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罗维金是2022年10月被任命为俄罗斯前线指挥官的。当时,俄罗斯被乌克兰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可以用溃退来形容当时的俄罗斯军队。俄罗斯大军,丢盔弃甲,仓惶从哈尔科夫和利曼撤退。
苏罗维金上任后,审时度势,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迅速划定防御重点线。不图虚名,不计个人得失,为避免大量俄罗斯士兵伤亡,及时将军队撤离赫尔松城,退到第聂伯河左岸防守。一个看似简单的命令,迅速稳定了俄罗斯的阵脚。
有了第聂伯河天然屏障,乌克兰军队也就老实了,不敢贸然渡河进攻了。苏罗维金得以将赫尔松的一半以上守军,调到扎波罗热。于是,扎波罗热异常吃紧的防御,得到缓解。乌克兰军队在扎波罗热的进攻脚步,也慢慢停了下来。于是,苏罗维金又守住了扎波罗热防线。
在顿巴斯战线,因为战略物资供应有充足保障,所以苏罗维金在稳住阵脚后,组织力量,开始反攻。尽管战斗非常激烈,尽管伤亡十分惨重,但苏罗维金在顿巴斯战线打出了俄罗斯的尊严。尽管,俄罗斯军队每天向前推进只有100-200米,但这是进攻,不是防守!
同时,苏罗维金用攻击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的方法,让乌克兰在整个冬天,没有组织大规模进攻。之前,冬季进攻,被认为是乌克兰最占据优势的手段。因为当年德国军队,就是冬天在俄罗斯失利的。
既然苏罗维金挽救了俄罗斯军队,那么,现在为什么要撤换他的职务呢?
首先,苏罗维金的胜利,只是稳住了俄罗斯军队的阵脚。但“稳住阵脚”这种胜利,离普京总统和俄罗斯民众的期望,差距很大。特别是俄罗斯军队士兵的巨大伤亡,加剧了民众对特别军事行动的不满情绪。俄罗斯人民期望的胜利,要么是乌克兰投降,要么消灭乌克兰。没有中间选项。
其次,随着俄罗斯底牌的亮相,西方担心的普京时时挂在嘴边的核武选项,基本被排除。通过二十国集团峰会,西方和东方协调了立场,明确划定不得动核的底线。没有了顾虑,美国搞出了450亿美元的援助乌克兰计划,爱国者、坦克等先进武器开始供应乌克兰。俄罗斯把这个责任归结到苏罗维金的能源轰炸上,认为是能源轰炸让西方增加军援。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苏罗维金和普里戈任、卡德罗夫等人走得太近。开战一年,胜利遥遥无期,普京压力山大。国内的一些质疑的声音开始出现。目前,这些质疑声音,主要针对国防部和绍伊古。许多强硬派要求追究绍伊古的失败责任。
大家知道,国防部长绍伊古不是职业军人,但普京总统信任他。格拉西莫夫总长是典型的职业军人,是乌克兰总指挥扎卢日内的偶像,实力和地位,非同一般。格拉西莫夫和绍伊古,明显有一定的距离。从之前传言格拉西莫夫到土耳其度假,可以推测到一些问题。
此时,俄罗斯在巴赫穆特的战局,取得了一些胜利,这些胜利,是普里戈任指挥的瓦格纳取得的,据说,瓦格纳已经攻占了索列达尔。瓦格纳的成功,说明俄罗斯军队内部有问题。
俄罗斯各军种之间矛盾突出。前线军队各负责人之间矛盾突出。对作战战略战术分歧较大。这些情况,目前来看,非常明显。俄罗斯迫切需要一个人来协调和平衡各方面的声音和利益。
绍伊古代表普京总统,代表特别军事行动,不能动摇。普里戈任、卡德罗夫代表俄罗斯强硬派,是普京反支持者,不能让强硬派和国防部矛盾对立。苏罗维金则代表职业军人。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将军们在考虑打赢的同时,还要体恤士兵,减少无谓的牺牲。在将军的思维里,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战则战,当和则和。
目前来看,格拉西莫夫可能是平衡这三种关系的最佳人选。如果不满意苏罗维金,肯定要把他免职。苏罗维金留任说明,普京总统依然信任他,他并没有失势。格拉西莫夫只是挂名,实际操刀的,还是苏罗维金。
这场战争,打得是政治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事仗。光头苏只考虑战术,不考虑大战略,赫尔松不费一枪一弹轻易丢了,只对战术有利。赫尔松是四洲唯一打下来的首府,能打下来代表着特别军事行动的成功,同样,丢失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你说他错,军事上没错;你说他对,在政治上是大丢面子。
俄罗斯打乌克兰打的一塌糊涂,远不如美国鬼子。换谁都没用!
普京是真老了!
先定性:俄罗斯打北约,为了全世界的解放!!反复正常,没那么简单!
这不是撤换,明明是要加强攻击力度。
格拉西莫夫够呛能坚持到复活节
轮流都玩玩过过瘾
没事,听说你们的普京大帝在下一盘大棋😁
有了总指挥协调 副手只是各司其职罢了
轮换着来,没那么多道道,俄罗斯的问题从来不在前线而是在内部
苏类似廉颇,但是国力不允许了
不太同意