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包拯,都做过什么官?

纵横五千年 2024-04-01 21:51:01

之前,一位女子在开封府哭泣的视频广为流传,引起了许多网友的感慨。虽然包拯是千年以前的人物,但他仍然被人们铭记,甚至成为后世倾诉心声的对象。那么,除了开封府之外,历史上的包拯还在哪里做过官,担任过什么样的职务?

一、初入官场

999年,包拯出生在庐州合肥,于1027年考中进士,名列甲科。最初的时候,包拯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知建昌县。不过,包拯并未就任,因为他的父母已经年老,所以他辞而不就。朝廷又任命包拯为监和州税,父母不想让他离开,于是包拯辞去官职。数年后,父母相继离世,包拯守丧结束后,才正式出来做官,担任知天长县,那一年是1037年。

1041年,政绩卓越的包拯升任知端州。这里出产砚台,之前的官利用进贡的机会,制造超过贡品数量数十倍的砚台,送给朝中权贵。而包拯打破了这种“潜规则”,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进贡数。包拯在三年任满后,空手离开,没有拿走一方砚台。1043年,包拯来到开封,担任殿中丞,并在御史中丞王拱辰举荐下,担任监察御史里行。

二、直言敢谏

不久,包拯正式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成为一名谏官。包拯向朝廷提出不少建议,比如请求朝廷重视门下封驳的制度,那些被废黜的贪官污吏不得再做官。1045年,包拯充任契丹正旦使,奉命出使辽国。回国后,包拯建议朝廷挑选“素习边事”的将领守边。接着,包拯又被任命为三司户部判官,并在1046年出任京东路转运使。

之后的两年,包拯先后担任陕西转运使、河北转运使的职务。1048年,包拯入朝任三司户部副使,提出不少减轻百姓负担的措施。两年后,包拯担任天章阁待制、知谏院,他多次上书斥责朝中权贵、恩幸之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包拯又向宋仁宗提出了七项建议,“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

三、坐镇开封

1052年,包拯被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不久转任高阳关路安抚使,后历任知瀛州、知扬州、知庐州,并加刑部郎中。1055年,包拯因举荐官员获罪,被贬为兵部员外郎、知池州。不过在第二年八月,包拯又得到了提升,以刑部郎中的身份担任知江宁府。四个月后,朝廷又降旨意,召包拯“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包拯在开封府任职的时间并不长,但因他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所以“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同时得到了百姓们的称颂。包拯还改革了开封府的制度,大开正门,让告状者可直接至公堂纳状,陈述冤屈。1058年六月,包拯升任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一个月后又兼领转运使、提点刑狱考课院。

四、千古流芳

1059年,包拯先后弹劾了张方平、宋祁两任三司使,接着他被宋仁宗任命为代理三司使,但却遭到了欧阳修的非议。包拯因此待在家里,没有接受任命,可是仁宗不同意。过了很久,包拯才出来任职。1061年三月,包拯升任给事中,并正式担任三司使。数日后,宋仁宗又任命包拯为枢密副使。

1062年五月,包拯正在枢密院办公,突然患病。同月二十四日,包拯病死于家中,终年六十四岁。消息传出后,朝野震惊,宋仁宗亲临祭奠,并对身边人说:“包拯公而忘私,不徼阴幸也。”宋仁宗追赠包拯为礼部尚书,赐予“孝肃”的谥号。京师百姓“莫不感伤,叹息之声,闻于衢路”。直到今天,人们依然怀念着这位清官。

参考资料:1.《宋史》;2.《续资治通鉴长编》

2 阅读:69

纵横五千年

简介:品读千年历史,感悟人生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