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发20亿,中国企业团结一致促消费,聚焦关税战风险应对!

桐桐看趣事 2025-04-20 14:18:59

近期,互联网企业家们似乎正集体回归大众视野。先是马云的亮相引发广泛关注,而后又一位企业家出现在官方座谈会上,掀起了新一轮的讨论热潮。这一系列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信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剖析。

政企互动更紧密

4 月 8 日,发改委召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座谈会,主题聚焦于民营企业在关税战中的风险应对,尤其关注稳就业与稳外贸两大关键领域。

受邀出席的五家民营企业中,不仅有先进制造业的代表,如江苏天合光能、广东领益制造、山东歌尔股份,以及外贸商代表浙江双击宁波,更引人注目的是互联网企业滴滴的身影。

紧接着,4 月 10 日,商务部组织有关商协会、大型商超和流通企业进行座谈,旨在帮助受关税问题冲击的外贸型企业实现出口转内销。

随后,永辉、盒马、叮咚买菜、京东等零售和电商企业也纷纷跟进,密集发声。4月11日,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等八家行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商贸流通行业拓展内销市场的倡议书》。

4 月 12 日,滴滴高调宣布追加 20 亿专项资金,在司机与乘客两端各投入 10 亿,用于稳就业促消费。这一系列动作似乎表明,政策风向已发生了转变。

回顾滴滴的发展历程,自 2018 年面临安全事件,到 2021 年遭遇下架接受监管,再到 2023 年初 APP 重新上架,可谓历经波折。如今,官方与互联网巨头之间正寻求建立更为紧密的互动关系,这无疑为互联网企业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互联网科技角色转变,平衡发展成趋势

随着形势的变化,互联网科技的角色也在悄然发生转变。曾经被视为监管问题行业的互联网企业,如今正逐步转型为负责任的市场参与者。

在关税战、贸易战的重要关口,平台企业纷纷站了出来。以滴滴为例,其投入 20 亿稳就业促消费,以及助力电动车出海等行动,充分彰显了互联网行业正在从单纯追求增长,转向更加平衡、多元的发展模式。

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上,更反映在其业务布局的调整中。互联网企业不再仅仅关注线上流量的争夺,而是开始将目光投向实体经济,通过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这一趋势的出现,无疑将对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滴滴战略转型

在众多互联网企业中,滴滴的动向尤为值得关注。尽管在国内网约车市场,滴滴的占比已超过 70%,且在司乘两侧的安全体系、服务体系均最为健全,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但滴滴并未满足于此。除了继续深耕国内市场外,其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期待。

3 月 18 日,滴滴官网发布的 2024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全年核心平台交易量达到 160.05 亿单,较 2023 年增长 18.8%;核心平台交易总额(GTV)为 3927 亿元,较 2023 年增长 16.2%;全年实现营收 2068 亿元,年度营收首次超过 2000 亿元,同比增长 7.5%;经调整息税摊销前盈利(EBITA)达到 43.27 亿元,而 2023 年同期为亏损 20.85 亿元 。

国际业务方面,滴滴在 2024 年连续四个季度 GTV 保持了 30% 以上的增速。四季度,国际业务订单量达到 10.16 亿单,同比增长 29.8%,季度日均订单突破至 1100 万单,GTV 为 249 亿元,同比增长 32%。

2024 年全年,国际业务总订单量达 36.13 亿单,较 2023 年增长 35.8%,总交易额为 913 亿元,较 2023 年增长 34.8%,且国际出行业务已实现经调整息税摊销前盈利 。

在墨西哥,滴滴拥有约 1600 万月活跃用户和 50 万活跃骑手;在巴西,活跃用户数量高达 5000 万,活跃骑手约 70 万,其中两轮出行服务的订单量在近三年突破了 10 亿,充分满足了当地市场的需求。

为了应对关税战,滴滴还宣布了一系列助力中国新能源产业走出去的计划。计划在墨西哥市场引入国产电动车,并在巴西协同建设 1 万个国产公共充电桩。滴滴正选择 “出海 + 科技” 的战略路径,寻求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互联网企业家的回归,以及滴滴等企业的积极行动,无疑为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号:信心比黄金更珍贵。

当前,美国滥施关税霸权,中国企业正面临全球价值链重构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抱团,不仅能对冲关税冲击,更能在全球市场格局中建立新的竞争优势。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更多民营企业家愿意高调亮相,积极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来,这对于增强全社会的信心具有重大意义。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企业家的回归,共同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文章素材来源路口大爷

0 阅读:6
桐桐看趣事

桐桐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