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翅一元还便宜?鲁迅远超克五,吃遍京沪大饭庄子,纵享美食名菜

历史爱杂谈 2024-07-03 14:25:18

鲁迅,清光绪七年(188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新台门周家,官宦名门。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两榜进士,后卷入科举舞弊案丢官罢职,新台门周家由此家道中落。

但是这个家道中落可不代表穷,光是新台门一座大宅子就卖了一万两千块银元,同时期一个普通人月收入不过六银元,撸胳膊挽袖子得干二百年!

“穷人的穷是真的穷,富人的穷,扫扫地缝子还能吃三年”——鲁迅《搬家记》

周家六房分家之后,鲁迅为了给父亲治病曾多次到当铺典押,拿去的却都是名人字画、狐皮袍子。在那个年代能念得起上等私塾,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后来又赴日本留学,这都不是普通人家能惦记的事情。

留学期满之后作为海归,鲁迅进入浙江师范学堂当教员,后又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为官,月俸二百银元。虽然这钱在1919-1923年的四年时间里一度需要交给大家庭支用,但毕竟自己还有高额的稿费收入。

后来在上海当了九年的职业撰稿人,稿费加上版税年均收入六千六百银元,而中央研究院每年还给三千六百银元津贴,加起来就是一万银元,够给祥子置办一百辆洋车。

“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物美价廉”——一元是普通家庭小半个月的伙食费,在迅哥眼里却是便宜到家。

只有超高的收入水平,才能支撑起迅哥对于美食的追求。迅哥这一辈子就没亏过嘴,其日常餐饮规格与水平,就是《天下第一楼》当中的克五都是小巫见大巫……

01

从鲁迅的作品当中就能够看出,其从小就表现出了美食家的潜质,百草园当中的覆盆子又酸又甜,福橘、菱角、茭白、香瓜鲜美可口,钓的虾用姜、酱油煮熟,而看社戏回来路上在船上偷吃罗汉豆更是名场面。

鲁迅在美食上具有故乡情结,尤爱绍兴菜。那“一元一大盘的清炖鱼翅”即绍兴名菜,所谓“清炖”却是用鸡汤火腿汁小火煨熟。

在《孔乙己》当中不厌其烦的提起“温酒”、“茴香豆”——黄酒喝之前需要温热提升口感,而茴香豆则是“绍兴四味”之一,另外三味分别是冻肉、油豆腐、 青鱼干。

现实当中的鲁迅也是爱喝花雕,每餐必饮,而且还喜欢用玫瑰花浸酒。

在北京教育部任职之后,花三千银元买了一个大四合院住,更是专门雇了一个绍兴厨师。

虽然家里有厨师,但外面的大饭庄子也不能放过。在鲁迅居留北京的14年时间里,当真是把北京有名的大饭庄子全都吃了一个遍。

仅仅是在《鲁迅日记》当中提到名字的饭馆酒楼就有65家。

民国元年(1912年),鲁迅来北京的第三天就坐上洋车去了宣武门外北半截胡同,在“八大居”之首的“广和居”美美的搓了一顿。

“广和居”是开在一所北京式大院子当中,在清末民国时期广受大官僚、大名士、王公贵族、名优名妓的吹捧,翁同龢、张之洞、陈宝琛、何绍基、庆亲王奕劻、谭叫天、小凤仙,都是这里的常客。

当然,“广和居”的饭菜质量水平确实也是极高,鲁迅与友人点的是火爆腰花、干炸丸子、五柳鱼、三不沾。

此时刚刚推翻满清帝制,鲁迅作为“光复会”成员可谓志得意满,走马上任副司级的高级文官职位。大家在高谈阔论的同时,筷头子也如同雨点一般,吃得飞起……

西四南大街北口“同和居”的炸虾球,东安门大街路北“东兴楼”的酱爆鸡丁、葱烧海参,前门大街煤市口“致美楼”的糟溜鱼片、油爆肚丝,前门外肉市街南口“正阳楼”的抓炒鸡片、胜芳蟹……这些都是鲁迅的日常吃食。

可以说,当年北京有名的大饭庄子“八大楼”、“八大居”吃了一个遍,那叫一个地道!

02

除了知名的大饭庄子之外,各种“网红馆子”也都不会放过,比如去阜成门外月坛南街的“龙海轩”吃软炸肝尖、锅烧肚块,去前门外小街口吃“厚德福”的萝卜鱼,去西单菜市场吃“南味斋”的虾子蹄筋、糖醋黄鱼。

大栅栏附近有一条京味小吃街,鲁迅更是其中常客,挨家打卡。

此外,每次鲁迅逛完琉璃厂之后,都会到杨梅竹斜街的东升平浴池洗澡理发,然后就近前往青云阁大商场,这里是当时的高级商业综合体,三层轿子型建筑,中庭排空,四圈跑马廊,“吃喝玩乐娱购”一条龙。

根据记载,鲁迅往往是先在普珍园菜馆吃饭,然后去步云斋鞋店看一圈,富晋书社正在讲雍正剑侠图,旁边还有杂耍曲艺,但鲁迅对此不感兴趣,直接信步上三楼,在“玉壶春”要一壶西湖龙井,搭配春卷,顺便搞创作——如果是与友人一起,则通常会在二楼打两杆台球……

当时北京有一家专门做绍兴菜的“杏花村”,非常合鲁迅的心意,唯一的缺点就是距离有些远,每次要坐一小时的洋车。尽管如此,鲁迅仍然不辞劳苦的光顾,有时嫌洋车太慢就坐福特牌小汽车,尤其喜欢吃“熘鳝片”、“梅干菜扣肉”,每次必点!

梅干菜扣肉

至于北京老饕最钟意的私房菜馆——“谭家菜”,鲁迅也曾在此宴请宾朋,红烧鸭肝、蒜蓉干贝、黄焖鱼翅、油扒乌参、罗汉大虾、柴把鸭子……全是荤菜。

油扒乌参

罗汉大虾

在《鲁迅日记》当中出现的北京65家饭馆酒楼以及无数道名菜,无一例外全是荤菜,可见迅哥儿是货真价实的肉食爱好者……

就这么个吃法,《天下第一楼》当中的克五也是甘拜下风,而且大先生的身边还不用跟一个修鼎新捧哏——毕竟论起文词素养、谈古论今,自己就是超级大手子!

而且克五是有世代内务府当差搂钱的家底儿,而鲁迅却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与笔杆子。

在教育部担任的佥事属于高级文官,月俸200块银元。此外,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职讲课月收入100块银元。

但大头还得是写作,这期间在《新青年》、《语丝》等刊物大量发表文章,此外还陆续出版《怀旧》、《彷徨》、《呐喊》、《中国小说史略》等,稿酬与版税是一笔令人咂舌的数字。

根据《申报》总经理签发的稿费单据资料可知,当时鲁迅稿费为千字30块银元,简直就是人形印钞机……

PS:在鲁迅之前,稿费计算不包括标点符号。是鲁迅据理力争,标点符号才统一计入稿费。另外,千字30银元的稿费确实是极高,毕竟普通人月收入才6块银元。所以,“两棵枣树”有没有可能真是水字数的结果呢……

03

“口腔护理最重要的就是少吃甜食,多刷牙”——鲁迅。

鲁迅的牙一直都不好,在北京时曾多次看牙医。而之所以牙不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贪吃零食,尤其是甜食。

当年在日本留学时,鲁迅就喜欢吃当地的“羊羹”。实际日本的羊羹是属于豆沙糖之类的甜食,并非羊肉熬制,而是红豆馅加糖,再裹以葛粉,蒸为果冻状。

在回国来到北京之后,前门外观音寺旁边的“稻香村”可谓满足了鲁迅对于甜食的所有向往,每年都得去个几十次。尤其喜欢甜点“萨其马”——一种用冰糖、奶油、白面烘烤制作的满族点心,十分甜腻。

而蒙糖、冰糖、果糖、咖啡薄荷糖、饴糖、玫瑰酥糖、巧克力糖、柿霜糖,更是换着样的吃。

家人告诉他晚上吃糖对牙齿不好,而且还特意监督着他。然而鲁迅在日记里却偷偷写下:“夜间, 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

代价就是,在日记当中经常出现“夜齿大痛,不得眠”。

而牙疼自然就需要补牙、拔牙、镶牙。

北京当时牙医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价格也确实是昂贵。在民国二年(1923年)春天,鲁迅日记当中有:

“午后赴王府井牙医徐景文处治牙疾,约定补齿四枚,并买含漱药一瓶,共价四十七元”。

修补四颗牙加上一瓶含漱药水,就需要47块银元,差不多相当于祥子拉半年的车,或者是三等巡警八个月的工资。

随后三年时间里,鲁迅陆续在牙医徐景文处治牙18次;此后又换了牙医陈顺龙等,再治牙23次。

仅是在日记当中明确记录的,总计花费就有762银元——三分之一套大四合院的钱,就这么花出去了。

尽管深受牙疼困扰,但鲁迅的甜食却始终没有放下,有一次牙疼整晚未眠,早起去找牙医,回来半路上路过临记洋行忍不住又背着手踱了进去,轻描淡写的买了二斤甜食,边走边吃。

还有一次在去买甜点的路上跌破了膝盖,却仍忍着痛坚持先买把萨其马买到手,再去找药房包扎……

04

民国十四年(1925年),鲁迅因支持学生斗争而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免职。但迅哥可不是那么好惹的,直接把章士钊及教育部告上法院,最后官司还打赢了,拿到一笔赔偿。随后,前往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当教授。

从民国十六年 (1927年)开始,鲁迅迁居上海,人生最后九年时间都是在此渡过。

大上海那可是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美食自然也是少不了。鲁迅抵沪当晚,即在汉口路的“陶乐春”吃晚饭。

“陶乐春”是一家川菜馆,号称“川菜第一楼”。

三弟周建人、林语堂在此为鲁迅接风洗尘,点的是贵妃鸡、剁椒大鱼头、粉蒸肉、椒盐虾糕、红炖蹄筋。

江南人一般不嗜辣,但鲁迅却是例外,就连梅菜扣肉都要加辣椒,令胡适等人哭笑不得。

人在上海的鲁迅还是比较怀念北京的饮食,甚至一度想要把北京一位名厨请到上海当私厨,因故才作罢,但后来还是从上海本地请来本帮菜名厨到家里当私厨。

鲁迅在上海住的是三层小楼,除了私厨之外,还有保姆两个。根据作家萧红的回忆,鲁迅在家待客的菜食十分丰富,满桌都是大碗的鱼、肉。

上海鲁迅纪念馆的1927年11月鲁迅家庭菜谱:许广平提供

私厨归私厨,外面的大饭馆子该下还得下。在上海的九年时间里,仅仅是出现在《鲁迅日记》当中的大型餐厅就有75家——货真价实的美食餐厅打卡狂魔。

古益轩、知味观、聚丰园、致美楼、都益处、功德林、美丽川、陶陶居、小花园、消闲别墅,对于这些大上海名动一时的大饭庄子,鲁迅都是其中的常客。

很喜欢吃“致美楼”的扒猴头,在日记当中赞不绝口。

但最常去的还是要属陶乐春,仅仅是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就去了6次。

对于各种美食,鲁迅不但自己吃,还经常给国际友人安利,比如把“知味观”的叫花鸡推荐给日本人内山完造,把“功德林”的招牌鳜鱼推荐给爱尔兰人萧伯纳。

而大上海的零食甜点更是鲁迅的心头好,桂花白糖糕、芝麻香蕉饼、暹罗蜜饯、南洋芒果羹,等等,从下午吃到半夜根本停不下来。

牙疼就去治,但零食甜点是万万不能不吃的!

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六月,人生已经进入倒计时,但躯体沉重的鲁迅还坚持从病床上支棱起来,去南京路的“陶陶居”与得意门生欢宴……

12 阅读:1085
评论列表
  • 2024-09-13 00:58

    寓居燕京十四秋, 老饕附体频登楼。 苏仙转生真名士, 夫子就食爱珍馐。 朱安独宠甜面酱, 许二偏寻狮子头。 大儒岂以吃为道? 风骨文章第一流。

  • 2024-11-02 16:01

    鲁迅先生就应该天天吃窝窝头咸菜才行吗?[哭笑不得]

  • 2024-07-31 10:36

    买大四合院之前还用两个半月工资买过一个小四合院[呲牙笑],后来为了接老家的人来才换成大四合院,羡慕不羡慕?

历史爱杂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