于美国资本市场,一旦美国资产价格下跌,中国、日本、欧洲、东南亚等地区也难以幸免,从近期股市涨跌幅度的细微差别中便可略见端倪。目前全球资本市场呈现割裂状态,美国从高估值下跌,中国在低估值范围徘徊许久,国际大宗商品很多品种已跌破众多企业成本线。但当真正的衰退来临时,现有的估值指标可能失效,尽管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目前并不高,但也并非完全为零。

回顾历史,1929年大萧条时期,美国经济下行后,为保护就业和农民免受外国竞争,1930年6月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落地,提高了超过2万种进口商品的关税,引发全球主要经济体反制,随后美国陷入更严重的经济衰退。1929-1932年,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对美国出口降幅达40%到90%不等,全球商品出口占GDP的比重也由1928年的11.2%降至1935年的5%。全球各类资产价格普遍暴跌,尤其是美国的股市、楼市和国际大宗商品等风险类资产价格下行明显。
不过,在那次大萧条中,黄金和美债等资产表现较好,因为在危机时刻,它们成为了人们避险的选择。当时市场担心放弃金本位后货币扩张,黄金被大量抢购,长期美债作为无风险利率资产也备受青睐。但在2020年3月曾出现过例外情况,当市场发生流动性危机或恐慌情绪踩踏时,所有资产都会下跌,只有现金是安全的。好在目前来看,流动性危机发生的概率不大。

对于普通人而言,打工创业、投资、存钱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全球经济强衰退。若衰退真的来临,持有较多现金或流动性好、易变现的资产较为明智,这样既能避免资产被洗劫一空,又能在资产价格大幅回落时,低位购进全球核心资产,如中美龙头公司股份、中国大城市核心地段房产以及跌破成本价且未来大概率反弹的大宗商品。当然,如果只是发生弱衰退,对中国各类资产影响较小。
但无论如何,对从事对美外贸的人来说,高税率下长期订单量减少几乎已成定局。不过,以往经验表明,在关税开征前,企业往往会迎来阶段性订单高点,应把握好这一窗口期。从宏观数据看,关税政策实施后中国出口总量并未减少,只是出口地区有所转移,中国也在与全球其他地区建立更友好的贸易关系,这一变化值得微观企业关注。

在当下动荡的国际环境中,尽管有关税等不利因素,但新技术革命也在同步推进,AI等新产业正稳步向前发展。长远来看,下一次科技革命带来的资本行情终将到来,AI等新智生产力将提升各行各业效率,降低成本,创造更多机会和更大的资本行情。此刻,经济和政治的波动,或许会为全球主流资产价格砸出一个“黄金坑”。几百年的国际经济周期和资产价格涨跌历史告诉我们,危与机始终并存。当危机可能发生时,机会也在悄然孕育。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大波动中,无论是投资还是投机,我们都应高度重视。未来一年,我们应在学习和研究上多下功夫,因为这种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刻并不多见,而这也将成为我们接下来重要的研究议题之一。
文本来源于@老丁是个生意人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